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借刀杀人(1 / 1)

重生记事簿 吾爱杨 2588 字 1个月前

“滨海模式,企业家的善举所带来的启示。”

8月中旬,《参考消息》上刊载了一篇文章,吸引了国内众多地市的正在处于改革中的人们的目光。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地说是哪一个企业家做出了这样的“善举”,却也写出了“滨海市某最年轻的企业家,有着一腔的热血,和拳拳爱国之心。”

远在上海的于长胜,看着眼前的这篇文章,微微一笑,暗道:“这个小子,还真是有一套。”这个“滨海最年轻的企业家”指的是谁,他感觉不会再有第二个人了。

实际上,他一直都在“关注”着滨海。

因为,儿子去找韩俊事情,他早就知道,但他没有想到韩俊真的会借钱给儿子“折腾”,也没有想到儿子的研究成果还真能被韩俊所看重。

在当时,心里就微微有些感激。对于滨海的发展,实际上他关注的并不多,但要说有所关注,那也是因为因为韩俊这个年轻人。

而这天突然看到《参考消息》上的这篇文章,就连早就熟知韩俊为人的于长胜,也是微微有些感叹。

韩俊投资眼光相当的犀利,这一点于长胜是相当明白的,但此时他所投资的这三个项目,看起来似乎盈利的能力并不大,更多的,却是为社会,为那些丧失了生活来源的人提供的一个机会。

这一点,让于长胜大为感动,一个商人,一个成功的商人,却能心怀大善,实在难能可贵。

而且,安置下岗职工的问题,在全国各地都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不单单滨海有,韩俊的做法,自然也会对于长胜有所启发。

当《参考消息》登载了这条消息之后不久,国务院也下文,强调了妥善安置下岗工人的重要性,同时,中央银行也表示,全国各大银行,要放宽贷款标准,将为有创业需求的下岗职工提供低息小额贷款。

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要求全国各地都向滨海学习,可于长胜凭着敏锐的嗅觉,韩俊已经隐隐进入了更高层次的领导的目光,具体到达了哪个层次,他却不知道。当然,在他看来或许里面有陈老的影子也说不定,这些都不是他能去关心的,但对于韩俊,他还是准备提点一下。

接到于长胜的电话,韩俊感到很意外,自从上次一别,两人就再也没有联系过。一来各自繁忙,二来没有这个必要。

是以,暑假里的韩俊,压根儿就没有想到,于长胜会突然打电话给他。

“于大叔,好久不见了,您还好吗?”

“还好,不过我看你现在可是好的不得了呢。”他爽朗的笑声听起来心情不错。

“说笑了,于大叔,您这么大的领导,百忙之中找我,不知道有什么指示啊?”韩俊嬉笑着说道,一如当初他在滨海的时候。

其实在韩俊的心里,更希望于长胜能在滨海,俩人相互之间很熟悉,跟他交流也不似跟吕文那么纠结,自然的太多了。

“呵呵,还真有事!”说道这个问题,于长胜收起了笑意,正色道:“小韩,你前段时间弄的那三个举措很成功,也很漂亮!希望你能继续保持。”

“呃?”韩俊一怔,自己在滨海这边的动作,滨海人知道那是很自然的事情,可远在上海的于长胜居然也知道了?这就有些让他吃惊了。

实际上,就连省委下达的嘉奖,吕文不知道是因为忘记了,还是有意如此,并没有告诉韩俊。

听到于长胜这么说,韩俊讪讪一笑,问道:“怎么?于大叔您都知道啦?不都说好事不出门的么?”

这句明显带着开玩笑口吻的话,让于长胜忍不住一乐,暗道,这小子是一点都没有变。

轻笑了一下,说道:“小韩,被扯远了,我想告诉你的是,中央已经下达文件,隐隐有种要学习滨海模式的意思,上海得到的通知较早,我相信过不了一两天,滨海也会得到消息,这意味着什么你知道吗?”

