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巩固政党权威的一般途径_四、有效遏制腐败(1 / 1)

四、有效遏制腐败

腐败一词,从词语的本义来讲是指生物有机体的腐烂,自然界的这种现象引申到社会指的就是行为的堕落、社会的混乱败坏。通常所说的腐败主要是政治上的腐败。主要体现在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钱交易、挥霍财富、腐化堕落等。政治上的腐败一般和权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著名学者阿克顿有一句名言“权力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地腐败”。

前面我们已述及政党是以渴求政权为目的政治组织,它在执政党后必然又和权力发生联系,因此政党也会必然地产生腐败现象,这种腐败现象会危及政党自身的威信,特别对于执政党来说,腐败会导致其权威失落,一个政党要想树立权威必须在谋取政权前后都要有效遏制腐败。

(一)政党腐败现象透视

1.非法捐款与秘密资金

在实行代议制民主制的国家里,政党谋取政权的途径就是参加议会竞选,竞选议员、总统等职位。而竞选就需要组织集会、发表演讲、需要长途旅行,需要在媒体做广告,这一切都需要金钱。没有钱,参加竞选活动是不可能的。一般而言,政党竞选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向本党党员收取的党费,从社会各界募集的政治资金、捐款和国家补贴三个途径。仅靠党费和国家补贴要想参加竞选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从社会各界募集的政治资金和捐款成为政党竞选资金和日常活动资金的主要来源。其实这些捐款主要来自于企业的捐款。那么企业为什么要向政党及政党候选人捐款呢?因为在西方国家,实行政党分肥制,就是说,如果一个政党竞选成功,它可以在政府里安插一些重要职位给企业或企业的代理人,这样企业就可以左右国家的大政方针,使政府制定一些有利于自己企业的方针政策。如果政党接受企业的捐助是透明的,合法的,那么就不存在什么腐败行为了,但是政党为了要筹集更多的活动资金,往往设立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帐户,接受秘密捐款,接受企业赠送的原始股票。这样腐败行为就发生了。

1955年,日本确立“五五”政党体制,自民党一党独大,在日本连续执政。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自民党腐败行为频发,丑闻不断,直接了导致自民党权威的衰落,结束了一党独大的执政地位。在这些腐败现象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洛克希德事件,利库路特事件,佐川快件公司事件。

洛克希德是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为了向国外销售飞机,它采取向国外政府的首脑行贿的办法获得销售合同。1976年2月,美国参议院对洛克希德公司的这一做法给予揭露并证实了这家公司曾向日本高官行贿的事实。消息传到日本,时任首相的三木立即展开彻底调查,司法机关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发现,在中曾根任首相期间,曾经接受了洛克希德公司和丸红公司希望日本购进三星式客机的请求和委托,利用总理大臣的职权,指示运输大臣进口这种客机,并按事前约定接受了5亿日元的现金,消息传出后,日本群情激愤,直接导致自民党在1976年底的大选中遭到失败。

洛克希德案件余波未息,自民党的另一桩腐败案件接踵而至。这就是利库路特公司行贿案。利库路特公司创办于1956年,原来是一家广告代理商,后来在其领导人江副浩正的经营下,涉足广告、信息、不动产和旅游等许多产业,成为拥有27个子公司,年营业额达5000亿日元的大企业,也是日本的第二大不动产公司。为拉拢政界要人,江副浩正从1984年就把下属公司即将上市的股票低价卖给政界对其发展有用的人,其中不乏自民党的一些要员。不久股票上市,持有该股票的高官在市场上抛售股票赚取了巨额的差价,这些政府高官反过来又为利库路特公司大开方便之门。1988年3月利库路特公司在川崎市建起一座高20层的情报大楼,成了江副浩正劣迹败露的开端。此案曝光后,政界人士纷纷落马。经调查共有44名国会议员从利库路特公司得到好处,自民党各大派系的主要领袖几乎全都牵涉在内。利库路特公司通过各种形式行贿的资金高达80亿日元,远远超过了70年代发生的洛克希德的贿赂数额。这起案件导致首相等一批政要辞职,前首相中曾根也被迫退出自民党避风。自民党的社会支持一下从1988年6月的51.6%下降到1989年7月的19.4%。以致该党在1989年7月举行的参议院选举中遭到惨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22年8月日本又曝光了佐川快件公司行贿案。这次不仅行贿金额高达数十亿日元,而且涉及的自民党要人空前绝后。事件曝光后,号称自民党教父的前自民党副总裁金丸信被迫辞去国会议员职务和自民党最大派系竹下派会长一职。他的离职,使竹下派群龙无首,最后分裂为两派,这次分裂也直接导致了自民党38年连续执政史的终结。

