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唐人传奇与俗讲、变文(1 / 1)

中国小说在唐以前比较粗简,小说概念也比较混乱,往往也指一些传闻异录或历史佚事,并不被人重视。入唐以后,小说像诗一样,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较完备的艺术形式和较广阔的生活内容。作者也多是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这样,小说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在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定的地位。

唐人小说称为传奇。《古镜记》和《补江总白猿传》是唐代最早的传奇小说,它们是从六朝志怪小说发展演变而来的。

《古镜记》,作者王度(一说王凝),隋唐间人,诗人王绩之兄。《古镜记》虽然宣扬封建迷信和宿命论思想,但它按时间顺序,写了古镜降妖、显灵、治病等12个独立的故事,比六朝志怪的零篇散录,在结构上有了进步。

《补江总白猿传》为无名氏所作,写梁将欧阳纥的妻子被白猿劫走。欧阳纥率兵入山寻获妻子,而妻子已孕,生子如猿,聪悟过人。传奇的内容虽仍是搜奇猎异,但注重了人物活动和地点环境的描绘,情节更为曲折,比《古镜记》在小说创作的艺术上更推进了一步。

开元、天宝以后,唐代传奇小说进入了繁盛时期。这时小说虽然谈神说怪,但已具有现实生活的内容,《枕中记》和《南柯太守传》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枕中记》作者沈既济(750?—800年?),曾任左拾遗、史馆修撰等职,并撰《建中实录》。传奇写卢生在邯郸道路的旅舍中,借道士吕翁的青瓷枕入睡,梦中出将入相,历尽人间富贵,一觉醒来,睡前所蒸黄粱饭尚未熟。《南柯太守传》的作者是李公佐,写淳于棼醉后入梦,被槐安国招为驸马,又做了南柯太守,因政绩卓著,受到百姓爱戴,故不断升迁,后功高主忌,终于被打发回家。醒后寻踪,始知是梦游蚁穴。

这两篇小说都通过梦幻的描述,揭露唐实行科举制后知识分子热衷功名富贵的思想及宦海沉浮,官场倾轧丑态;同时宣扬了人生如梦、富贵如烟的消极出世思想。这两篇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较唐初充实,艺术手法更趋完美。《枕中记》文笔简练;《南柯太守传》情节丰富,描述生动,更具有讽刺意味。

唐代传奇小说以表现爱情的成就最高,代表作品有《柳毅传》、《霍小玉传》、《任氏传》、《李娃传》、《莺莺传》等。这些作品大都通过一个个悲欢离合的婚姻故事,歌颂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创造了一系列优美的妇女形象。作品还大都谴责了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及其对妇女的迫害,并且还把科举及第当作解决矛盾的出路。这反映了唐实行科举选人后及第的士子已成为统治阶级的一个重要阶层。

《淳于棼》(《南柯太守传》)

(唐)李公佐著

《任氏传》是写富公子韦崟的贫友郑生与狐女任氏相爱。《柳毅传》写落第书生柳毅和洞庭龙女经过曲折爱情,终于结成夫妻的故事。两篇作品都具有神怪色彩,但又都充满了人间社会的清新气息,是对六朝志怪传统的一大革新进步。

《李娃传》的作者白行简(776—826年),字知退,白居易之弟。作者通过妓女李娃与荥阳公子某生相爱的故事,塑造了李娃这样一个真挚感人的妇女形象,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反门阀制度的意义。结尾李娃被封为“汧国夫人”,想象是大胆的,但也是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屈从。荣华富贵的团圆结局,也成为后世戏曲、小说模仿的一种俗套。

唐代爱情类传奇最具光彩的是《霍小玉传》。作者蒋防,字子微,义兴(今江苏宜兴)人。作品写歌妓霍小玉和书生李益的爱情悲剧。李益在长安与霍小玉相恋,李做官后另娶“甲族”小姐卢氏。小玉相思成疾,沉绵不起。侠士黄衫客激于义愤,把李强拉到小玉处。小玉痛责李益,悲极而死。小玉死后,化作厉鬼,作祟李家,使李益夫妻不和,全家不安。

