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让我们利用财务指标,对武田药品工业和安斯泰来制药进行实际分析。
这两家都是日本著名的制药企业,从日本国内市场的地位上来看,武田药品工业独占鳌头,2005年由山之内制药和藤泽药品工业合并而成的安斯泰来制药则紧随其后,排在第2位。
武田药品工业在2008年之前,一直保持着巨额的收益,堪称是无负债经营的代表性企业,但在2013年3月期的决算中,安斯泰来制药的营业利润一度超越了武田药品工业。2015年3月期,武田药品工业的最终利润自创业以来首次出现赤字。在这段期间,武田药品工业究竟发生了什么?制药公司又存在什么经营问题呢?让我们带着上述的疑问,对这两家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此外,由于这两家企业都从2014年3月期开始,正式将遵照的会计基准从日本会计基准更改为国际会计基准,因此无法对变更前后的状况进行准确对比,我们只能将准确性放到一边,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会计基准变更前后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的指标上。
两家企业最早遵照国际会计基准的财务报表从2013年3月期开始,在此之前的财务指标都按照日本会计基准的财务报表计算,之后的则按照国际会计基准的财务报表计算。
分析安全性
首先来看安全性的指标。
图表3-13是两家企业的流动比率与自有资本比率的推移图。
● 图表3-13 安全性指标的推移(1)
从这个图表上可以看出,在2008年3月期之前,武田药品工业的流动比率非常高。一般来说,流动比率在200%以上就算安全,所以安斯泰来制药的安全性其实一点也不低,只是武田药品工业实在太过优秀。
但2008年3月期以后,武田药品工业的流动比率开始下降。尤其是2009年3月期和2012年3月期,都出现了巨大的下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流动资产减少或者流动负债增加,对当时武田药品工业的财务报表进行确认后,发现这一时期的流动资产确实减少了许多。
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是现金与活期存款、有价证券。在2008年3月期的时候,武田药品工业拥有的现金与活期存款、有价证券加起来大约有2万亿日元,但到了2012年3月期,这个数字就减少到了大约4,500亿日元。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提出以下的假设:
假设1:武田药品工业在2009年3月期和2012年3月期可能用手中的资金做了某种投资
经过调查就会发现,武田药品工业在2008年为了增强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实力收购了美国的千禧制药,又在2012年为了增强在欧洲和新兴国家市场的销售能力收购了瑞士的奈科明制药。千禧制药的收购金额大约为9,000亿日元,奈科明制药的收购金额大约为11,000亿日元。这些大型M&A消耗了大量的所持资金,所以武田药品工业的流动比率才出现了大幅的下降。
安斯泰来制药也为了增强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实力,于2010年斥资3,700亿日元收购了美国的OSI制药,因此在2011年3月期的流动比率也出现了下降,但下降幅度没有武田药品工业那么夸张。
此外,从自有资本比率上来看,武田药品工业的数值也在2012年3月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根据这一信息可以提出以下的假设:
假设2:曾经被称为无负债经营代表的武田药品工业之所以开始贷款,是为了筹集收购奈科明制药所需的资金
事实上,武田药品工业在收购奈科明制药的时候,确实通过贷款筹集5,000亿日元的资金,这说明假设2是正确的。
接下来再看固定比率和固定长期适合率。如图表3-14所示,武田药品工业的固定比率和固定长期适合率在2009年3月期与2012年3月期都出现了大幅的上升。根据这一信息,可以提出以下的假设:
假设3:武田药品工业的固定比率及固定长期适合率之所以上升,是因为经过两次大型M&A之后,固定资产增加了
● 图表3-14 安全性指标的推移(2)
正如我在前文中说明过的那样,进行过M&A的企业,在财务报表中会计算商誉等无形固定资产。经过调查后发现,武田药品工业的固定比率及固定长期适合率上升的时期,无形固定资产中的商誉、特许权、销售权等也大幅增加。
由于武田药品工业是通过长期贷款筹集资金收购奈科明制药的,因此与固定比率的上升幅度相比,固定长期适合率的上升幅度较小。
