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 1)

和平协议签了,敌兵也退了,赵恒虽然大松了一口气,心情却一直很郁闷。

他郁闷的不是没有消灭敌人,而是另外的问题。

北宋开国两代君主是兄终弟及,这在宋太祖赵匡胤本身就有儿子的情况下显得不太正常。赵恒老爸宋太宗赵光义的皇位合法性有待商榷,赵恒自己又是替代兄长继承的皇位,因此他觉得,后世肯定会抓住这些问题不放,到时候他和他爹就不是名垂青史,而是遗臭万年了。

一想到这个,他就很不舒服,很不高兴,吃嘛嘛不香,干啥都没劲。

这是病,得治,但又不是一般的病,是心病,心病就得心药医。

还真有人能搞到这样的“心药”。

自从“澶渊之盟”签订,“素与寇准不协”的参知政事王钦若,用谗言把寇准搞下去(由宰相降为刑部尚书,知陕州)后,一直以揣摩皇帝心事为己任。他见皇帝日日愁苦,便及时地提供了一副心药:陛下若想镇抚四海,夸士外邦,只有封禅泰山。

封禅泰山,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谁都有那个资格,因为在泰山封禅是古代君主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久乱之后致天下太平时,才可以举行。

按照这个标准,赵恒那点功绩,至少还差十条街。

但是他却心动了,因为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的“亮点”抵消“污点”,让后世认为他是有巨大成就的君主,而不是碌碌之辈。如果没巨大成就,能到泰山封禅吗?

但他并不糊涂,知道大臣们肯定会反对——皇帝好大喜功若此,他们若不想法阻止,说轻点是不负责任,是失职;说重点是没有职业道德,也会遭后世诟病。

尤其是宰相王旦。这家伙虽然脾气好,可却是个坚持原则的主,又是出了名的“死脑筋”,他那一关最不好过。

有意思的是,赵恒并不打算利用皇帝的身份压服大臣们,因为他知道,压是压不服的,就算表面上服了,内心也是抵触的,最好的办法是贿赂。

他请大臣们吃饭,并特别声明:今天朕只是想和爱卿们乐一乐,没有其他意思,之前那些君臣大礼,统统给我收起来,座位也不讲上下尊卑了,随便坐,此时此刻,咱们是朋友,是哥们儿,不是君臣。

喝到高兴处,赵恒一使眼色,侍者给席间的每人发了一个大红包。

大臣们面面相觑。里面装的啥?人民币?美元?欧元?英镑?但愿不是越南盾。

打开一看,竟是珍珠,大颗大颗的珍珠!

赵恒笑言,这只是前戏,大家继续喝酒,等一下还有**。

大臣们等啊等啊,一直等到席终,**才来。

赵恒宣布,今天每人都有“良金重宝之赐”,尤其是宰相王旦,除了良金重宝,还特赐御酒一坛,请王爱卿拿回去与妻儿共享。

回到府中,王旦打开酒坛一看,里面装的哪里是什么酒,是一坛子能亮瞎人眼的大珍珠。

想起前几天王钦若向他转达的“圣意”,王旦明白,他的小胳膊,终究是拧不过大腿的。

得到了王旦支持,等于扫清了一切“民意”上的障碍,赵恒如愿以偿,顺利封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