作品将霍小玉性格描述得温顺而刚烈,颇为感人,如描述小玉和李益最后会面时,写道:

玉沉绵日久,转侧须人。忽闻生来,欻然自起。更衣而出,恍若有神。遂与生相见,含怒凝视,不复有言。羸质娇姿,如不胜致;时复掩袂,返顾李生。感物伤人,坐皆欷歔。顷之,有酒肴数十盘,自外而来。……因遂陈设,相就而坐。玉乃侧身转面,斜视生良久,遂举杯酒,酹地曰:“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征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乃引左手握生臂,掷杯于地,长恸号哭,数声而绝。

爱憎冲突如此强烈,故事也就此推向**。霍小玉虽在现实中失败,但在道义上获得了胜利。同时,作者通过情节的推进,对陪衬人物的描述,塑造烘托出李益这样一个薄幸男子的形象。作者对封建社会中,被损害、被侮辱的妇女予以了同情,对当时阶级对立进行了揭示。通过性格冲突和烘托的手法刻画人物,把故事放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描述,这些都使《霍小玉传》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元稹的《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也是一篇著名的爱情传奇。作品写张生与崔莺莺相爱,终于负心背弃的故事。此外,陈玄祐的《离魂记》和许尧佐的《柳氏传》都有着不同的成就。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以历史为题材的传奇小说,著名的有《高力士传》、《安禄山事迹》、《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等,但成就并不很高。

晚唐时期,传奇作品大批出现,但多为远离现实的奇异神怪之作,又因唐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为争权夺利,各藩镇常蓄养刺客作为工具,以致游侠之风盛行;处在下层找不到出路的人民,也希望有一些超现实的剑侠除暴安良,这些都为侠义传奇提供了社会基础。晚唐佛道神仙术的盛行又给侠义传奇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侠义传奇的代表作品有袁郊的《红线传》,裴铏的《聂隐娘》、《昆仑奴》、《无双传》,杜光庭作的《虬髯客传》等。《红线传》和《聂隐娘》分别塑造了两个各为其主知遇报恩的女侠客形象。《昆仑奴》描写了一位武艺出众的老奴,帮助少主窃取豪门姬妾,成全他们爱情的故事。《无双传》描写了青年男女王仙客和刘无双悲欢离合的故事。《虬髯客传》以隋朝重臣杨素宠姬红拂私奔李靖为线索,描写隋末有志争天下的侠士虬髯客在“真命天子”李世民面前折服,出海自立的故事,旨在宣扬唐王朝的神圣不可侵犯。作品的三个主要人物——虬髯客、红拂、李靖都写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以致被称为“风尘三侠”。此外,皇甫枚的《步飞烟》,牛僧孺的《郭元振》、《古元之》,李复言的《李卫公靖》都是一些较好的作品。

《莺莺传》(唐)元稹著

唐代传奇有着自己的规模和特点,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标志着我国小说的发展已渐趋成熟。传奇创造的众多生动美丽的人物和故事,也成为后代小说戏剧作家汲取题材的宝库,如元稹的《莺莺传》曾演变为董解元的《西厢》,后又演变为王实甫的《西厢记》;陈鸿的《长恨歌》后演变为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后又演变为清洪昇的《长生殿》。又如《醒世恒言》中的《杜子春三入长安》取材于《续玄怪录》中的《杜子春》,《初刻拍案惊奇》中的《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取材于《谢小娥传》。总之,传奇对以后的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如果说传奇文学带有文人色彩的话,唐代流行的俗讲和变文则是普通民众喜爱的文艺和文学形式。

唐代佛教宣讲经文,分僧讲和俗讲两种,僧讲专对僧徒,俗讲则以普通人为对象。为了吸引听众,争取信徒,俗讲的内容非常丰富,有佛经故事、宗教故事、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当代人物传记等,宣讲时,夹叙夹唱,叙述部分散文和韵文相结合,吟唱时采用五言诗或七言诗的形式,并配图画以加强效果。俗讲的话本称为变文。当时民间艺人也有采用变文的形式讲唱故事的。

