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要从朱棣的爱妃权氏说起。
话说朱棣的原配皇后姓徐,是中山靖王徐达的女儿。朱棣和徐皇后两人的感情一直很好,可以算是相濡以沫了,然而这徐皇后是个没福气的女人,永乐五年就去世了。
徐皇后死后,朱棣一直没有再立新的皇后,以此表示对这位徐皇后的怀念之情。
当时的朝鲜是大明王朝的属国,每年都要向大明进贡美女。永乐六年,大明派出内使黄俨带着考察团到朝鲜去,一方面是给朝鲜赏赐一些绫罗绸缎以展示天威,另一方面是去挑选一些长得漂亮又多才多艺的姑娘回来。
这一次,朝鲜全国一共有五个少女被选中,其中最为出色的是刚刚十八岁的花骨朵一样的权氏。
这权氏,史书上说她“资质浓粹”,不仅人长得美艳不可方物,而且极善奏箫,当时的宁王朱权曾经写过一首诗来赞美他这位小嫂子的箫声:
忽闻天外玉箫声,花下听来独自行。
三十六宫秋一色,不知何处月偏明。
宫中还有人描写权氏的姿色:
琼花移入大明宫,旖旎浓香韵晚风。
赢得君王留步辇,玉箫嘹亮月明中。
很快,权氏就得到了朱棣的宠爱。他不仅将权氏册立为贤妃,还明确贤妃的地位在众妃子之上。除了上朝处理公事,平时朱棣就把权氏带在身边,几乎是形影不离,就连带兵出征漠北之时也要有她陪伴,可见这贤妃在朱棣的心目中是真的相当重要。
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永乐八年,朱棣北征凯旋途中,权氏病死在了山东临城。朱棣悲伤欲绝,将她埋葬在了此地。
如果事情到这里结束了,也只不过是世上多了一座荒坟,而朱棣悲伤过后,指不定哪天又看上了哪个美女,重新开始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情——实际上也正是这样,没过多久,朱棣就擦干了眼泪,宠幸了一位王姓贵妃。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有人实名举报贤妃不是病死的,而是后宫中的一位吕氏妃嫔伙同太监串通了一个银匠将贤妃毒死的。
这时候的朱棣还沉浸在悲痛中,收到这份检举信,他当场就炸了毛:杀!
这个检举的人也是从朝鲜来的,她的父亲是朝鲜的一个小商人,因此人们就叫她贾吕,而她揭发的那位吕美人,跟她一样是从朝鲜选进宫中的。
话说贾吕自从进宫之后,一直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心里苦闷不堪。这也不难理解,离开了家乡和爹娘进入这深如海的后宫里,却连皇帝的影子都看不到,也许一生都要在这里耗费,最终只能孤独终老,死的时候身边可能连一个亲人都没有,又如何能不苦闷?
愁苦之间,贾吕遇到了比她先进宫的吕氏。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何况是在这等孤独的境遇中?
可惜吕氏却好像对贾吕并不感兴趣,不怎么愿意搭理她。贾吕觉得吕氏看不起她,于是心中记恨,一直想找个机会报复吕氏。
机会终于来了,深受皇上宠爱的权贤妃死了!贾吕一封检举信把吕氏告上皇庭——因为吕氏当时曾随军服侍贤妃。
还有什么比这更狠的?
一向多疑的朱棣雷霆震怒,悲愤之余哪里顾得上去调查,立即就将吕氏以及所有和吕氏有牵连的人全部抓起来处死了。最悲惨的就是这位遭诬告的吕美人,仅仅是因为不愿意和一个人品不怎么样的老乡交朋友,就惹来了这样的滔天大祸——朱棣不仅命人对她严刑拷打,还让人用滚烫的烙铁放在吕氏的身上烙烫,一直持续了一个月,将吕氏折磨得体无完肤才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