在德国,基民盟一直是德国的主要政党之一,成立之初在第一任主席阿登纳的领导下以战败国的不利地位争得了绝大部分国家主权,受到了选民的拥戴,以后基民盟又进行了有名的马克改革,实现了德国的经济复兴。科尔执政的16年间,德国实现了统一,科尔被人们尊称为“统一总理”,基民盟在德国政坛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但是1999年媒体揭露出长期担任基民盟主席的科尔在过去几年间违反《政党法》的有关规定,把好几百万的捐款没有写入年度报告,并隐匿捐款者的名字,独自掌握和操纵许多“黑账户”,用这些捐款资助基民盟的一些基层组织。德国基民盟政治捐款案被曝光后,基民盟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失去了许多同情者的支持,支持率下降到该党历史上的最低点,同时还有不少党员退党。

“秘密账户”的丑闻使德国基民盟权威的一落千丈,它在短期内重掌权柄是相当困难的。

韩国也是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但韩国的政党政治是依附军人政权发展起来的,所以代表军人政权的执政党对于在野的反对党来说,具有政治和经济上的较大优势,往往借助强大的国家机器强行通过法案,聚敛钱财,徇私舞弊。1995年10月27日韩国总统卢泰愚向韩国国民谢罪,承认他在1988-1993年执政期间从经济界收取了大约5000亿韩元(约合6.25亿美元)的秘密政治资金。这笔资金均系大企业赠送,主要用于政党运营和各种政治活动。卢泰愚承认这些秘密资金是非法的,他愿意接受国民的审判。随着对卢泰愚秘密资金的调查的进展,检察机关又发现另一位前任总统全斗焕在任期间积累的秘密政治资金更多,而生活又非常腐化,地方当局耗资109亿韩元为他修了5处行宫,花费31亿韩元为其修建住宅和祖坟,全斗焕为建立他的智囊团,巧立名目募集598亿韩元,下台后,全斗焕不得不吐出他贪污的1400亿韩元巨额资金,到百潭寺隐居。所以韩国人称全斗焕为“腐败总统”。

2.回扣和佣金

对于执政党来说,执政就是掌握了政府权力。政府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物品采购中存在着许多利益交换关系,执政党往往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建筑权和政府采购合同发放给企业,从而收取一定比例的回扣和佣金,从而达到非法聚敛财富的目的。

在意大利,政党回扣现象非常突出。意大利是一个党派林立,多党执政的国家。这些政党共有5万多名专职党政干部,每年要支付高达5万亿里拉的薪酬,这笔款项40%靠国家财政拔款,另外的60%都是靠各政党私下里拿回扣、索取“佣金”等非法手段获得。政府官员通过招标,向中标者索取“回扣”,企业家为了中标而情愿支付“回扣”,这已成为意大利政党腐败的普遍现象。一般说来,这种“回扣”为招标合同价格的3%-4%,也有的高达10%-15%。1992年2月17日意大利北方城市米兰市社会养老院长,社会党成员马里奥·耶萨因涉嫌行贿受贿罪而被捕。他又揭发出许多政党的实权派人物和企业界人士贪污受贿,收取回扣的内幕。这就是有名的米兰贿赂案。这个案件牵涉到意大利4名前总理,10名前政府部长和近三分之一的参众两院议员,最后导致了各部长辞职,5个联合执政党和1个在野党的总书记下台,各级政府和议会中近1700人被立案审查,630人被捕。这个案件对政党的冲击非常大。社会党在二战后发展迅速,一跃成为继天民党和共产党之后的第三大党。然而米兰贿赂丑闻使它跌落到濒临溃散的地步。1993年意大利举行的145个城镇市长选举,社会党仅得到2名市镇长的职位。米兰贿赂案对天民党的影响也是史无前例的。天民党的3185名议员中涉嫌受贿的近三分之一,被接受检察机关调查的占二分之一,其中包括一批该党元老和中央、地方领导人。天民党在1992年后全国大选中,得票率降到33%以下,跌到了历史的最低点。1993年的市镇地方选民中,该党共获得9个市镇长的位子,这充分说明天民党在公众中威信扫地。

