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复杂的KPI系统无法发挥作用
在利用KPI进行管理时必须注意的是,不要把KPI系统设计得过于复杂。刚开始导入KPI的时候,可能会因为缺乏经验而在里面塞了太多的指标,但过于复杂的KPI系统会导致事业部门难以理解,使得KPI管理无法渗透进事业部门中。
比如前文中提到的卡乐比,就想尽办法简化KPI系统。据说松本晃在就任CEO之前,卡乐比的KPI系统里拥有数以万计的数据,如果将这些数据做成表格,从头看到尾需要不眠不休地整整看上4天。
如果KPI系统过于复杂,那么好不容易整理的数据就无法发挥作用。因此,KPI系统应该尽可能一目了然。
在导入KPI时,最常用的工具是BSC(Balanced Score Card:平衡记分卡)。BSC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和管理顾问公司的总裁大卫·P.诺顿共同发明的工具。
如图表6-4所示,BSC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角度,针对想在财务上实现KPI目标需要达成哪些下位目标,以及为了达成这些目标需要采取哪些行动做了整理,达到促进战略执行的效果。
● 图表6-4 BSC(Balanced Score Card)的思考方法
出处:作者根据卡普兰与诺顿提出的观点制作
关于BSC的详细内容,本书碍于篇幅所限无法一一说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相关书籍。在将愿景和战略分解为KPI、运营指标和行动指标时, BSC是非常优秀的工具。另外,通过从4个角度对战略执行的方法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把握哪种方法更容易实现目标。
不过,利用BSC进行分解时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容易使内容变得复杂化。
即便如此,在找出执行战略的方法,以及把握需要关注的指标和行动时,BSC是非常方便的工具。比如,先利用BSC对各种指标和通往最终目标的路线进行整理,然后将焦点集中在重要的行动和指标上,将其设定为KPI、运营指标和行动指标。
KPI和运营指标应该设定多少个
KPI和运营指标应该设定多少个比较合适呢?
虽然这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指标的数量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KPI和运营指标如果太多,系统就会变得复杂,难以渗透进事业部门中。而且KPI和运营指标设定得太多,可能说明企业并没有发现真正重要的战略目标,这就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企业的战略。
另一方面,如果KPI和运营指标设定太少,则可能说明对达成目标所需解决的课题分析不够充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对企业的现状和应有状态进行对比,重新分析应该将哪些指标设定为KPI和运营指标。
关于具体应该设定多少个KPI和运营指标没有一定之规,但绝大多数成功企业设定的数量都在20个左右。前文中提到的卡乐比,就提出要将指标数量控制在20个以下,最终设定了18个指标。由此可见,KPI和运营指标的数量在15~20个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不过这个数字也仅供参考。如果对自己企业的会计素养不放心,可以将数量进一步缩减。反之,如果觉得20个指标不够用,那就适当增加。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最合适的应对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