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护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权威的基本对策
(一)把科学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要务”,是相对于其他各种要务而言的。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说明在党所面临的各种繁重任务中,处于首要地位的重要国策和中心任务是发展问题。也可以说,在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诸方面要求中,发展是第一位的重要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展是第一位的内在需要;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实现的艰难历程中,发展是第一位的重要手段。
把发展作为维护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权威的第一要务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的大小,看它是禁锢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这说明在党处于执政地位维护和巩固权威必须强调发展,始终着眼于发展、致力于发展,权威地位稳定不稳定要用发展来检验。
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方式,发展方式决定发展质量。党中央在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新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并一再强调,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方针。
用科学发展的方法树立权威,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一条重要经验。“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解决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制约我国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将加大,为此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在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党的权威地位不断巩固,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了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战胜了各种困难和风险,这都与紧紧扭住了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八大以来的二十多年里,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也是党的权威极大增强时期。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使党的权威得到维护和巩固。
(二)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构建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全党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民似水,官如舟;水亦载舟,水亦覆舟”,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是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群众的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群众评判。依靠群众就是依靠执行者,只有依靠执行者工作才能得以落实,坚持依靠群众才能最终推进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是社会发展和前进最大的动力,坚持依靠群众代表着社会的最根本的利益,从社会的根本利益出发,有利于工作的落实,有利于推进社会的前进。
联系服务群众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应按照这一要求,进一步完善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方式,丰富联系内容,拓展联系领域,提高联系水平;完善服务群众制度,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全力解决事关群众的难事、急事;健全工作责任落实制度,完善考核考评机制,确保联系服务群众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机制,激发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主动性;建立长效的联系与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建立群众利益保障及多渠道利益表达机制;建立联系群众的信息网络平台沟通机制;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建立健全激励评价机制,提高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积极性。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提高党的权威具有重要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我们的各项工作能否做好,我们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我们的事业最终能否成功,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更要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1.不断增强执政意识,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执政意识反映着党员对党执政的认识。执政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执政意识,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牢固树立执政意识,就是要增强履行党的执政责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自觉性、责任感和使命感。
增强执政意识,就是要牢记党的执政地位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与国内外的敌人进行了殊死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才取得了执政地位,并在中国连续执政六十多年,这种地位绝不能轻易丧失。增强执政意识就是牢记执政为民,满足最大多数的人的利益要求,始终关系到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我们党执政就应该千方百计为中国人民谋利益,就是要带领和团结各族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执政意识,还要时刻警惕党在执政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党在取得了执政地位以后,获得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但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腐败变质的危险。另外,国内外敌对势力也以各种方式挑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为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掉以轻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新思路,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既不是对原有的社会管理的简单升级,也不是对西方治理理论的照搬照抄,是结合实际的又一次创新。三中全会所表述的社会治理,有鲜明的目的性,预示着社会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其主体多元化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治理的内容和方式也更加丰富。
“创新社会治理”,使社会建设内涵更丰富。首先,社会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处理公共事务。社会治理表现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广泛参与,表现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企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多方面共同处理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其次,社会治理的客体涉及面更广。社会治理除处理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公共利益之外,还强调满足公民的多样化需求,重视公共服务多渠道提供,强调环境保护和治理,重视发展的可持续。再次,社会治理机制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协商协调协作。社会各方通过协商协调协作,在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等重大议题上寻求均衡。社会治理既是“解放思想无止境”的重要表现,又是表明我们党对社会建设的新认识。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提出标志着社会治理模式的全面变革,即治理主体从依靠政府为主走向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手段从依靠行政手段为主走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治理内容从以“管”为主走向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治理目标从治标为主走向源头治理、标本兼治。从“管理”到“治理”不仅不会降低执政党的权威,反而会增强执政党的权威。
2.提高善待、擅用新媒体的能力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日益普及,网络在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应对的时候,迟不得,忽视不得。否则它会以它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让你措手不及。在这样新的历史条件下,干部只有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新媒体,才能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新媒体,当前,在处理媒体事件时,总是采取躲、堵、怨等下策,不仅没有很好地平息事件,而且易引起舆论哗然,给党和政府形象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在对待新媒体时,要注重克服“三种”不良心态、树立“三种”正确观念,为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的提升奠定思想基础。一是克服官本位心态,树立平等理念。在新媒体时代,社会公众与国家机关同为新媒体的使用者,唯有平等地在网络上参与对话,与公众互动,才会赢得公众的认可,倒转舆论的“风向标”。要善待媒体,“善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首先要学会善待媒体。二是克服自守心态,树立开放理念。将开放作为一种理念,在推进政府工作中,得到的将是更为广泛的社会声音和改进建议。三是克服被动应付心态,树立积极主动理念。被动应付,做功不见效;积极主动,事半功倍。