菲律宾是东南亚的一个重要国家,1964年国民党候选人马科斯参加总统竞选成功,从而开始他对菲律宾长达20年的独裁统治。早在当国会议员时,马科斯就被人送过一个绰号:“10%先生”,意思是说,只要经他手办事,就要索取10%的回扣。当了总统之后,马科斯更是堂而皇之地接受贿赂,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据统计马科斯执政期间,侵吞国家财产100亿美元。多行不义必自毙,马科斯的独裁统治掀起了反对党和广大人民的反抗,1986年2月26日,马科斯逃离菲律宾,流亡美国夏威夷,结束了马科斯王朝在菲律宾的统治。

除以上两种表现形式外,为了达到敛财的目的,各政党往往使出浑身解数,规避法律,筹资集资。比如法国政党采取虚开发票,报假账等办法,使资金流入政党的金库等。

(二)有效遏制腐败的措施

各国政党腐败现象的存在,使其权威失落,名誉扫地,危及到政党的生死存亡。各国政党及政府均已看到腐败对其权威的危害。所以纷纷采取各种措施,遏制腐败,提升权威。

1.整章建制,规范政党的活动

日本自民党结束了在日本政坛的统治地位后,新上台的日本新党领袖细川护熙提出了政治改革方案。这个法案实际上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立法来规范政党的活动。这些法案包括:《公职选举法》、《政治资金规正法》、《政党助成法》, 《众院议员选区划定审议法》4项。新的《公职选举法》规定把现行的中选区制改为“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议员总数为500名,按小选区制选出300名,即把全国分为300个小选区,每区选出1名议员。其他200名议员按比例代表选出。《政党助成法》规定,国家对拥有5名以上国会议员并在全国政治选举中得票率超过20%的政党进行资助,总额为309亿日元,资助上限为上一年实际收支的40%,新的《政治资金规正法》规定,禁止企业向政治家个人捐款,企业和团体向政治家个人的资金管理团体的捐款每年不得超过50万日元。凡超过5万日元的捐款必须公开。中选区制度被小选区和比例代表并立制度代替,使原来的政治家个人为中心的选举演变为以政党为中心的选举。《政治资金规正法》对捐款的限制,也使“金钱政治”受到一些约束。《政党助成法》也减轻了政治家对财界捐款的依赖性,有利于促进政治廉洁化。日本的政治改

革方案虽然未能从根本上清除腐败,但对于日本政治来说无疑是一大进步。

在意大利,虽然“净手运动”对于腐败现象给予了沉重的打击,但是,意大利人民还要求改革政治体制,修改《政党资金法》和取消比例代表选举制。1993年8月,意大利议会根据民意通过新选举法,废除比例选举制。并规定,参众两院75%的议员由各个单名选区以简单多数选出,25%的议席根据各党派取得的选票多少按比例进行分配。这种以多数制为主的混合选举制度,有利于阻止政党权力的极度膨胀,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党派政治”的终结。同时意大利政府还规定了明确的竞选规则、每个竞选人竞选经费和接受捐款的限额以及违背规则、超过限额所给予的处罚等等,这些规定相当程度上起到了遏制腐败现象的作用。

2.加强廉政教育

丁·波普认为,“当法律、规则、行为规范对恰当的与不恰当的行为加以详细说明时,当宗教的、政治的以及社会的价值观念期望政治家及官员具备诚实的品质时,当官员中存在职业道德和公务员中存在精英意识时,当政治领导层对公共和私人道德都给予重视时,公共生活及公共服务中的廉政就会得到发展”, 这说明道德教育与法规建设在反腐败中会起到同样的作用。因此,许多国家在加强廉政立法的同时,强化廉洁自律的教育,力图通过道德来构筑反腐败的道德防线。

