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构建政治参与平台:促进公民有序参与新的尝试
前文讨论了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形式。社会化媒体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众多、错综复杂,必须从技术、制度及文化整个社会大系统的视野去考查,而目前还缺乏这样系统性的研究架构,这必然导致研究方法与管理政策的片面性。针对这些问题,本书尝试构建一个系统的公民社会化媒体政治参与平台,从技术、制度与文化等多个层面搭建一个系统的研究架构。
社会化媒体下公民政治参与平台是一个能够实现公民运用社会化媒体的各种应用有序地表达政治意愿、介入政治活动的系统环境,这个环境是培育社会民主政治的土壤,也是政府获知民愿、启迪民智、把握民情、引导民声的管理决策系统。由于公民参与行为的广泛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个平台应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边界不能囿于物理范畴,而必须要从公民参与的整个社会情境来审视,其体系由技术支撑平台、参与制度平台和参与文化平台三层架构组成,如图7-2所示。
图7-2 社会化媒体的公民政治参与平台架构
(一)技术支撑平台
技术支撑平台为公民政治参与行为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包括三层结构:①“网络基础层”是系统的底层支持,它通过对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网等传播渠道的连接与整合,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一个跨媒体交流和无障碍沟通的网络环境。②“技术服务层”为信息的跨平台交流提供技术支持,包括数字终端技术(如PC、手机、PDA等)、数字通信技术、数据协议及网络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NGN)、数字移动通信技术、数字无线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信息检索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文本挖掘、主题发现技术等)、信息安全技术(如数字签名和加密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等)。③“软件应用层”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工具,为公民的政治活动创造直接的参与体验。软件应用工具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体现在互联网发展初期,门户网站、E-mail、BBS、在线调查、网络评论、留言板等应用极大拓展了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但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公民政治参与表现为更多的知情权;第二个阶段,随着即时通讯(如QQ、MSN、手机短信、聊天室等)、新闻组(newsgroup)、群组(如QQ群、 UC群、飞信群、gypsii图钉社区群组等)工具的应用,使人们交流与沟通更加便捷,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更加丰富;第三个阶段,博客、播客、微博、Wiki及其他各种SNS(社会化网络)工具的普及、移动网络的发展,使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的协同互动特性更加明显,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影响力越来越大。概而言之,第一阶段赋予了公民更多“知”的权利,第二阶段赋予公民更多“说”的权利,第三阶段赋予公众更多“动”的权利。
(二)制度保障平台
制度平台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包括以下三层结构:①“公民参与制度”,着眼于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义务进
行规制。我国《宪法》规定了参与社会管理权力和参政权是中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并明确了公民参与权的基本内容。但随着网络环境下社会结构和政治民主形式的变迁,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形式和范围也将发展变化,必须要与时俱进,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②“网络管理制度”,通过对网络环境进行监督与治理,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如网络舆情监督管理机制、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机制、网络秩序规范与管理机制。③“政府管理制度”,通过对政府行为进行规制,提升公民政治参与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申诉权。如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线政务处理制度、公共决策制度、信访受理制度、官员问责制度、网络发言人制度、听证制度等。
(三)文化平台