“嘿!于大叔,您就别跟我打哑谜了,我脑子可不够用。”韩俊囧了,三碟VCD已经上市了,效果好的惊人,完完全全就是按照他当初跟姜万勐俩人秘密研究的那种情况在不断发展着。

折旧的价格,哪怕再高的折旧率,也能保证三碟VCD的成本不亏损,而回收回来的大量的单碟机器,也在加班加点地翻新,此时备好的单碟“出口货”已经达到十多万台,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

不仅是合肥,滨海的情况几乎也是一样的。

这段时间韩俊也是忙的脚不点地,每天都保持着与姜万勐、苏维康、周显光三人的联系。四块大哥大电池都不够用,哪里有时间跟于长胜猜谜语?虽然很久没有跟他沟通,这次接到他的电话,韩俊多少还是有些开心的。

听出他话语中的疲惫,于长胜估计这段时间他或许在忙,也不再卖关子,接着说道:“有些领导已经注意到你了,对你来说究竟是件好事还是坏事,都是五五之数,所以,你一定要做出个姿态来,特别要注意你最近的言行。”

“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明白?”韩俊有些疑惑,于长胜突然跟他说起这个,实在有些不着边际,吕文算是领导吧,于长胜也算是个领导,可在他口中却这么说,又代表着一个什么意思?

“某些你不知道的,更高层次的……”于长胜并没有说完,也不能跟韩俊说的太透,毕竟那也是他自己的“猜测”,尽管这种“猜测”几乎是可以肯定的。

“啊?”韩俊听罢,有些吃惊。

“呵呵,不用紧张,在我看来,对你或许是件好事,你想想,谁会关注一个普通人呢?”说道这里,于长胜笑了起来,从他开心的语气里,韩俊也能感觉出来,他告诉自己的这个消息,虽然说是“五五之数”但好消息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但实际上,对于他们的那个圈子,韩俊并不想参与,但是如果能有人照拂一下,还是不错的。

最后,于长胜告诉他,该低调的时候低调,该高调的时候高调,他很期待他能做出一番让人眼前一亮的事业来。

挂了电话,韩俊耸耸肩,他说一半留一半,云里雾里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份心意韩俊心领了。只是至于他为什么会这么热情地打电话提醒自己,韩俊也想不明白。

其实,韩俊不知道的是,除了以往的交情,他投资于海军的六百万在里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韩俊那次“义举”,在滨海商圈引发了一阵热潮,让那些原本以为自己下岗,成了没人要的工人们忽然感觉自己成了“香饽饽”,市内不管是民营还是国有企业,但凡有工作岗位需求的,几乎都是第一时间考虑“下岗职工”,虽然都不是一些重要的岗位,但起码这种做法,是一种很让人心暖的举动。

而第一个举起“招聘下岗职工”大旗的海鑫公司,也成了的滨海乃至山东各大媒体热捧的对象。

在接到于长胜电话没多久,韩俊便接到了《齐鲁晚报》的记者采访的请求。类似的请求,韩俊最近接受了不少,跟媒体向来有着比较不错关系的韩俊欣然同意。想必他们想知道的东西,无外乎是关于如何安置下岗职工,以及海鑫集团未来走向。不管是哪一种,对海鑫集团的形象,都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这一点,是海鑫集团上上下下的共识。而最为热衷此时的,便是美国人麦克代森,他的观点深合韩俊的心意,那就是——媒体的热情就是免费的广告。

当天下午,韩俊就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而他们的问题,也的确没有超出韩俊的预想。面对他们的赞扬和提问,韩俊表现的大方且谦和。

“我们滨海市在市委的领导下,已经成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研究小组,常驻滨海市人才市场,将为滨海市广大下岗职工再就业出谋划策,据说已经有两万余个工作岗位,填补各个行业的空缺,确保下岗工人生活,而中央也作出了明确的指示。”针对记者提问的“滨海市目前安置下岗工人的情况是怎么样的。”韩俊给出了如此的回答。

而当记者问及韩俊当初的动机的时候,韩俊却笑笑,说道:“我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也没有其他的原因,谁家没有长辈,他们为工厂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热情,而到了中年突然下岗,虽然是政策要求也是大势所趋,但对于个人来言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推己及人,能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是应该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海鑫公司能提供给他们一个机会,相信更多的,实力更强的公司也一样会提供给他们就业的机会。”

“在您做出这个决定伊始,有好多人都感觉海鑫公司是一种沽名钓誉的做法,您对这种说法有什么意见?”记者总会找一些相对尖锐的问题,韩俊也已经习惯了,早在92年他就不断的跟记者打交道,类似的问题根本难不倒他。

“对于别人的说法,我无意评论,有句话说的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另外还有一句话,就是人在做,天在看。”

韩俊的最后一句话,说的饶有深意,却令记者大感兴趣,执意想知道具体的含义,可韩俊却是笑而不答,这样却更吊足了记者的胃口。

“我只是凭着良心做事,不管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质疑总是会存在的。但是当结局产生以后,所有的质疑也都会随之烟消云散,这一点您一定会很清楚。”见记者一直纠缠在他刚刚说的那句话,韩俊如此回答。

实际上,他所指的,便是那些玩暗箱的人,或许现在迎合大潮流,不会有人说什么,但谁敢保证不会被秋后算账?

