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_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1 / 1)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纪念馆简介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东南的安源镇。它的前身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遗址陈列室。1997年,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纪念馆创办于1956年,初称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遗址陈列室。1964年,新馆在此基础上修建,1968年建成,改名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该馆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馆名由邓小平亲手书写。

建馆以来,纪念馆收集了大量文物和史料。现有馆藏文物51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馆藏文献史料和回忆录5000余份,照片、录音、录像资料6000件。

历史沿革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为研究与宣传安源路矿工人革命的运动史实,保护与征集安源路矿工人革命运动留下的文物和史料而修建的历史性纪念馆。

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举行了震惊全国的大罢工,这次罢工以工人组织的完全胜利而告终,是中国第一次罢工浪潮中“绝无而仅有”的成功范例。在“二七”惨案后的全国工运低潮期间,安源工会“巍然独存”,是广东以外全国唯一公开存在的革命堡垒,有中国的“小莫斯科”之称。第一次大革命浪潮中,安源工人是湖南和赣西农民运动的重要推动者和组织者,又是北伐战争的重要参加者。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来到安源部署和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使安源成为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和爆发地之一。安源工人首先举起“工

农革命军”的旗帜,转战湘赣边界。

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军井冈山后,安源工人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了湘赣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5000多人参加红军,在中国革命的第一次战略转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可以说,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历史,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正确方向、致胜道路和最初历程。

在安源,中国共产党的许多著名活动家和重要干部如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陈潭秋、蔡和森、毛泽民、肖劲光、夏明翰、恽代英、李维汉、黄静源等人,都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安源还走出了将近40位共和国将军。

安源大罢工

安源位于江西省西部,这里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最早崛起的地区之一。而安源路矿所属的汉冶萍公司,也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大的企业之一。

自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便把安源路矿作为开展革命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

1921年秋天,毛泽东来到安源,他下矿井、进工棚、走车间,与工人促膝谈心,宣传革命道理。这一年的年末,毛泽东再次来到安源,并建议组织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

1922年5月1日,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安源路矿工人在中共湘区委员会的领导下,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李立三任主任。当时,安源路矿工人遭受着沉重的阶级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共产党领导的工人俱乐部不断发展壮大,工人们反抗的呼声也日益强烈。

9月上旬,安源路矿当局拒发拖欠工

人的工资,并企图勾结军阀封闭工人俱乐部。在这个关键时刻,毛泽东从长沙赶到安源,召开路矿党支部会议。他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组织罢工斗争的条件已经成熟,并对罢工的准备工作做了部署。

9月11日,刘少奇到达安源参与大罢工的领导工作。12日,安源路矿党支部会议召开,会上成立了以李立三为总指挥,刘少奇为俱乐部全权代表的罢工总指挥部。李立三还提出“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罢工口号,并决定于当月14日举行大罢工。

14日清晨,俱乐部监察队来到街市及工厂附近,张贴“候俱乐部通告方准开工”、“各归住房,不得扰乱”等告示。大罢工爆发后,工人俱乐部发表了《萍乡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宣言》,提出了改善工人待遇、增加工资等17项条件。

路矿当局竭力破坏罢工,他们先是设法收买工人,结果遭到拒绝。之后又悬赏600元大洋,派暗探刺杀李立三,也未能得逞。最后,资本家企图勾结军阀,想用武力镇压工人运动。

中共湘区委员会立即组织人员向军警宣传资本家压榨工人的恶行,得到了军警们的同情,资本家妄想用武力镇压工人运动的计划也未能实现。随着种种阴谋被逐一粉碎,资本家们终于被迫同意妥协。

9月18日,汉冶萍公司签订了承认工人俱乐部合法权利、改善待遇和增加工资等条约。5天的大罢工运动至此结束。

此次安源路矿大罢工,共有17000多名工人参与,并最终以“未伤一人,未败一事”,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