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祖上是官宦人家,只是到他这里已然家道中落。父亲亡故后,母亲带着他这个两岁的拖油瓶改嫁朱家,给他取名为朱说。
长大后他知道身世,大丈夫的万丈雄心让他告别母亲,来到宋朝四个京城之一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读书,立志学不成不归家。
在大儒戚同文的门下,朱说学问长进飞速。在读书期间,虽然家庭贫困,但他性格坚毅,从不叫苦,困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终于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成为乙科第九十七名进士,出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当地讼狱事宜,官居九品。
当时的应天府书院就像现在的北大清华,毕业生考上科举进入仕途的多如牛毛。那一届,应天府中进士的有六七十人,朱说只是其中很普通的一个。
母亲过世后,朱说改回本姓,这才叫范仲淹,字希文。他为母守丧时居住在应天府,市长晏殊听闻他的大名,便请他回应天府书院任校长。任职期间,范校长提出学子要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严于律己,修行儒家正能量学术,保持砥砺名节、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宋朝士大夫一贯积极向上,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追求和范校长在应天府里倡导的精神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