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生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福建人,祖上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桂州刺史黄岸,但是到了黄道周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经中落,可以算得上贫寒。
黄道周自幼聪敏好学,十一岁即“善文章”,十四岁游学广东博罗,被称为“闽海才子”,年纪轻轻就名满天下,学问为人敬仰。然而他却不愿意做官,二十五岁的时候带着老母亲迁居到漳浦县城,一直隐居在此教书。
天启二年(1622年),黄道周出山,参加了当年的科考,一举得中,进入翰林院。当时的翰林院工作作风散漫,所有人上班都是无所事事,这让他深恶痛绝,当即写下一篇《矫轻警惰文》。从此之后,翰林院的状况大大好转,黄道周也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
黄道周通晓天文地理,工书善画,曾先后在浙江大涤、漳浦明诚堂、漳州紫阳等书院讲学,世人尊称其为石斋先生。对于他所涉及的领域之广泛、学问之精深,《明史》中有这样一句评价:
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