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_哈尔滨烈士陵园(1 / 1)

哈尔滨烈士陵园

概况

哈尔滨烈士陵园始建于1948年,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动力区体育街1号。陵园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是中国建设最早的陵园之一,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哈尔滨烈士陵园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陵园由18座革命烈士陵墓、革命烈士诗抄碑林、三组烈士浮雕、革命烈士英名录碑、无名烈士雕塑、烈士骨灰安放堂和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纪念建筑组成。整座陵园苍松翠柏林立,四季常青,环境幽雅整洁、庄严肃穆。

正门主干道两侧是烈士纪念碑碑林。碑林共收集了52条烈士们的名言警句,字里行间突显出烈士们崇高的人生信仰和执著的人生追求。

陵园共收存和安葬牺牲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208位烈士,其中有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朱瑞、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汪雅臣、松江军区兼哈尔滨卫戍区司令员卢冬生、曾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十次大功的战斗英雄王凤江、被江泽民誉为“当代军人楷模”的苏宁等等。

人民解放军炮兵创始人——朱瑞

在哈尔滨烈士陵园墓区的中心,矗立着一座高十米的纪念碑,碑下安葬着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朱瑞。他是人民炮兵的创始人,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牺牲的解放军最高将领,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19年,五四运动震惊全国。朱瑞的家乡也随之掀起了抵制日货、反对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爱国风潮。14岁的朱瑞,带着满腔热血参加爱国活动,与其他爱国主义人士一起惩处奸商、捣毁日货。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学校和城镇举行的抗日政治斗争。从此,向往革命的种子悄悄埋进了朱瑞的心里。他开始阅读《新青年》、《向导》、《三叶集》等进步书刊,了解了什么是“欧战”,也第一次得知“劳工俄国”的事情。从小树立的正义感和革命意识相辅相成,随时准备从朱瑞的意识中迸发出来。

随着爱国思想与革命意识的不断成熟,朱瑞需要汲取更多的革命新知。1926年他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求学。求学期间朱瑞一直秉持革命救国

的态度,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尝试着探索革命的指路。他还自觉地向党组织靠拢,并加入苏联共产党,后转为中共党员。

当时国家紧缺“文武双全”的干将,于是在1927年秋,朱瑞进入了莫斯科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在那里,他与“炮兵”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也为之后创建人民解放军炮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0年初,朱瑞奉命回国,来到上海,先后任中共中央特派员、长江局军委参谋长等职。1932年1月到达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央红军第五军团十五军政委,红三军政治委员,红五军团政治委员等职。红军长征途中,他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经过多次战火洗礼,朱瑞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实际作战经验。

中共“七大”召开之时,战功赫赫的朱瑞被任命为全军副总参谋长。高官即任,朱瑞却陷入沉思。他始终认为,只有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才能保证国家、军队和人民的安全。朱瑞看得很清,也看得很远,他想到:即使步入和平年代,国家也要有一支强有力部队作为后盾。而这个后盾就是“军中之神”——炮兵。

建立一支优秀的炮兵队伍,朱瑞责无旁贷。他找到毛泽东,并提出“辞官”。这不是朱瑞的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他坚定地表示:“放弃全军副总参谋长的职位,为的是建立一个为国家、为全军都有利的人民军队的炮兵。”朱瑞计划建立人民解放军第一所炮兵学校的设想得到了首肯。毛泽东鼓励他说:“就任炮兵校长的人选非你莫属。放手做,做一个桥头堡!”

不久,炮兵学校在延安建立。当时的条件极为艰苦,讲课时没有粉笔,朱瑞抓着白土写字,坚持为学员讲课。经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和训练,炮兵学校的第一批学员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成为了人民军队中的骨干力量。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朱瑞亲临阵地,在检查好火力部署后,准时下达了开炮指令。万弹齐发,滚滚浓烟从国民党的阵地升腾。接连不断的炮火按照原定计划集中在一处,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激战,绵州门户要地——义县的城墙被炸开了一个大口子。步兵方阵趁势向国民党发动猛攻,穿过被炸毁的城墙,一举歼灭了守城的敌人,为辽沈战役打开了胜利通道。

胜利在望,总攻的场面令指战员们群情激奋,朱瑞的心里却还惦记着再总结一些战斗经验。比如,被攻破的城墙有多厚?炸点是否准确?为此,朱瑞带着疑问朝城墙走去,就在临近墙根的地方,“轰”的一声巨响,剥夺了一个鲜活的生命。胜利的旗帜在义县上空飘扬,却再也见不到朱瑞的身影,43岁的他不幸踩到地雷而身亡。

朱瑞牺牲后,党中央发来唁电,指出他的牺牲“实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事业的巨大损失”。为了纪念朱瑞,中央军委决定将东北炮校改名为朱瑞炮兵学校。

当代军人的楷模——苏宁

苏宁是当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队伍中一个踏实肯干、恪尽职守、献身国防的代表人物。

苏宁1953年出生于山西省孝义市。1969年2月应征入伍,197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班长一直干到了炮兵团参谋长。凡是他所参加的工作,都能取得喜人的业绩。当战士,他是训练尖子;当班长,他带领全班夺得全团比武第一名;当干部,被师里树为基层干部标兵。

苏宁还是大家眼中的“炮兵英才”。他深知想要提高未来战争的战斗力,掌握现代军事科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潜心钻研军事理论并结合现代化建设,先后撰写了70多篇学术论文,受到领导和军事专家的高度赞扬。

苏宁还是一个以身作则,清正廉明的军人。他的家距团里有20多公里,周末团里的小车可以接送他,但是他却坚持坐团里的通勤车,再转公共汽车回家。有人开玩笑说他穿“毛呢”挤公交车太掉价,苏宁却笑笑说:“群众最烦那些升官后脾气、待遇跟着涨的党员干部。我不能穿上毛料就忘了自己是普通士兵。”

1991年4月21日,苏宁像往常一样指挥战士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一名投弹手挥臂过猛,弹体碰撞到堑壕的后沿,手榴弹落在不到一米外的监护员脚下,这时苏宁看到已经拉了火的手榴弹冒着白烟,在即将爆炸的紧急时刻,他顾不上个人安危,大喊一声“快卧倒!”一个箭步冲过去推开监护员,俯身抓起手榴弹,想把手榴弹扔出堑壕,但手榴弹还未出手就爆炸了。战友得救了,苏宁却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38岁。他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他“唯有军人是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服务”的誓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