安斯泰来制药也因为2011年收购的影响,在2011年3月期固定比率和固定长期适合率都出现了上升,但上升幅度与武田药品工业相比要小得多。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曾经是无负债经营代名词的武田药品工业之所以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是因为进行了两次大型M&A。虽然从指标上看,武田药品工业的安全性大幅下降,但与其说武田药品工业的经营进入到了危险的境地,不如说过去它的安全性高得有点离谱。
尤其是从2008年3月期的所持资金状况上来看,如果持有如此巨额的资金,却既不对股东分红也不投资的话,股东们恐怕会对武田药品工业的资金利用情况产生疑问。因此,武田药品工业才将充足的所持资金用于大规模的M&A。
分析效率性
接着让我们来看一下效率性的指标。图表3-15是武田药品工业和安斯泰来制药的总资产周转率与有形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推移图。
● 图表3-15 效率性指标的推移
关于总资产周转率,武田药品工业一直位于安斯泰来制药的下方。武田药品工业虽然在2008年3月期之前拥有充足的资金,但经过大型M&A之后因为拥有了巨额的无形固定资产,结果导致总资产周转率降低。从时间上来看,武田药品工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在2009年3月期达到峰值后便持续下降。
再来看有形固定资产周转率,制药企业因为不需要拥有太多的有形固定资产,所以两家企业的有形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数值本身并不高,武田药品工业的有形固定资产周转率也同样在2009年3月期达到峰值后便持续下降。
在这一时期,武田药品工业通过M&A扩大了自身的资产规模,因此可以提出以下的假设:
假设4:武田药品工业在2010年3月期之后,虽然资产增加了,但销售额并没能相应增加
事实上,武田药品工业之所以急于进行M&A,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这段时期,支撑武田药品工业业绩的主力医药品的专利保护期都相继结束。专利保护期结束之后,其他厂商生产的同类医药品就会大量上市,失去专利保护的医药品的销售额与利润都会急剧减少。这种销售额的减少也会直接体现在周转率指标上。
医药品的专利保护期为20年,随着主力医药品的专利保护期结束,武田药品工业的销售额及利润大幅减少是可以预见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武田药品工业才决定进行大型的M&A。
值得注意的是,安斯泰来制药也在2010年左右有许多主力医药品迎来专利保护到期,不过安斯泰来制药通过与美国麦迪韦逊医疗合作开发出了新型抗癌药并将其作为主力医药品推出,使自己在总资产周转率和有形固定资产周转率上没有步武田药品工业的后尘,并且在2014年3月期以后出现了恢复的迹象。
分析收益性
接下来分析收益性。图表3-16是营业利润率与当期净利润率的推移图。
● 图表3-16 收益性指标的推移(1)
武田药品工业从2010年3月期开始就出现了收益降低的趋势。尤其是在2015年3月期,武田药品工业的收益性大幅降低。
另一方面,安斯泰来制药的收益性也在2008年3月期迎来峰值后一路走低,不过随着新产品的研发成功,在2011年3月期之后有复苏的势头。
根据上述信息,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的假设:
假设5:两家企业都因为主力医药品的专利保护到期而出现收益性大幅降低的情况。武田药品工业在2015年3月期可能因为某种突发的原因出现亏损
经过详细调查后发现,武田药品工业在2015年3月期之所以出现利润的大幅下降,是因为其糖尿病治疗药“艾可拓”的副作用在美国引起了诉讼,除了支付和解金之外,武田药品工业的业绩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虽然上述情况是突发的,但主力药品的专利保护期结束是导致武田药品工业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如果今后不能继续推出新的主力药品,要想使收益性得到恢复可以说非常困难。
说到这里,我们还需要看两个与成本相关的指标。图表3-17是成本率与研究开发费率(分别是销售成本和研究开发费对销售额的比例)的图表。
● 图表3-17 收益性指标的推移(2)
在成本率方面,武田药品工业和安斯泰来制药都在20%~30%的水准。医药品生产企业的成本率都较低,因此只要能够研发出新型特效药就可以赚取巨额利润。武田药品工业在2011年3月期之前的成本率都维持在20%左右,但之后一路攀升到30%。这可能是因为其收购了面向新兴国家销售普通医药品的奈科明制药所导致的。
