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 / 1)

钱惟演死后,许多大臣认为他是奸臣,且有贪污行为,因此根据《谥法》“敏而好学称为文,贪而被撤职称为墨”这一条,向皇帝请赠谥号“文墨”。

钱氏家属上诉,仁宗命人重新议定。后来查清钱惟演没有贪污等劣迹,根据《谥法》“追悔前过曰思”这一条,改谥“文思”。1045年,钱惟演之子钱暧再次上诉,又改谥为“文僖”。“僖”也不是好词,是混吃等死无所建树,但也没有大错的意思。

钱惟演出身帝王之家,却一生命运多舛,令欧阳修、梅尧臣等人追念不已。欧阳修后来非常喜欢用《玉楼春》来表达朋友之间的离别之苦,比如他的名篇《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不知道他在写到“洛城花”的时候,有没有想起曾经的老朋友。

梅尧臣:人生不称意,幸得几知己

梅尧臣,字圣俞,宣城人。宣城古称“宛陵”,所以人们又称他为“梅宛陵”。

《围城》中有个诗人董斜川,他说唐以后的诗人当属“三陵、二谷、四山、一原”。所谓三陵,就是杜少陵、王广陵、梅宛陵。有人问能否加上个“坡”?诗人说:“苏东坡?他差一点!”

这写诗要好到什么程度才能与梅宛陵看齐!

但好诗不是白来的。中国古人有句箴言,叫作“诗必穷而后工”,换句话说就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经过人间千万磨难的诗人,才写得出传诵千年的佳句。

这个逻辑用在宋初大诗人梅尧臣身上,简直像是为他量身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