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都市文化:市井细民的精神需求(1 / 1)

宋代文化的繁荣不仅体现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而且也体现在都市文化方面。

宋代的都市文化非常活跃,丰富多彩。都市文化主要是反映生活在都市人民的生活情趣、精神追求上,可以说是一种俗文化,与反映上层社会的如诗、词、史学、哲学、教育、伦理等雅文化不同。宋代的都市文化从风格上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从文学形式上讲有话本小说,从娱乐形式上讲,主要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如歌、舞、百戏、杂耍等;从饮食上讲,主要有菜、酒、各种各样的小吃等。宋代的都市文化非常活跃,反映了宋代市井细民的精神追求。

宋代的都市文化丰富多彩,这与生产关系出现新的因素、商品经济发展、都市经济发达有关。宋代出现了像开封、杭州这样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中世纪的著名商业都会,也出现了许多商业城镇和小集市。商业经济的发展,使宋代的城市空前繁华起来。艺人们迎合了都市百姓的口味,反映了市井细民的要求的情况,自然就会引起人们的注目。还有一点是宋代文学向世俗方向发展的趋势,体现为人文精神,如柳永的词就取材于市井,周邦彦的词颇受市井艺人的喜爱。

宋代市民文化的活跃突出表现在都市文学和娱乐表演方面。

宋代市民文化之所以活跃,关键在于有了供民间艺人从事文娱表演的场所,即瓦子勾栏。瓦子勾栏其实就是在城市中固定的演出场所。在瓦子勾栏中汇聚着各种规模不等的专业演出团体,用栏杆等物组成一些小的演出场所,不管“风雨寒暑”,天天演出。在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州,瓦子勾栏很多,如开封大内东角楼街巷的瓦子最为集中,“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15]杭州的瓦子勾栏在南迁后发展更快,超过了开封。杭州城内有南瓦、中瓦、大瓦、北瓦、蒲桥瓦。北瓦最大,有勾栏13座。城外有20座瓦子。杭州瓦子之所以多,一则南渡后城内驻军多西北人,“是以城内外创立瓦舍,招集妓乐,以为军卒暇日娱戏之地”。[16]

城市中大批瓦子勾栏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众多的民间艺人聚集在勾栏中进行各种文娱表演,以供人们消遣娱乐。除瓦子勾栏外,在街头巷口的一些开阔地带,是游动的“路岐人”的活动场所,其境遇不如瓦子勾栏中的艺人,没有固定的场所,这些艺人多是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这些艺人和瓦子勾栏中的专业艺人一起共同繁荣了城市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宋代都市文化的兴盛。

两宋都市文化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1.百戏 宋代的百戏种类很多,属于杂耍类的有踏球、蹴球、上竿、跳索、踏索、脱索、踢瓶、弄碗、踢磐、弄花钱、花鼓槌、壁上睡、虚空挂香炉、弄花球儿、弄斗、打硬、教虫蚁、弄熊、藏人、藏剑、撮米酒、傀儡等。属于角觝的有相扑、争交比赛。属于魔术方面的有藏人、藏剑、烧火喫针、七圣刀之类。属于驯化动物方面有教虫蚁、弄熊、鱼跳刀门、使蜂唤蝶、追呼蝼蚁,以及猴呈百戏、斗鸡等。百戏表演在宋代市民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颇受人们的喜爱。艺人主要是在瓦子勾栏中表演,逢年过节以及大的节日活动,他们也被皇宫召集进宫表演。

2.说唱曲艺 宋代的说唱曲艺,分唱、说两大类。说即说书,有讲史、讲经、小说、说诨话四大类。说书人主要用讲说的形式进行表演,又称说话人,说书用的底本称为话本。话本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宋代民间文学发展到一个全新的时期。讲史即讲史书,“讲说前代史书文传兴废争战之事”;[17]讲经,“谓演说佛书”,还有一种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18]小说,主要内容有烟粉、灵怪、公案传奇,通过一些简单的故事,反映一些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由于小说的故事多为发生在市民生活当中,故颇受人们的喜爱;说诨话,“人以为口业报云”[19],以唱为主的说唱曲艺,“诸宫调本京师孔三传编撰,传奇、灵怪、八曲、说唱。”[20]有小唱、嘌唱、要令、唱赚等,唱赚之“赚”最难,兼有诸家腔谱。从形式到内容,都很丰富。

3.杂剧与南戏 宋代杂剧是在唐代参军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宋杂剧没有南宋杂剧成熟,但地位在散乐传学教坊十三部中,已为正色。宋代杂剧分艳段、正本、杂扮三部分。艳段演“寻常熟事”,正本即杂剧的正文,杂扮即杂剧之后散段。宋杂剧的故事多以滑稽讽刺为主要风格,政治性特别强烈,隐谏诤于戏曲之中。杂剧在宋代,从皇宫到民间,日益普遍,内容相当丰富。在杂剧发展的过程中,两宋之际,在南方许多地方出现了一些不同唱法的地方戏,总称为南曲戏文,是元、明南戏的始祖。南戏在北方杂剧的影响下,以南方民间散乐为基础,吸收诸般伎艺的歌唱舞蹈等表演形式、手段,逐渐与故事性情节内容相一致,最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戏种。

杂剧、南戏,在南宋城市娱乐活动中更为活跃,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瓦子勾栏这样最好的戏场中,杂剧表演是主要的方面,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

宋代都城市民文化的崛起,表演娱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饮食文化也很有特色。京都及大一点的城市不仅有规模宏大、装潢考究的酒楼,也有遍布大街小巷的小酒馆;食品的种类更为丰富,制作技术更趋完美,简直是一件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饮食文化的丰富也反映出都市文化的特点。

都市文化的兴起成为宋代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更多地表达了人的个性,突破了传统文化活动的程式,含有人文精神的因素。歌舞升平的活动,背后却是社会危机深重。都市文化又具有寄生性一面。也应当指出,下层百姓也通过种种活动,表达出对国家社稷危亡的担忧,对腐败吏治的愤恨,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对违背人性的道德的抨击,虽然它夹杂着纲常伦理的说教。

注释

[1] 蔡襄:《蔡忠惠公集》卷三十三《太常博士致仕胡君墓志》。

[2] 《居士外集》卷二十三《记旧本韩文后》。

[3] 《张载集·语录中》。

[4] 《进〈资治通鉴〉表》。

[5] 《四库全书总目》卷三十三。

[6] 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三十。

[7] 《苏轼文集》卷二。

[8] 《吕氏家塾读诗记·原序》。

[9] 《张载集·经学理窟·义理》。

[10] 《张载集·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11]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

[12] 洪亮吉:《重校勘(嘉庆)太平寰宇记序》。

[13] 《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十八。

[14] 惠洪:《冷斋夜话》卷六。

[15] 《东京梦华录》卷二。

[16] 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瓦舍》。

[17] 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

[18] 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小说讲经史》。

[19] 洪迈:《夷坚乙志》卷十八。

[20] 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