社会化媒体使公民的参与性、交互性更强,实现了信息的自由传播,但它和任何技术、工具一样,并不会为保障公民政治参与的民主模式构建和政治观念进步提供自发的思想土壤,它只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多元化和碎片化的意见论坛。而历史传承、思想基础和文化积淀等社会文化环境因素都对公民政治参与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构建社会化媒体的公民政治参与的文化平台具有重要意义,它包括三个方面:①“网络文化与网络伦理建设”。网络的虚拟性打破了人在传统社会状态下如身份、地位等社会“标识”,冲破了传统道德对人的自律与他律的约束以及由社会角色差异所形成的社会秩序结构网络,成为一个道德示范的自由地带。因此,必须要着力于加强网络文化与网络伦理建设,培育现代民主精神、稳健的网络政治文化,将民主文化内化为网络主体的内在规范和行为准则。②“公民参与意识培育”,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理性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使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理念内化为公民的内心信念,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内驱力。③“公民参与能力培养”,培养公民的政治**性,公民了解政治生活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基本内容、决策方法以及评判准则;培养公民政治参与的行为习惯与政治参与的经验,提升公民依法参政的能力。
(四)社会化媒体公民政治参与平台的运行机理
社会化媒体的公民政治参与平台旨在建立一套保障公民利用社会化媒体有序参与政治活动的技术、制度、文化系统,它不但要发挥社会化媒体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放大作用,而且要保证这种放大效应呈协同有序的正向增进,而不是无序的激增与混乱。如果把网络环境下的公民政治参与过程看作一个放大电路的话,那么公民政治参与平台在这条通路中则起到类似于三极管的放大作用。这里借用三极管的物理特性来描述公民政治参与平台的运行机理,社会化媒体的公民政治参与整个过程包含以下要素:一是公民政治参与的输入与输出变量及其所构成的回路;二是起到三极管放大作用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平台;三是社会政治事件这一公民政治参与的载体,以及社会政治事件的不同状态,如涨落、突变、热点形成;四是体制闸管——保证整个公民政治参与路径畅通的民主政治体制
;五是政治参与的监督治理系统。在这一系统回路中,公民以社会政治事件为载体表达观点、发表意见、投票、决策,形成意见流和行为流。当某些社会政治事件被更多的公民参与和关注,便形成了社会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上,公民的意见流和行为流不断汇集,便会形成更大的社会政治事件。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中,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见流和行为流被加速和放大。公民政治参与平台通过对这些意见流和行为流的整波,使得这些意见流和行为流不但在规模上放大,在效果上也更趋有序。政府等相关部门通过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预测预警及引导,弱化无序的意见流与行为流,强化有序的意见流与行为流。在这个系统中,公民政治参与平台建设是关键,它是引导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确保社会民主进步与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序参量。而政治参与的监督治理系统作为整个回路中的外部作用力,仅是一个辅助变量。因此,要实现公民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政治参与的有序性与有效性,必须着眼于公民政治参与平台的建设,而不仅仅是着眼于政治参与监督治理系统建设。如果仅仅对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监督治理,而忽视对整个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平台的建设,则就本末倒置、主次不分了。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纷纷通过建立博客、开办微博、监测舆情等方式来尝试网络问政,尽管显示了政府在推动公民政治参与方面的决心,但效果却并不理想,社会冲突仍然频发,这充分说明,仅通过对公民参与行为的监测与管理是不够的,还必须要从技术、制度和文化多方面搭建一个系统的公民政治参与平台,为公民政治参与创造良好的土壤。
综上所述,社会化媒体的新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既为公民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政治参与渠道,也使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更加难以把握。提升社会化媒体的公民政治参与有效性和有序性,是学术界与政府都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鉴于社会化媒体的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众多、错综复杂,必须要从社会大系统的视角塑造公民政治参与的良好环境。基于此,上文构建了一个由技术、制度和文化三层结构形成的公民政治参与平台,其中,技术层通过更加实时、便捷的传播工具、沟通方式和信息共享渠道,使公民政治参与的规模与影响放大;制度层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栅网,用于规范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无序因素,过滤公民政治参与行为中的紊乱因子,使公民政治参与行为更加有序化;文化层则从更深层次、更广范畴上放大经过制度层调谐后的公民政治参与行为,使公民政治参与既能在规模上扩大,又能够保证有序的发展态势。如果把社会化媒体的公民政治参与过程看作一个放大电路的话,那么,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平台在这条通路中则起到类似于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意见流与行动流进行放大并整流,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化与有序化。公民政治参与平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要纳入政治文明建设的体系,进行系统性、战略性与前瞻性的设计与布局,制定出科学的实施路线图,为实现社会政治民主进步奠定基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