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李商隐的一生,事业也好,爱情也罢,都逃不过“错过”一词。
在唐代,取得了进士资格的人一般不会被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
在正式考试之前,李商隐没官可做,自然就没有薪水可以领,但他家中还有老娘幼弟要养,怎么办呢?
李商隐又一次干起了为人做幕僚的活计。
有才华的人到哪里都能被人赏识,这一次,他跑到了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做了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虽然王茂元并没有像令狐楚那样将李商隐奉为至宝,可李商隐还是得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处——王茂元看好李商隐的才华,将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给了他。
这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李商隐受到岳父的接济,他与王氏也算夫妻和睦举案齐眉,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即将因此上演。
唐朝中晚期,朋党之争逐渐剧烈,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和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针尖对麦芒,斗得风生水起。朝中乌烟瘴气,再清明正直的官员也必须要站队,否则根本没有活路。
“牛李党争”持续了至少四十年,而李商隐考中进士前后正是两派斗得最欢的时候。
令狐楚属于牛党。前文说过,他儿子令狐绹到后期成为牛党的领袖之一。然而不幸的是,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却属于李党,
两党水火不相容,成了李党女婿的李商隐自然而然地被令狐绹视作背叛恩人的不忠不义之徒。毕竟,当年李商隐在洛阳、长安两地没少受令狐家的照拂,连他这个进士的名头都是令狐绹替他讨来的,而且若无令狐楚,恐怕李商隐的老娘此刻早已饿死了。可令狐楚一死,李商隐却头也不回地跑到了对面李党人士的官员家里当幕僚,甚至成了人家的女婿,谁知道这小子会不会出卖牛党的一些机密?
唐代风气开化,多少风流浪子照样被奉为一代文豪,可忘恩负义这事儿却不得了,所以《新唐书》《旧唐书》都给他记了一笔,给他扣上了“无行”的帽子。
被认为品行不端、道德作风有问题的李商隐并没有意识到朋党之争会带来什么后果,也无意参与朋党之争。为人幕僚只是养家糊口的方式而已,工作的间隙居然还讨到了一个老婆,他乐呵呵地觉得这是捡了个便宜。
可是世人眼中李商隐就是背叛恩主,他很快就付出了代价,
开成三年(838年)春天,他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
一年后,他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不久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
县尉是个芝麻大的小官,而且远离权力中心,这显然和李商隐的政治抱负有很大的出入,他对这份工作十分失望,但依然兢兢业业地去就职了。在职期间,他为了替死囚喊冤得罪了上司,处处受到责难,这令他感到十分屈辱,不久就请了长假,心想干脆不干了,为此还写了首诗,名为《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李商隐的诗一向喜用典故。这首诗简单解读一下,就是说黄昏时散衙封印,清点在押的囚徒,惭愧自己负了荆山,空占了这个位置。只羡慕那个发现了和氏璧的卞和,他虽被砍去双足,却免于每日在官府趋奉奔走的屈辱。
他写下了这张“请假条”,以为自己可以走得潇洒,却不想正好这时那个刁难他的上司孙简被调走了,新来的上司极力劝说他留下来工作,他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然而这个县衙的小官并不能装下诗人的胸怀抱负,一年后,他再次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