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 1)

解缙智商高,特别聪明,但太聪明的人常常会觉得别人笨,跟不上自己的节奏,忍不住对大事小事指指点点。《明史》对解缙的点评是“表里通透”,就是想什么就说什么,一条肠子通到底,不会拐弯。这种直接的作风,在错综复杂的大明官场里,注定不会吃到好果子。况且那些官场中的大佬什么风浪没有见过,即使智商比解缙低,也差不到哪去,更别说这些老油条还完全懂得如何明哲保身。

朱元璋很欣赏解缙的才气,对他说,咱们是君臣,但我觉得更是父子,你应该把肚子里的东西都讲出来。

大领导这么一夸,小解激动得一夜没睡,第二天立马上交一篇万言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滔滔不绝论述一通。

朱元璋鼓励一句:不错,很有见地。小解再接再厉,回家再来一篇《太平十策》,文章长得连《明史》都嫌,没收录。估计朱元璋也要被逗乐了,这个瓜娃子,开个玩笑还当真了。

初入宦海的解缙就是这样,愣头愣脑,到处指点江山,还要品评人物。

明初大功臣李善长被杀头抄家,是朱元璋亲自定的案子,可小解敢替人执笔上书,说李善长冤枉,甚至直接向兵部开炮,说整个兵部作风不正,效率低下,然后又点名痛批御史袁泰贪赃枉法,陷害忠良。

兵部尚书气得吐血,轮得上你这黄口小儿说话吗?

后来皇帝把袁泰降了级,解缙得偿所愿,但也给自己结下了一个大仇人。

解缙没工作几年,倒把机关里的人得罪个遍。朱元璋对他是真好,也真能看透这个人,他把解缙的老爸叫来:老解啊,你把儿子领回去再读几年书吧!他是个大器晚成的人,再过十年,我还要重用他!

聪明过头的小解被领回家乡去了。

朱皇帝是要磨炼解缙的性子,希望他会明白过来,圆润点,缓和点,可惜才子心比天高,依旧脾气不改。

多年后解缙重新出山,为大明的第三任皇帝朱棣服务,朱棣表扬他说:天下一天也不能没有我,我一天也少不了解缙!

有了这句话,解缙更加嘚瑟,对朝中大臣进行了逐一评论,而且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优点就表扬,有缺点也要公开于天下:大李是个稳重的人,但缺少主见;老王算是个君子,但才能不行;张老三嘛,能力强,但太会钻营,品行不够端正,如此等等。朝中的大佬在解缙眼里,都是残缺不全的。

就你姓解的了不起!

这个高智商的人根本不注重团结同事,情商低到如此境界,也算得上是大明官场中的一朵奇葩了。

多少人侧目而待,等着看他的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