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四月,抬头就望见满树的樱花,《茶经》也终于在樱花开放的季节交稿了。
后来想想,能够翻译《茶经》真的是莫大的幸运,也是注定的缘分。在接到翻译书稿前,我曾在银座的茑屋书店翻阅植物类的图书时,无意中看到了日本茶学家布目潮沨翻译的日文版《茶经》,于是从高高的书架上拿下来阅读。
那一天,整个下午都坐在书桌前读布目潮沨老师翻译的《茶经》,这本书注释非常详细,让人为他的治学严谨心生敬佩。他翻译的《茶经》版本是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的《旧刊百川学海本》,《百川学海本》也是目前《茶经》最权威的版本之一。没过多长时间,我又和《茶经》相逢了。
翻译《茶经》前,翻阅了诸多资料,不同版本《茶经》的注释、陆羽的生平、唐代历史,以及布目潮沨老师关于唐朝研究的其他书籍……就像寻宝一般,一个地名,一个出处,一个人物,一个器具,都能引出来诸多资料。在这里非常感谢许多未曾谋面的著书人。
当时我住在东京的北浦和,每天上午要去日暮里工作,晚上的时间来做翻译。东京是一座很孤独很安静很干净的城市,人们都喜欢喝茶,早中晚茶,顿顿不离茶。这也和陆羽撰写的《茶经》有很大关系。
《茶经》上卷分为三部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
《一之源》介绍了茶的起源、样貌、生长、名称、书写、培植、品质,以及饮茶的益处与饮茶不当的害处。
《二之具》讲了采茶、造茶、藏茶的十六件工具:籝,灶,釜,甑,杵臼,规,承,襜,芘莉,棨,朴,焙,贯,棚,穿,育。
《三之造》介绍了采茶的注意要点,制作好茶的必经工序。
前三章让造茶法在民间广泛流传,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种茶与造茶。
《四之器》是《茶经》的中卷,语言更为简练,列了“茶之二十四器”。
下卷《五之煮》介绍了唐朝文人饮茶的方式,炙茶,碾茶,取炭,取水,煮茶,候汤,饮茶,非常讲究。《六之饮》规定了饮茶时的规则,更让饮茶成为一件有要求的风雅娴静之事。
《七之事》介绍了饮茶的历史,以及一些历史典故。《八之出》详细介绍了唐朝产茶区,《九之略》讲了饮茶可以省略的器具与环节,《十之图》推荐了一种让《茶经》铭记于心的方法。
短短七千余字,每一个字都对中国种茶、造茶、饮茶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世的生活带来深刻变化。
中国是一个神圣的国家,唐朝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最璀璨的朝代,翻译《茶经》给了我许多感动,我仿佛穿越回了大唐,和陆羽一起爬山涉水,造茶、煮茶、饮茶,一双芒鞋,一匹瘦马,一颗无所受累的赤子之心。
读《茶经》,才能与茶真正结缘。人生中有烦恼的时候,饮一杯茶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