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 1)

表面看来,杠精汲黯似乎晚景凄凉,郁郁不得志,但其实,他一生所抬过的杠在他死后都有了回响。汲黯是极少数通过抬杠实现了自己政治理想的人。

这还要从他抬杠的缘由说起。

汲黯在法制上反对严刑峻法,主张遵循先制;在军事上反对穷兵黩武,增加百姓负担;主张与匈奴和亲。所有的这些都与汉武帝的所作所为相反,所以他经常和武帝抬杠。在为人处世方面,他反对表里不一、沽名钓誉,所以又与丞相公孙弘不和。

公元前89年,汉武帝发表了震动天下的自我检讨书《轮台诏》,深刻反思了自己以往尚武扩张的政策,表示了悔恨,并打算及时整改。

当时若汲黯还活着,大概会一反常态,放武帝一马。

豆腐的创始人淮南王刘安在谋反之前,曾发表了一段关于汲黯和公孙弘非常经典的评价。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大意是说,我要造反,可汲黯忠义有气节,我肯定是搞不定的,至于丞公孙相弘,呵呵。

这段评论被载入史册,深受人们认同,成了对这二人的评价模板。

更有意思的是,汲黯是杠精,人际关系很糟,一直对结党营私绝不手软的汉武帝却恰恰因此对汲黯十分放心,不仅称其为社稷之臣,还放手提拔汲黯的家人,让他弟弟汲仁官至九卿,儿子汲偃官至诸侯国相。

也许大家都搞错了,汲黯不是情商低,是太高了……

两朝顾命,定策元勋:最长久的为官之道是为民谋利

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十二月的一天,五十三岁的宋仁宗赵祯在天章阁召集朝中重要大臣,请大家欣赏皇家宝藏十三种,有天然形成文字“赵二十一帝”的瑞石、重二十多斤的金山、紫色斑纹的龙蛋、白色的凤凰蛋等。

仁宗的飞白书天下一流,他当场写下一幅幅字赏赐给众位大臣,又在群玉殿宴请众人,让大家放开了喝,今日不醉不归。

宴席间,仁宗吩咐太监用金盘子装着香药,分别给大臣们一人一份。他还特别把宰相韩琦叫到榻前,亲手倒了一大杯鹿胎酒递给他,韩琦激动得热泪盈眶,一饮而尽。

第二年的三月,宋仁宗去世,韩琦哀伤地回忆起这次聚会,写道:“因惊前会之非常,似与群臣而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