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_贺龙故居和纪念馆(1 / 1)

贺龙故居和纪念馆

概况

2005年11月,贺龙故居和纪念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几年来,该基地已经成为广大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成为广大中小学生培养爱国情感、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贺龙故居位于湖南桑植县洪家关,掩映在群山拱卫,绿水萦绕之中。故居坐东朝西,由正屋、朝门、马厩牛栏三部分组成,四周砌有围墙,正屋为三柱四棋笼后檐的3间木房,前面是石木结构的朝门,右侧是马厩牛栏,整个建筑简陋大方,显出湘西农村贫苦农民居室的特点。1986年7月11日,邓小平为贺龙故居亲笔题词“贺龙故居”。

贺龙故居紧临玉泉河畔,有一座长38米,宽4.6米,高5.8米的两墩三门悬臂式木廊风雨桥,横跨其河的东西两方,此桥名曰“贺龙桥”。桥身共14扇架,穿斗式木结构,正脊上有歇山顶抱亭一个,飞檐翘角,岔脊上饰鳌鱼,抱亭正脊上饰魁星,桥身两侧8个石狮左右分立,颇为壮观。

贺龙纪念馆坐落在洪家关贺龙故居对面的马颈塔,与贺龙故居、贺龙桥成倚角状,是由天龙溪、玉泉河、鱼鳞溪三水环绕酷似葫芦形的半岛,四周有陈家山、韦家山、王家山、泉峪山和枫香山5条葱茏山峦,宛如5条蟠龙聚首拱卫该地,俗称“金线吊葫芦”的风水宝地。

贺龙纪念馆是融北京四合院、湘西吊脚楼的建筑风格为一体的仿古式钢筋砖混建筑,它的平面图近似一把巨型菜刀,隐喻贺龙当年两把菜刀闹革命。大门悬挂的墨色大理石匾额上,是江泽民亲笔题写的“贺龙纪念馆”5个烫金大字。馆内设有序厅、展览陈列室和音像放映厅,共展出贺龙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337幅,文物文献138件。

一代元戎——贺龙

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贺龙念了5年私塾,便辍学务农。少年的贺龙以仗义疏财,敢于同恶势力相抗争而闻名乡里。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1914年他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曾三度入狱,威武不屈。

1916年,贺龙以两把菜刀闹革命,夺取了反动派的武器,组织起一支农民革命武装。这支武装在军阀林立的旧社会,几经起落,在贺龙的坚强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在讨袁护国和护法战争中屡建战功。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贺龙积极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高举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旗帜,率部参加北伐战争,成为北伐军中著名的左派将领。同时他不断追求真理,逐渐由信仰三民主义转变为信仰共产主义。在革命低潮期,贺龙无所畏惧,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

率部参加并领导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贺龙和任弼时指挥红二、六军团反“围剿”,歼灭了整师整旅的敌人,粉碎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开辟了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1937年,贺龙率师主力东渡黄河,挺进敌后,配合国民党军队对日军发起忻口战役,取得了雁门伏击战等胜利。后来,贺龙又率部转入晋西北管涔山区,粉碎日军对晋西北的进攻,接连收复岢岚、五寨等七座县城,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40年,贺龙担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和晋西北军区司令员,领导晋西北军民粉碎了日军多次“扫荡”,指挥晋绥军民“把敌人挤出去”,创造了许多光辉战例。

解放战争时期,贺龙率领晋绥部队主力挥师北上,解放了晋中广大地区,并与聂荣臻指挥的晋察冀部队一起进行了集宁战役、绥远战役、晋北战役,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解放战争开始后,贺龙奉命协助彭德怀组织指挥西北战场部队,并主持后方根据地的建设,负责陕甘宁和晋绥的财经工作。他积极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土地改革,为西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龙率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等部,配合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歼敌数十万人于成都地区。此后,贺龙与邓小平、刘伯承一起领导了清剿土匪,恢复生产,建设边疆,以及改造起义投诚的原国民党部队等工作,为和平解放西藏,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4年,贺龙调中央工作后,一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56年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贺龙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长期以来,他积极参与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从建国初期开始,贺龙一直兼任国家体委主任,是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国际事务中,他协助周恩来工作,多次出访欧亚各国,为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间的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中,贺龙面对残酷的迫害,始终坚持党的原则,表现了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气节和高尚品德。1969年6月9日,贺龙被迫害致死。1974年9月29日,中央发了《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又做出了“为贺龙同志彻底平反的决定”,充分肯定了贺龙为中国革命做出的不朽贡献。

