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守信是良好交往的基础(1 / 1)

常言道,人无信不立。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一个人只有遵守诺言,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无信的人凭借一时的欺骗和手段,虽然可以获得短暂的利益,然而时间久了,当小伎俩被人识破,他们终将为人所厌恶、疏远。历史上商鞅和周幽王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佐证。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人心惶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施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10金。围观的人没有人去试,因为他们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于是,商鞅将赏金提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50金。商鞅凭借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接下来的变法也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六国。

颇有讽刺的是,在商鞅“立木为信”之地,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烽火是古代边防军事通信的重要手段,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下令在都城附近的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临近的诸侯们见到烽火,以为犬戎打过来了,率领兵将匆匆赶到,却没想到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传来阵阵舞乐之声。大伙儿都愣住了,得知君王这么做只是为了博美人一笑后便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展颜一笑。然而5年后,犬戎大举进攻,周幽王再燃烽火而诸侯却未到,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民心尽失,终于国破家亡,被后世传为笑柄;商鞅讲信用,不仅得到了天下人的尊重和爱戴,而且在秦国树立了威望,使得自己的变法成功推行,助秦王建立不世功业,他的诚信美德千古流传。倘若周幽王没有“烽火戏诸侯”,想必也不会那么快便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诚信是一个人的根本。有时候,不诚信或许会让我们找到通往前方的捷径,但是那些利益只能是眼前的,从长远看来,失去的会更多。

一个士兵,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他只得孤零零地独自前行。转了几道弯后,遇到了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用道,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用道。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军官连越野赛都有特权感到不满,但他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半个小时后,他终于到达了终点,但是奇怪的是,终点只有他一个人。他感到不可思议,自己前面分明有很多人,为什么是自己先到了终点。他看向主持赛事的军官,军官没有给他答案,只是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几个钟头后,陆续有人到达终点,他们个个跑得筋疲力尽。原来这些人都在岔路口时作弊了,选择了军官用道。

一个人只有以诚信为准则,才能抵挡生活中的各种**,守住做人的底线。没有诚信的人,往往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便迷失自己,最终失去了宝贵的品质,也失去了宝贵的机会和财富。有诚信的人,不会为了眼前的利益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虽然会暂时处于较为窘迫的境地,但终会走出困境甚至得到加倍回报的。而无信的人,即使通过欺骗等手段暂时获得利益,然而当别人发现他没有诚信时,这些财富也会离他而去。

凡是心中有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人,都会重视诚信的力量。只有诚挚待人、光明坦**,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和支持,为自己的事业和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诚信如同一块璞玉,可能开始看起来与普通石头无异,然而终有一天,它会为自己带来巨大的收益。而随意丢弃它的人,最终也将得到恶果,即便有心找回,却也没有那么容易。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无形的“名片”。古人讲“人之交,信为本”。真诚守信是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取得他人理解信任的前提条件,是获得真挚友情、促使交往成功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