(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把握党的建设主线,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也就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极为复杂,只有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我们党长期执政。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具体地说,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求全党不断加强学习,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拥有不断更新知识以及获取这种知识的能力,能够把知识转换成为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党,就是要求全党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根植人民,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执政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创新型政党,就是要求全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党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学习是基础,是服务、创新的前提条件;服务是核心,是学习、创新的目的;创新是关键,能否更好地学习,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关键在于创新能力。三者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的目标要求,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三者协调发展,共同提高执政能力。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形势下党应对各种风险考验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治建设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这五大建设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整个经济运行环境发生的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我党重新对自己功能定位,从原来纯粹权力控制、权力统合解放出来。这些都是对党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考验,“考验着我们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智慧,考验着我们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决心和能力,更考验着我们勇于变革、勇于进取的勇气和魄力。只有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增强本领,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只有加强服务,植根人民、造福人民、践行宗旨,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加强创新,永不停滞、永不僵化、永不懈怠,党才能始终引领发展潮流。”紧紧抓住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这一着力点和落脚点,就一定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权威。
2.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的制度体系建设
毛泽东同志指出:“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同时报告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民主的实质是按照党章的规定在党内生活中实现党员人人平等,并且共同参与讨论、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
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是党内民主走向成熟的关键。为了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把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作为一项根本任务。“一是要完善民主讨论制度,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充分发表、平等讨论的制度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二是要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保证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经常性地参与党内决策,使党的各项决策在党内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要完善民主选举制度,使党内选举更好地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保证选出为广大党员充分信任、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四是要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既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又反对和防止分工不合作、班子软弱涣散。五是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保障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有效行使监督权,使党的权力得到正确行使,推动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3.对腐败现象零容忍
“反对腐败、
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近年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加强党的建设的紧迫任务是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努力解决党员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的教育,自觉抵制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要加强党内监督,切实保障党员享有党章规定的各种权利。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健全定期报告工作和廉洁从政的制度。要拓宽民主渠道,依靠广大群众,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是防止以权谋私的根本举措。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决查处以权谋私案件,严惩腐败分子。要在领导干部中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五)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严肃党的政治纪律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党又面临着艰巨复杂的改革和建设任务。只有维护中央的权威,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才能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逐步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这既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又是维护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权威的重要环节。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中央权威问题。他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要注意树立和维护这个集体和这个集体的核心。”他还强调中央的权威就是指党中央,国务院的权威,这就为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指明了方向。
第一,维护中央权威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中央决定的事情,各方面都要认真去办,在党的基本路线和总方针、总政策、总目标以及关系全面的重大问题上,全党必须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维护中央权威的集中表现和根本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将始终面对利益多元化的客观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讲团结就必须讲大局,正确处理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既要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又要充分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有效地克服分散主义和本位主义。不允许把自己管理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搞成不听党的统一指挥、不受组织约束和群众监督的领地。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主义。不允许制定与中央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定。不论什么人,不论哪一级组织,违反和破坏民主集中制都应受到批评和处理。
第二,维护中央的权威必须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我们党历来重视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原则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些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从实际情况上看,我国国家大、人口多、情况复杂、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赋予地方必要权力,让地方有更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整个经济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全国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央必须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法律方针、政策,才能保证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维护全国市场的统一,促进国民经济有序运行和协调发展。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是:既要有体现全局利益的统一性,又要有统一指导下兼顾局部利益的灵活性;既要有维护国家宏观调控权的集中,又要在集中指导下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所以,应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明确各自的财权、事权和决策权,做到权力和责任相统一,并力求规范化、法制化。宏观调控必须集中在中央,中央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地方合理的利益和要求,地方要自觉服从和顾全大局,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必要权力,调节好本地区的经济活动。只有把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都发挥好,才能使国民经济既生机勃勃又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中央的权威地位才会更加稳固。
第三,维护中央权威就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从严治党。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是中央意志最权威的体现,没有铁的纪律的制约,没有国家法律的强制和威慑作用,不足以警示世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首先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但不得公开发表同中央决定相反的意见。坚决反对阳奉阴违,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派行为。不允许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及分化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言论。要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任何党员违反党的纪律,都要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对公开发表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言论,经教育不改的要清除出党。对有案不查、有纪不依,甚至替违纪违法者说情开脱的,袒护包庇的,要坚决纠正和查处。全体党员、干部要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自觉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动。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个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党章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模范。
第四,维护中央权威,必须加强中央领导集体的建设。中央领导班子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的环境和任务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进入中央最高层的每个成员,都不再是过去的自己,不再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因为责任不同了。每个人从自身的角度,包括自己的作风方面,都要有变化,要自觉地变化。最重要的问题要胸襟开阔。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如果一个领导班子“使人民感到是一个僵化的班子,保守的班子,或者人民认为是一个平平庸庸体现不出中国前途的班子”,那么这个班子就不会有什么权威可言。要注意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各级领导干部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才能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才能胜任我们党肩负的重大职责,党的执政地位、权威地位才能更稳固,更持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