唐朝俗讲非常流行,韩愈《华山女》讲到它的盛况是:“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但宋以后,话本、词话、戏曲等文艺形式兴起,俗讲失去了现场演出的意义,变文也因封建统治阶级的歧视绝大部分没有流传下来。清代从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又多被英人斯坦因和法人伯希和所盗走。残余存北京图书馆。

现存敦煌发现的变文中,大致有两类:一是讲唱佛教故事的。这又分为讲经文和变文两类。讲经文大都先引一小段经文,然后边讲边唱,如《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和原标目已失的《维摩诘经讲变文》。变文则不引经文直接讲唱佛教故事,如《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降魔变文》等。这些作品主要宣传佛教教义,充满了因果报应、地狱轮回、人生无常等思想以及忠孝节义等封建道德观念。而且想象丰富,规模巨大,描绘瑰奇,是其他俗讲变文所无法比拟的。二是讲历史和人物故事的,如《伍子胥变文》、《张义潮变文》和《孟姜女变文》等。这些作品大都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有的表现人民反抗暴君、同情忠臣义士的思想;有的表现爱国思想;有的表现反抗暴政的精神。此外,有些人物描写也颇为奇特,如孟姜女在长城下和骷髅对话一段:

……更有数个髑髅,无人搬运,姜女悲啼,向前供(借)问:“如许髑髅,家居何郡?因取夫回,为君传信。君若有神,儿当接引。”

髑髅既蒙问事意,已得传言达故里。魂灵答应杞梁妻:“我等并是名家子,被秦差充筑城卒,辛苦不禁俱役死。铺尸野外断知闻,春冬镇卧黄沙里。为报宫中哀怨人,努力招魂存祭祀。”

前以散叙说,后以诗歌吟叹,这种形式最早见于《楚辞·渔父》,后又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但夹叙夹唱的文学样式是唐代变文流行以后才大量出现的。宋元的词话、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文学以及杂剧、南戏都是在这种样式下演变而来的。

注释

[1] 《全唐诗·太宗诗附传》。

[2] 洪迈:《容斋续笔》卷三。

[3] 郭绍林:《唐代士大夫与佛教》,236页,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4] 谢榛:《四溟诗话》。

[5] 《隋书·李谔传》。

[6] 《隋书·虞世基传》。

[7] 《隋书·薛道衡传》。

[8] 《旧唐书·杨恭仁传附杨师道传》。

[9] 《旧唐书·上官仪传》。

[10]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并序》。

[1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 《酒泉太守席上酒后作》。

[13]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4] 《封丘县》。

[15] 《自淇涉黄河途中》。

[16] 《沈十四拾遗新竹生读经处同诸公之作》。

[18] 《山居秋暝》。

[19] 《山居即事》。

[20] 《将进酒》。

[21] 《渡荆门送别》。

[22] 《望庐山瀑布》。

[23] 《早发白帝城》。

[24] 《古风》第1首。

[25] 《古风》第35首。

[26] 《春夜喜雨》。

[27] 《水槛遣心》。

[28] 《雨不绝》。

[29]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0]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

[31] 《登高》。

[32] 《曲江二首》之二。

[33] 《寄李儋元锡》。

[34] 《终南山》。

[35] 《秋杪江亭有作》。

[36] 沈德潜:《说诗晬语》。

[37] 《寒溪》。

[38] 《秋怀》。

[39] 《寄董武》。

[40] 《暮过山村》。

[41] 《无题二首》。

[42] 《无题》。

[43] 《春雨》。

[44] 《无题四首》之二。

[45] 陆龟蒙:《散人歌》。

[46] 司空图:《诗品》。

[47] 《原道》。

[48] 郭绍林:《唐代士大夫与佛教》,175页,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49] 皇甫湜:《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