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二年(302年)始,石勒率军征战赵、魏等地,与西晋在北方的残余势力刘琨、王浚等多次交手,胜多负少,不断壮大着自己的力量。
他很注重对汉族知识分子的任用和尊重,特别建立了“君子营”安置归降的士人。这样的礼贤下士,使得张宾、刁膺、张敬等都成为辅助他成就大业的高级参谋。其中张宾最为重要,他是石勒身边的“诸葛亮”,石勒甚至只尊称他为“右侯”,不叫他的名字。
那段时间,整个中国北方都被鲜血浸染,各路诸侯杀伐不断,百姓遭受涂炭。在战火熊熊的岁月里,相较而言,石勒的部队还算有王师风范,虽然他依旧杀人如麻。
永嘉五年(305年),石勒在苦县击溃晋军主力近二十万众,活捉了晋王公贵族王衍等一大批人,全部杀掉。此后,晋军在北方已无力与少数民族军队抗衡了。
同年,石勒与匈奴汉军大将刘曜、王弥等一起攻入长安,活捉了西晋皇帝。
到了这个时候,石勒的实力越来越强,匈奴汉国当时的皇帝刘聪已控制不了他了。多年的角逐争锋,石勒消灭了晋在北方的部众刘琨、王浚等,又兼并了汉军的几股强大势力,如王弥、曹嶷等,成为洛阳以东最为强大的割据势力。
公元319年,匈奴汉国由刘曜继承,并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石勒不甘示弱,也称赵王,史称后赵。
公元328年,两赵决裂,决定北方之王的大战爆发。
石勒料敌在先,一举击溃前赵主力,活捉刘曜。整个北方,除了辽西、辽东的鲜卑和凉州的前凉外,已都在石勒的统治之下。
石勒年轻时,总感觉到耳边鼓角争鸣,战马嘶吼,虽然他母亲安慰他,说这是干活累了,耳鸣,不过现在看来,这大概预示了石勒是个不折不扣的、为战争而生的杀神。
几十年的征战,石勒扫平了北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