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廷上,萧瑀本来就经常与封德彝争吵,之后一次朝会,他又与一个大臣陈叔达争吵起来,就连唐太宗上前劝架也拦不住二人,太宗大怒,将二人全部罢免。
萧瑀多年忙忙碌碌,从隋到唐,一直在为这个国家操劳,如今天下初安之际突遭罢相,这让原本就不大合群的他骤然孤寂起来。
心情落寞之下,萧瑀染上了重病。唐太宗得知,连忙去探望他,并写了一首千古传唱的诗《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唐太宗一直对萧瑀的功劳念念不忘,毕竟李唐刚刚起兵,萧瑀便举家跟随,奉献出自己的根据地,而且从来没有因为一己之私要求什么。加上其背后有萧氏南方宗族势力的鼎力支持,他自小在隋朝皇室中的经营和历练,这些都是房玄龄、魏徵之类的平民知识分子无法望其项背的。
不久,唐太宗再次任命萧瑀为左仆射,他重新成为大唐第一宰相。但也是从这时开始,太宗逐渐让魏徵、房玄龄这些人进入权力中心,任命魏徵为左丞,房玄龄为中书令。
唐太宗的实力源自他自己的天策府,而天策府的实力派就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局势稳定之后,提拔自己一系的人马逐渐走上台面,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吧。
但萧瑀对他们很严格,或者说,萧瑀对所有人都很严格,包括他自己。他对物质生活看得很淡,几乎完全不会在意金钱的多少,因为钱财对于一个一出生就被封王,一辈子都在皇宫里面生活的人来讲稀松平常,但是按这样的要求去对待房玄龄、魏徵之类的人,就有些勉为其难了,毕竟人家是要养家糊口的。
大臣们一旦有一些恋财的举动,或者私下有些小动作,萧瑀就不能容忍,要求唐太宗处罚他们,这让太宗很恼火,只得不停地向萧瑀解释,你要体谅他们,你要容忍他们,他们是人,不是神,自然要吃饭,有私心。他还说,用人就要用其所长,忽略其短处,不能斤斤计较,否则将无可用之人。
不料没多久,经常参别人的萧瑀自己反而出事了。
当时,唐俭出使突厥,萧瑀长期思念姐姐,便写了一封家书让他带在身上,叫他到突厥之后给萧皇后。
唐俭出发之后,突然有人告发,说萧瑀私通突厥,这让唐太宗十分震惊——自己最信任的宰相居然与自己最危险的敌人联手,这对帝国来讲无疑是最恐怖的事情。
唐太宗召见萧瑀质问此事,萧瑀全部承认,太宗怒火中烧,立即罢免了他。
过了一段时间,唐太宗慢慢调查,知道了真相,便又赦免了萧瑀,再一次让他担任左仆射。
这是萧瑀第三次担任大唐宰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