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还向曹爽建议,把郭太后迁居永宁宫软禁起立,这样就可以孤立皇帝,达到彻底独揽朝政的目的。
曹爽深以为然,照搬照做。这下可彻底激怒了朝廷上的反对势力,他们聚集在司马懿周围伺机而动,准备拉曹爽下马。
司马懿知道这时候的自己无法与曹爽抗衡,为躲祸便称病不出。这事儿他在曹操当政的时候就干过,一回生二回熟,这回装病装得更像了,曹爽没有一点怀疑,还以为自己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何晏又鼓动皇帝曹芳亲近小人,教他终日在后宫饮酒作乐。他还恬不知耻地劝皇帝:陛下,今后我们游园一定要有大臣陪伴,这样既不耽误玩儿,又可以随时商量政务、讨论诗书礼仪。您这样节约时间,一定会成为世世代代效仿的楷模!
正直的大臣闻讯脸色大变,赶忙请求皇帝曹芳不要采纳这个瞎胡闹的意见,可曹芳觉得何晏说得很对,还是一意孤行,听从了何晏的建议。
不久进入冬日腊月,何晏梦到十多只苍蝇落在自己的鼻子上,怎么都无法驱赶。何晏不解,想着这也许是什么预兆,便请著名相士管辂给自己相面,看看自己能否位列三公。
管辂说道:如今您身居高位,但是真正感念您德行的人很少,所以青蝇臭恶都云集其上了。大人如果追思文王的美德,就一定可以位列三公,苍蝇也就可以驱散了!
何晏听了,心中非常不高兴,但对于这些,管辂一点儿都不在乎。
他回家把经过告诉舅舅,舅舅责备他说话太直白,会得罪了何晏,但管辂让舅舅放心:一个死人罢了,跟他说话直白就直白,有什么可怕的!
转年正月,蛰伏待机的司马懿趁着曹爽兄弟带着曹芳拜谒魏明帝的高平陵时,勾结郭太后发动政变,以郭太后的名义封闭了洛阳城,并一举占据曹爽和曹曦的军营,随即列数曹爽的罪状,公布天下。
尚书陈泰劝曹爽投降司马懿。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曹爽最终交出兵权,被司马懿软禁了起来,而何晏作为曹爽的铁杆粉丝,也一同被罢官软禁了。
高平陵事变以司马懿胜利而告终。原本何晏已不再对未来抱什么希望,可没想到司马懿召见了他,让他审理曹爽谋反案件。何晏受宠若惊,认为自己向司马懿效忠的时候来了,于是全身心投入到了对案件的审理之中。
经过连续加班之后,何晏很快查清了事件真相并上报给司马懿,他奏报说:谋反已经查清楚了,共有七个家族参与。
司马懿听了,淡淡地道:据我所知,谋反的总共有八个家族,你再查查。
何晏将案件复核之后再次奏报,说确实只有七家。可司马懿坚持有八个,让他再去验查。
何晏急了:难道您说的是我吗?!
司马懿笑着答:没错!说的就是你!
说完便下令将何晏逮捕,给他判了个“移三族”。
值得一提的是,何晏被处死之后,司马懿到处抓捕他的儿子,何晏的母亲便将孩子送给金乡公主看护。司马懿听闻公主之前对何晏的评价,对公主的贤明大为感叹,便饶恕了她和她儿子。
何晏是典型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他确实聪明,但当聪明与舞台不匹配,就会心理变态,一旦得势,就会发狂,这种人的结局注定会很惨。
王敦之死
有一句老话叫“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意思是真正的豪杰不受其他人影响,不被环境所左右,只有他引领潮流,没有潮流会吞没他。
两晋时期琅琊王氏的王敦,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年轻的时候是个有名的乡巴佬。大家一起参加京城大人先生们的聚会,别人进行才艺表演,无不潇洒大方,只有王敦,虽然他长得帅,可一嘴乡下口音,跟“一口伦敦腔”的首都人士相比土得掉渣。他表示我其他才艺没有,就会打鼓!
晋武帝令人给他摆上家伙什。只见小王高高站立,卷起袖子,扬起鼓槌,用力敲鼓,节奏越来越快,鼓声雄壮无比。
他意气风发,神情豪迈,旁若无人,这个气场把见过世面的京中官僚们都镇住了,忘了他的乡下口音,全都赞叹道:真雄壮!真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