黑龙江省_马骏纪念馆(1 / 1)

马骏纪念馆

概况

马骏纪念馆坐落于黑龙江省宁安市鸟语花香的滨河公园里,于1995年8月落成并开馆。2001年该馆被中宣部列入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马骏纪念馆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83米。纪念馆为三层仿古建筑,馆前簇拥着绿树红花、白色擎檐柱、弧形蓝玻璃的门窗、白色大理石墙面、回族特色的蓝琉璃瓦屋顶及飞檐,这些都使纪念馆显得庄严质朴。二层飞檐下悬挂着邓颖超亲笔题写的馆名匾额。

纪念馆中央矗立着汉白玉雕成的马骏上半身塑像,东西两侧的墙壁上各有一幅浮雕,再现了马骏在宁安从事革命事业和带领学生在天安门示威游行的场景。马骏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分为马骏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和宁安历史文物陈列。

马骏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包括两大主题:主题一是介绍马骏光辉战斗的一生,馆内陈列着马骏生前用过的器物、开展地下活动时用过的念珠、在敌人法庭上的辩护词手稿等珍贵文物,记载马骏革命事迹的历史文献以及照片、创作画等,翔实生动地再现了马骏烈士光辉灿烂的革命生涯;主题二是缅怀烈士、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真实地再现了举国上下对马骏的深切怀念及哀悼。

宁安历史文物陈列以历史沿革为主线,通过大量文物的展示,生动直观地呈现出宁安作为历史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辈出英雄人物、独特的旅游资源和瞩目的建设成就,既丰富了宁安古城的内涵,也彰显了民族精神。

革命烈士马骏

马骏,又名天安,字遹泉,号淮台,1895年出生于吉林省宁安县(今属黑龙江省)一个回族家庭。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五四”运动时期杰出的青年领袖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人物,其英勇战斗的一生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光辉的一

页。

少年时代的马骏就胸怀大志,他曾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写道:“长大后我要凌空而起,驾云高飞,飞得越高,看得越远”。1912年,17岁的马骏进入省城一中学习,在那里他受到了初步的爱国主义教育。1915年,马骏考入天津南开学校,结识了周恩来、邓颖超、郭隆真等一大批爱国青年,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他积极加入到周恩来等组织的“敬业乐群社”中,投身于革命洪流。

马骏具有出色的宣传和组织能力,这源于他在校期间担任校演说会、学生讨论会和自治励学会的会长等社会职务。1919年,著名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天津爱国学生积极响应。马骏及其挚友周恩来等热血青年勇敢地站在了斗争的最前沿。5月7日,马骏被推举为“天津学生会联合会”副会长。5月14日,他又被推选为“天津学联”临时主席。在如火如荼的斗争年代,马骏领导天津各界举行罢课、罢市、示威游行等斗争,他率领的学生演讲队活跃在大街小巷,向市民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野心,痛斥反动政府丧权辱国的滔天罪行。同年6月,他和郭隆真、刘清扬等10人赴北京,强烈要求北洋军阀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经顽强激烈的斗争,反帝爱国运动取得胜利。

为了让爱国学生运动广泛开展,1919年9月,马骏和周恩来等爱国青年成立了革命团体——“觉悟社”,并出版《觉悟》杂志,他发表多篇文章勉励革命青年。1921年,马骏在天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天津的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1925年“五卅运动”时,他领导吉林人民予以声援,担任“吉林沪案后援会”会长,举行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同年他奔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奉调回国,担任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负责重建和恢复北京市委。同年12月

3日马骏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尽法西斯折磨。1928年2月15日在北京英勇牺牲,年仅33岁。

马骏的一生是英勇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天安”大闹天安门

五四运动后,全国爱国主义运动方兴未艾,被革命洪流吓坏的军阀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对革命运动进行镇压。山东军阀马良残酷镇压爱国民众,杀害了“回教救国后援会”会长马云亭等领导人并逮捕了大批学生,对山东实行了全面戒严,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山东惨案”。

马骏、刘清扬等在天津发表演说,揭露马良杀害回族爱国同胞的罪行。1919年8月26日,马骏被选为“京津沪”赴京声讨马良请愿队伍的总指挥,率各地近万名代表到天安门请愿。反动当局如临大敌,面对请愿学生的合理要求却置之不理,拒不接见请愿代表,反而进行恐吓。他们在天安门广场布满了荷枪实弹的军警,监视着游行队伍的一举一动。28日晚,反动政府在惊恐之中出动大批军警,他们将游行队伍驱赶到天安门城墙内,不许请愿队伍出来,但是在马骏的领导下请愿浪潮仍然一浪高过一浪。

军警当局发现马骏在请愿队伍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局立即发出了逮捕马骏的命令。几次逮捕没有成功后,他们甚至残酷地用皮鞭和枪托殴打学生,威逼他们交出马骏,马骏不忍心战友挨打而挺身而出。反动军警用枪威逼马骏解散请愿队伍,马骏却面无惧色地说:“我们此来是抱定了死的决心,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周恩来得知马骏被捕的消息后,迅速从天津赶到北京,组织起更大规模的请愿。反动政府被迫释放了马骏和全部请愿代表。

后来,马骏大闹天安门的事迹被广泛传播开来,大家亲切地称他为“马天安”,以此来纪念他同反动势力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