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 / 1)

我们都以为李白是个天才,其实他很蠢,不仅蠢在瞎得罪人、乱拍马屁,还蠢在政治觉悟低下。

杜甫一生给他写了很多很多首诗,其中一首说: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意思是说,人人都想杀李白,只有杜甫爱其才。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李白后来犯了个“政治不正确”的大错,活生生让自己成了反贼。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跑到了永王李璘的阵营中,尽心尽力地为其摇旗呐喊,写下了长长的组诗《永王东巡歌》。

当时长安沦陷,唐玄宗仓皇往四川跑,太子李亨在大后方组织人手抵抗叛军,后来即位于灵武。而永王李璘坐镇南京,借此机会力量迅速壮大。当时长江以北正打得不可开交,长江以南仍然太平富庶,所以永王就想趁此机会割据江南,南北分治,就像当年的东晋一样。

其实只要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看得出来永王这种不想着驱除反贼,先往东占据地盘的做法愚不可及,所以天下名士应者寥寥。

只有李白举双手赞成,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他自比谢安,要在谈笑间平定安史之乱。今天看这组诗,我们顶多觉得李白又说大话了,可在当时,这些诗就显得非常大逆不道。

谢安在打赢淝水之战后,收复了中原故土吗?并没有,他只是保全了东晋王朝。李白引用这种典故,不摆明了为国家分裂、政权割据摇旗呐喊吗?

他那个时候已经年过花甲,住在永王李璘的幕府,以为自己是即将出山的诸葛亮,要出门去一统天下。一想到这里他就心潮澎湃,写诗“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说明自己跟隐居的陶渊明不一样,陶渊明是个龌龊避世的人,而他心系天下。

李白的另一项“政治不正确”,是入永王幕府前,在溧阳和张旭一起喝大酒吹牛,写了一首《猛虎行》。诗里写安史之乱爆发,北方打仗打得很凶:“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还把自己比作韩信、张良,说国家的存亡以后就靠自己了:“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这诗属于酒后吹牛,李白写得爽了,却触了唐室的逆鳞!

典故引用得很押韵,可是把这场战争比作楚汉之争?官军和叛军打仗,怎么能是楚汉之争呢?谁是楚,谁是汉?谁做了流氓刘邦,谁成了悲摧项羽?简直大逆不道!

所以后来叛乱平定,永王被杀,朝廷清算前账,李白顺理成章地成了“乱臣贼子”,被流放夜郎。

流放的路上,李白还不忘写诗,给王昌龄寄去了一首“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可了不得,吓得王昌龄差点晕过去:李太白啊李太白,我跟你关系没那么好吧?你个乱臣贼子没事给我写啥诗!大家伙都想杀了你,你别跟我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