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 / 1)

这不是李白第一次来京城长安。

上一回来,他穷愁潦倒,无人赏识,自暴自弃,天天跟长安街里的小混混喝大酒耍酒疯。但是这一回,他遇见一个知己。

贺知章,武则天证圣年间的状元,现任礼部侍郎,人称诗狂。没错,就是写“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那位。

李白摸摸鼻子笑了,他再狂,能有老子狂?一首《蜀道难》从笔端倾泻而出: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西山紫极宫中,贺知章睁大了眼睛看着眼前的诗人。《唐摭言》载:“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贺知章在当时的文坛还是很有地位的,此话一出,《蜀道难》立刻在长安的大街小巷间流传开来,李白“谪仙人”的名号也叫响了。

不久,在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联合举荐下,当今圣上唐玄宗李隆基读到了李白的诗。皇帝也是个附风庸雅之人,大手一挥,宣李白觐见。

李白高兴坏了,赶紧沐浴焚香,为了防止自己紧张怯场,还不忘灌两口酒。

就是这两口酒坏了事儿,他干了一桩轰动京城、至今还被热议的大事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别看李白平时狂傲的样子,好像天底下就他一个聪明人,其实这么多年他只长了年纪,情商一点儿也没长,丝毫不懂人情世故。

进了皇宫后,酒劲上来,皇帝让他写诗,他二郎腿一跷,来呀,给爷脱靴子!磨墨!

小太监上来伺候,他还不干,硬要高力士来脱鞋,杨贵妃给他捧砚台。

高力士是太监大总管,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朝中一品大员碰见他,也只有阿谀奉承的份儿,杨贵妃更是被皇帝捧在心尖上的女人,李白却将他们当成了酒楼里倒茶的店小二、勾栏中弹琵琶的卖唱女。

唐玄宗脸上笑嘻嘻,心里怒火生。行,你是大名士大网红,你名满天下粉丝千千万,朕不跟你计较,等你写完这首诗,朕就让你滚蛋!

李白不知道唐玄宗心里的这番计较,他写诗向来不含糊,大笔一挥,就是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开篇第一句,就流芳千古。“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末尾一句,顺便把君王的马屁也拍了进去。

李白写诗送人写了几十年,按理说早该熟悉套路了。可是如果李白拍马屁的本事真的这么强,他也不会这么多年到处奔波却换不来一官半职。

写诗的时候,李白又犯了老毛病——太爱说实话。他在这组词的第二首里,写了一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直接把杨玉环比作了赵飞燕。

赵飞燕何人?大名鼎鼎的一代妖后,和妹妹赵合德两人秽乱宫闱,不仅害得皇嗣死绝,还害得汉成帝死在了赵合德**。李白将杨贵妃比作赵飞燕,那李隆基是谁?汉成帝吗?

这一句诗同时骂了贵妃与皇帝,李隆基没把他当场拉出午门斩首已经很仁慈了。幸好,为了显示朝廷礼贤下士,皇帝忍着没有把李白咔嚓掉,而是给了他一坨金子,让他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这就是史书上所谓的“赐金放还”。

李白一看,皇帝也不赏识自己,扭头就走,还放歌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玄宗望着李白的背影,却跟高力士说:别看别人说他像神仙,其实登不得大雅之堂,这个人就是个得了意会忘形的小人。

(李)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及出,(皇上)上指白谓力士曰:“此人固穷相。”(《酉阳杂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