如果说新型特效药是维持低成本率的关键,那么诞生新型特效药的关键就是研究开发。武田药品工业和安斯泰来制药都将销售额的20%投入到研究开发中。通过用巨额的研究经费开发出来的新型特效药来实现高收益,这就是制药企业制胜的法宝。
接下来看ROA(资产收益率)和ROE(净资产收益率)。图表3-18是上述两个收益性指标的推移图。
● 图表3-18 收益性指标的推移(3)
这些指标的推移情况基本和销售额利润率的推移情况相同。武田药品工业和安斯泰来制药分别在2011年3月期和2010年3月期开始出现收益性下降,但安斯泰来制药在2012年3月期开始止住了颓势,武田药品工业则仍然未见好转的迹象。
正如前文中说明过的那样,2012年3月期,武田药品工业通过贷款筹集资金导致自有资本比率下降,因此财务杠杆上升,应该对ROE有正面的影响。然而从图标上可以看出ROE仍然在持续下降,这说明武田药品工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当期净利润率都出现了大幅的下降。
分析成长性
最后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成长性。
图表3-19是以2006年3月期的销售额及营业利润为基数(100)计算出的各年度销售额和营业利润的推移图。
● 图表3-19 成长性指标的推移
从这两个图表不难看出,武田药品工业因为进行了大规模的M&A,所以在销售额上略占上风,但在主力医药品的专利保护到期之后,营业利润就出现了巨额的下滑。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提出以下的假设:
假设6:大规模M&A推升了武田药品工业的销售额,但仍然无法弥补主力医药品的专利保护到期导致的利润减少
另一方面,安斯泰来制药的营业利润在2008年3月期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但后来稳住了下滑的势头,在2015年3月期甚至恢复到了2006年3月期的水准。
分析总结——制药企业的现状与课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武田药品工业在主力医药品的专利保护相继到期又没能及时推出新的主力药品的情况下,用之前积攒下来的充足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M&A,以求找到出路。
但这些大规模的M&A目前并没有为武田药品工业带来充分的利润,而且受诉讼的影响,武田药品工业在2015年3月期出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次赤字。
另一方面,安斯泰来制药虽然在同一时期也出现了主力医药品专利保护到期的情况,但因为及时推出了新的主力药品,使利润得到了保障。这也使得其利润额反超了武田药品工业。
但安斯泰来制药也并非高枕无忧。今后,随着其专利保护到期的主力医药品数量越来越多,其业绩也存在继续下跌的危险。
综上所述,制药企业的业绩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推出新型特效药。因为新型特效药的成本率很低,所以只要研制成功,制药企业就能够在很长时间内赚取巨额利润。这也是制药企业在研究开发上投入那么多资金的原因。
不过,近年来新型特效药的研发越来越难,因为医疗的趋势正在向个别化医疗发展。所谓个别化医疗,指的是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最有效的医疗方式。
传统的医疗方针是对拥有某种症状的患者都采取相同的药物治疗。在这种医疗方针的影响下,只要能够治疗某种症状的新型特效药被研发出来,就会被大批量使用。
而使用过这种药物无效的患者就需要寻求其他的药物治疗,结果又导致其他药物用量的增加。也就是说,一款新型特效药的诞生很容易连锁诞生出更多的新型特效药。
但当人们逐渐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之后,就开始思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有效药物的个别化医疗方法。在个别化医疗中,针对某种症状不再统一用药,而是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
在这种状况下,制药企业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少品种大批量地生产医药品,而是需要多品种小批量地生产。
因此,现在的制药企业必须重新思考新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