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把帝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是为建文帝。
这个毫无国政经验的毛头小子(时年二十一岁)一上台,就做了一件再蠢不过的事——他听从心腹黄子澄和齐泰的建议,开始削藩。
所谓削藩,就是为了增强自己的权力,削弱藩王的权力。
你要削藩,就有话好好说,光明正大地削,慢慢地来。像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一样,只要把藩王们的“后事”安排好,保他们一生仍有荣华富贵,除非是极有野心的,相信绝大多数人不会一上来就找他的麻烦。可是这个小子非要在削藩之时,给这些藩王挨个安上“莫须有”的罪名,欲直接又彻底地铲除!
第一个倒霉是周王朱,接着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四个藩王,一个也没跑掉,一年之内就削了五个。
朱棣虽然因为实力最强暂时无虞,但他明白,既然兄弟们都没跑脱,他也跑不脱,况且那个小皇帝打从一开始就没想放过他。
朱棣一开始倒是打算认命了,但姚广孝却认为,这是上天给的机会。他劝道:殿下您该做点什么了,机会难得,千万不能错过,否则今后想做都没机会了,殿下若是想做,臣一定全力帮您,定能给您戴一顶白帽。
戴白帽的意思,就是当皇帝——朱棣是王,“白”字下面一个“王”,就是“皇”字啊!
朱棣何尝不想做点什么,何尝不想戴白帽,何况束手就擒不是他的风格,可此时此刻,他考虑的却是民心。
民心很重要,这玩意儿能决定成败,得民心者得天下嘛。所以当姚广孝劝他趁机起兵时,他苦着脸说,百姓都支持朝廷,民心在朝廷一边啊,这事儿怕是没那么简单。但姚广孝斩钉截铁地说:臣只知天道,并不管民心!
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夺诸王。周、湘、代、齐、岷相继得罪。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明史·姚广孝传》)
这话够霸道吧?听起来哪像是一个臣下说的,简直是老大的口吻,而且是那样不容置疑,不容反驳,好像决定他已做出,你只管执行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