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共产党权威在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1 / 1)

三、中国共产党权威在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

新世纪之初,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使在中国执政的共产党权威面临一系列挑战。

(一)敌对势力对中国进行的思想文化渗透

多年来,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一直把社会主义国家视为他们的眼中钉,遏制共产主义一直是他们外交工作中的首要目标。二战结束后,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上蓬勃开展起来,西方敌对势力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武装干涉侵略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这些战争失败后,他们越来越多地用和平手段,着眼于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包括大规模的宣传攻势和心理战,施加广泛持久的西方思想文化渗透。从内部寻找和扶植“民主主义者”等反动派,以“人权外交”为名进行外交干涉和经济制裁,竭力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发生变化,最终加入西方所谓“民主国家之侧”。在“和平演变”策略的实施下,苏联解体了,东欧也发生了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终结了,于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了对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西化”、“分化”步伐。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政府一方面做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政策调整,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另一方面又继续把台湾看作是“一个国家”,通过所谓国内立法的手段保持同台湾的关系,美国不断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向台湾大量出售武器,助长了台独势力的气焰。坚持要求中国政府承诺只使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从而对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设置障碍。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美国公然支持西藏达赖集团的分裂中国的活动,他们公开指责中国的宗教政策,打着“和平、民主”的旗帜对西藏和其他地区进行渗透。在新疆问题上,在西方的支持下,近些年来,新疆境内民族分裂组织和反动团伙不断出现,民族分裂分子采取书写反动标志、张贴反动传单、进行串联等手段,竭力煽动民族仇恨,攻击党的方针政策,鼓吹“新疆独立”,不断组织爆炸、暗杀、恐怖暴力活动,伪造历史,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挑战中国共产党的权威地位。在人权问题上

,捏造事实,颠倒黑白,以维护人权为借口进行恶意攻击,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在经济上,当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快。由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势必使全球化进程首先朝着有利于自己的利益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适度把握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采取的策略。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我们采取正确的领导方式和建立正确的政治组织结构。日趋激烈的科技经济竞争,要求我们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以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当前,国际金融日益活跃,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金融风险也随之加大。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合作的同时,使世界经济的众多环节变得复杂化和难以驾驭。这向我们党提出了要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的艰巨任务。

(二)改革攻坚阶段的新问题

从国内的情况看,目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一些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能否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党的权威。第一,改革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国有企业活力不足;金融监管不健全,金融秩序在某些方面比较混乱,存在许多隐患;由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而出现的大批职工下岗分流,使党和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状况人民群众还不满意,贪污腐化,奢侈浪费等现象仍在蔓延滋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问题比较严重;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地区发展差距还明显存在,城乡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改革“攻坚”使党面临着一场严峻考验。第二,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有新的突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教育的进步,人的素质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也将不断增强,扩大民主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加快建立一个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政治体制已是大势所趋。政治体制改革是否顺利,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同时,也要增强驾驭民主政治的能力。第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改革开放以来,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效果,对促进改革、发展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社会精神生活领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第四,党的建设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方面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这必然给我国政治、社会、文化生活带来深刻影响,给我们党执政和领导各项事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党的组织和领导主要通过从上到下组织严密的部门和单位来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一些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活动领域。很多人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业,不少人自谋职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与基层组织的关系也比较松散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在就业和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流动性比过去大大增强了。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依靠过去的方式实施党的领导显然是不够的。党的领导如何更加切实有效地覆盖社会和市场发展的广泛领域,是我们党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劳动性质、就业方式、收入分配等条件的变化,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职业、不同方面的群众的具体利益又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在这样的情况下,党如何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具体利益,如何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也是一个关系到党的领导能否有效实施的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加强党在非公有制领域中的领导,切实把这些领域的群众团结和组织在党的周围也是一个新课题。随着物质利益的多样化,群众也产生了不同的利益要求。这些利益要求,不仅会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也会在我们工作的不同领域和部门表现出来。这不仅要求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保证和满足群众实现自己的合理利益要求,也要求党更好地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把全体人民和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