意大利政府除了制定了一系列防止腐败、加强廉政的法律、法令和决议外,还颁布了一部国家公务员《道德法典》,其主要内容为:不准参加任何秘密组织,不准从事其他职业活动,除亲朋好友所赠价值微薄的礼品外,不准接受任何赠品和捐款,不得已而接受的礼品一律上缴等等。美国为防止腐败,1978年还专门制定了《政治道德法》,对于游说作了规定:不准现职官员接受游说者的钱财报酬,对公职人员离职或退休后从事与其职务或工作有关的商业活动规定了1—2年的“冷却限制期”或终身的“禁止期”,即已经卸职的政府官员在离职后至少一年内不得回原工作部门为别人从事游说活动,违反者要受刑事处分,以防止官员在离职后利用以往的工作关系,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公共工程项目的合同而索贿受贿。同时《政治道德法》对于从政人员申报收入、财产也作了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美国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任职前报告并公开自己及配偶的财务状况,包括收入、个人财产等,以后还须按月申报、逾期不报将受司法部门起诉。申报单由廉政办公室负责审查,一经发现违法收入,立即处理。

3.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监督是反腐败的重要措施,大多数西方国家已建立较完备的监督网络(包括法律监督,政治监督,新闻监督等等)来遏制政党的腐败行为。

在监督体系中,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于反腐败有着重要的作用。新加坡一直是被认为抓廉政效果比较突出的国家。它设有专门的监督机构——反贪污调查局,其主要任务是调查任何贪污嫌疑或负责处理;调查任何逮捕的罪案;检举有涉及贪污舞弊的公务员;防止贪污行为——研究贪污案例,提供防范方案给予有关部门参考。反贪污调查局可采取任何手段对嫌疑人的人身、住所、办公地点及可能隐藏物品地方进行搜查或逮捕嫌疑人,可以对嫌疑人进行跟踪、密取、侦听等一系列侦查手段。调查局拥有绝对的权威,负责对公共服务部门和政府法定机构进行监督和调查,对一切涉及贪污的官员铁面无私。

在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里,有执政党就必然会有在野党,以反对党角色存在的在野党无时不对执政党进行监督。这种监督形成了对执政党致命的制约关系。20世纪70年代日本发生的洛克希德贿赂案件之所以能够被揭露并追究,反对党功不可没。加拿大各党派之间的监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加拿大有295个选区,保守党、自由党和新民主党的政客同选民都保持着广泛接触,这就形成了自下而上的监督系统。任何一项涉及执政党的丑闻都会在议会中被反对党揭露出来,并进行毫不留情的抨击,形成一种强大的政治压力。比如保守党执政期间,就因内阁官员的一些丑闻不断被反对党议员揭露,从而一度威信大降,严重威胁保守党的两次执政。为此,时任总理的马尔罗尼不得不多次改组内阁,先后将有腐败行为的8名内阁成员解职以改变形象。腐败丑闻的出现,对当事者来说是罢官罢职和受法律处罚的问题,而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则是危及它的执政地位的问题。因此一些执政党不但非常重视在野党对自己的监督而且也非常重视对本党的官员的严格要求和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在反腐败中也发挥着自己的独特作用,随着大众传播业的发展,一些媒介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生活和公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一些重大的腐败案件都是新闻媒体揭露后,权力部门才展开调查的,如1988年6月18日日本《朝日新闻》在社会版头条位置发表了有关川崎市副市长小松秀熙接受利库路特公司上市股票的消息,各媒体争相转载,由此揭开了利库路特贿赂案的序幕。1972年轰动美国朝野的“水门事件”,导致了尼克松总统的辞职,这件事的起因是1972年6月18日,《迈阿密生活报》揭露了有5个人潜入华盛顿水门饭店民主党竞选委员会总部安装窃听器,当场被警察抓住。这件事就是被白宫轻描淡写的“三等盗窃企图”的“水门事件”。尽管后来尼克松连任了总统,但是由水门事件为契机,民主党对共和党大肆攻击,揭露出尼克松逃漏将近50万美元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罪行,从而导致了尼克松的辞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