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六十二岁的马援此次请命南征,刘秀一开始是不同意的,因为刘尚已经全军覆没,此行实在凶险,马援这么大年纪,去旅个游都可能发生意外,更别说去打仗了。
结果马援再三请战,非去不可,还一再说自己虽是花甲之年,但仍能披甲上马,为国征战。
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后汉书》)
刘秀实在被他求得烦了,就让他上马试试。结果马援也不怕麻烦,当真找来一匹马,穿上铠甲,抄起武器,当众开始展示起来。
不知怎么的,同样不再年轻的刘秀看着眼前这个骑着马吆五喝六的老头子,突然一阵感动。
他想起他们都还年轻时,一起目睹了乱世里的千里白骨、生灵涂炭,一起揭竿而起为重建大汉盛世而奋斗。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昔日的少年郎都已满头白发,可是马援这个老头子的赤胆忠心仍丝毫未变。
这样一个忠臣良将的请求,怎能不让刘秀同意?又怎能不让刘秀为其马革裹尸的终生理想而感动?
然而,刘秀当时有多感动,日后看到告发马援贪污战利品的奏折时就有多愤怒。
在流血和杀戮、阴谋与背叛中走出来的刘秀,比任何一个人都要了解人心鬼蜮,他已不再相信世上会有毫无私心,只求征战沙场为国尽忠的人。他坚信奏折上说的才是真相。趁这次南征狠捞一笔,这才是马援这个六十二岁的老头子拼死也要南征的真正动机。
蒙受千古奇冤的马夫人连续六次上奏申诉,力证马援是受到诬告,他从交趾拉回的一车战利品只是种子而已,他只是贪吃,绝不是贪污。
可刘秀最终也没有相信,他消气之后,也只是同意让马援体面安葬而已。
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后汉书》)
也许我们不能过多地苛责刘秀的想法,毕竟“无利不起早”是众所周知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