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人们精神寄托的方式之一。当朴素的敬顺昊天、崇祀先祖升华为系统的神秘理论时,宗教就产生了。宗教或在本土的文化氛围中产生,或经各种渠道由外域传入。不断根据社会状况和客观需要,调整充实自己的教义,是宗教发展、传播和兴盛的不二法门。宗教是一种精神需要,具有双重功能,既可以用作统治者安抚民众的麻醉剂,也可成为被统治者号召民众进行反抗斗争的思想武器。在秦汉宗教初步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可以看到这两种功能的交互使用。
秦汉时期思想界弥漫着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息,阴阳五行灾异等神秘学说的流行,占主导地位的儒学表现出强烈的神学化、宗教化倾向,成为封建大一统政权的理论支柱。一般民众则在对冥冥上苍的虔诚礼拜中,祈盼着生活的安定与幸福。秦汉在中国宗教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道教由原始形态,初步具有了正式宗教的规模与体系。佛教由西土传入,并落脚生根。在以后的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民间社会生活中产生了无可替代精神影响的释、道二教,正是在此时奠定下它们生存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