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特长是弹琴,还因此得以觐见齐威王并得到信任,后来因为劝谏有功(也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所讲的故事),被封为相国,号称成侯。
邹忌不是小人,而是一个有才干、有抱负的政治家,几乎可以与现在我们熟知的商鞅、吴起、李悝等战国时期的改革家相提并论。他辅佐齐威王改革政治,任用贤能,使得齐国在短短数年间国力大增,成为当时响当当的大国。
要说他与田忌为何成为政敌,就要从魏国进攻赵国,也就是课文《围魏救赵》的前奏说起了。
公元前354年,魏国因不满赵国进攻盟国卫国,派兵干涉两国之间的战争,并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楚两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议,孙膑由此为田忌开启了第一次谋划。
齐威王问:我们对赵国是救还是不救?
邹忌作为相国第一个站出来说:魏国太强大,不如不救!
与田忌一派的大夫段干纶站出来反对:若不救,对我们不利!
齐威王问:这是为何?
大夫段干纶反问:三晋之中魏国兼并赵国,对齐国有什么好处呢?
齐威王认为有理,决定出兵援助邯郸。
段干纶按照孙膑的指点说:臣所说的有利不利不是指这个,如果我们援助邯郸,只能保存赵国得罪魏国,但是如果我们乘虚而入包围魏国都城大梁,那么就可以一箭双雕,既可以使得赵国在魏国的进攻中被削弱,又可以削弱魏国。
齐威王连连点头称赞。他首先想到了足智多谋的孙膑,想让孙膑带兵出战,但孙膑推辞自己身有残疾,不宜带兵,推荐田忌做主帅,自己从旁辅助。
于是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领兵二十万直逼大梁。
最终结果如第二篇课文,庞涓听闻齐军进攻魏国都城大梁的消息仓皇而回,被埋伏在桂陵的田忌军队包围,损失惨重。
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