满门忠烈

从北伐革命到解放战争,数千名英烈为国捐躯,他们都是来自同一个地域——湖南湘西,他们的身世都与开国将领贺龙有关。

细数这千名英烈,他们要么是贺龙的直系亲属,要么是贺氏家族的族人、亲戚。当

年,贺龙凭一腔热血举起革命旗帜的时候,他们都是奋勇的追随者,或牺牲在与敌人白刃交锋的战场,或因叛徒告密而身遭残害,或为掩护乡亲而身陷重围……从湘鄂西到井冈山,从万里长征的迢迢征途到抗日战争的烽火战场,从三大战役到渡江南下,他们以悲壮献身的壮举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永恒的雕像,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堪称奇迹。

贺龙父亲贺仕道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是最受当地人尊重的长者。他经常教育子女要成为不畏强暴、主持正义的有志之士。1920年,贺仕道为贺龙扩充军备遭当地反动势力和土匪袭击而牺牲。贺龙15岁的弟弟贺文掌随父同行,也被敌人捉住,用蒸笼活活蒸死。

贺龙的姐姐贺英是个有勇有谋的巾帼英雄,当过湘鄂边区游击司令。她率领游击队配合工农红军为创建湘鄂边、湘鄂西根据地做出了极大贡献,后在掩护伤病员撤退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贺龙的二姐贺戊妹也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献身。贺满姑是贺龙的妹妹,从小养成了勤劳勇敢,不畏强暴的性格。她参加贺龙和贺英领导的队伍,并组织穷人打土豪、烧田契等革命活动,后来回到洪家关担任了游击队长。1928年,贺满姑被桑植反动势力杀害。贺文新是贺龙的堂弟,护旗兵班长,1928年为了向贺龙送紧急情报,活活累死途中……

然而,不论遇到多大危险,不论做出多么大的牺牲,贺家宗亲族人都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地跟着贺龙继续革命。最能见证这一点的是贺龙的出生地洪家关。

洪家关是一处普通的湘西古镇,但因为贺龙的原因,历史上曾三次遭血洗之灾。第一次是1919年,贺龙的堂兄贺连元家先遭劫难,他的两个儿子被砍死,年仅6个月的小女儿被活活摔死。匪徒抓住贺龙的侄媳妇郭三妹,先向她头部猛砍一刀,右耳被砍掉,接着又朝她身上乱砍21刀,扔进河中,但郭三妹生命犹存,成了敌人血洗洪家关的见证人。一夜烧杀,贺姓族人遇难30多人,受害者牵涉48家。

第二次遭受劫难是在贺龙率部参加南昌起义之后,敌人出于对贺龙的仇恨,对洪家关进行了疯狂的烧杀屠戮。

第三次劫难发生在红军长征开始后,在“诛灭贺龙九族,鸡犬不留”的叫嚣声中,“铲共”义勇队和“清乡”队所到之处,十室九空。据不完全统计,红军长征走后,洪家关外逃他乡的就多达36户,贺氏族人被杀害的多达80多人。

然而,敌人的残杀却摧不垮贺龙故乡人的革命意志,在桑植、在洪家关,跟着贺龙闹革命,是湘西人喊了数十年的口号,贺龙“是湘西乡亲们的”光荣。当年,洪家关的青壮年,无论男女,能扛枪打仗的,几乎全都参加了贺龙的队伍。他们用无私无畏的行动,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政治信念化作为普通百姓认同的革命理想,正因如此,中国革命才能走向胜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