韩俊顾左右而言他的本事,即便是采访他的记者也暗自赞叹,想从他口里套出一点猛料,还真是不容易。

不过,记者来采访之前,自然是做足了一番功课的。问道:“韩总,听说贵公司已经在筹备一项大动作,是关于参与收购国有企业的。不知道能不能提前透露一下是哪个公司呢?”

听到这个问题,韩俊微微有些意外,随之而来的,却也有些不悦,这件事情,知道的人很少,他实在想不明白这神通广大的记者是如何做到的。如果媒体关注了这件事,那么以后自己的那个计划,一定会被盯的死死的,这种感觉实在有些不太好。

脸上却依然带着微笑,说道:“这件事情,海鑫集团正在筹备,但具体是哪家企业,暂时还不能透露,只是我可以告诉您,他的规模不小,而且,跟我们现在做的业务也是有关的。”

听到韩俊的回答,记者眼前一亮,说道:“外面盛传海鑫集团将收购滨海电视机厂,是这样的吗?”

滨海电视机厂,也是一个有着四千名员工,的老牌电视机生产企业,如果不是韩俊当初选择他们作为VCD原件北方唯一供货商,他们或许早在年初就垮掉了。而为了更好的发展VCD这个行业,韩俊收购了它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不过韩俊却是耸耸肩,笑着说道:“这件事情,我不做评论,具体是不是电视机厂,您可以随便写,但您要注意一点,我没有承认哦。”

不过能知道这些,也已经足够了。

没过多久,“海鑫公司将收购滨海电视机厂”的消息就传的没成风雨,而作为当事人双方,都没有站出来做出所谓的“澄清”,甚至电视机厂的厂长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说出了:“我没有接到海鑫集团的正式函件,不过能对一个有着如此实力的公司介入进来,我们也是深感荣幸的。他们有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蓬勃的朝气,我相信,如果海鑫公司能收购我厂的股份,那么不论是厂方、海鑫集团还是工人们,都会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此言一出,暧昧的气氛一度达到了顶峰,海鑫公司在市民们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电视机厂的员工们,甚至都隐隐有些期待海鑫集团的入主,毕竟,海鑫的高收入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了。

但问题是,滨海电视机厂因为有着万俊VCD的大额订单,短短半年时间几乎就要扭转他们亏损的局面,加上厂里工人众多,固定资产高达八个亿,想要百分百收购滨海电视机厂,改名为海鑫电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所有人都相信,只要海鑫公司入主电视机厂,实现扭亏为盈根本就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不过,也并非所有人都希望促成此事,田柏坤便是其中之一,自从他悄悄把滨海自行车厂的报告辗转呈送到吕文的面前之后,便展开了他下一轮的行动。

这个自行车厂,在山东省内不止一家,竞争相对激烈。如果省内的其他地方,也就罢了,而设立在滨海,就好比在南极卖建了一个电冰箱厂,卖给谁?爱斯基摩人吗?

市场前景惨淡的无以复加。大量的负债,疲软的生产,慵懒的工人,已经被他腐蚀到底厂领导层,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坑”。

但此时看来,似乎韩俊根本就没有跳下去的机会,原本寄予厚望的吕文,似乎也没有撺掇韩俊的意思。不免让田柏坤第一次产生了些许心焦的感觉,他不能看着韩俊顺利的收购了电视机厂,他认为自行车厂才是韩俊应该“享有”的企业!

随便找了个由头,联合商会其他的几名企业家宴请了吕文。正巧,他们当中也有人参与到了收购小型企业当中去,吕文也想关注一下他们的进展。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从一开始,吕文就告诫他们,允许个人资本进入企业,国家允许,但他们一定要注意现下是个什么状况,不能恣意妄为。而赴宴的这几个人也是点头连连,现在都在关注下岗工人的生活来源问题,他们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顶风而上。

但当田柏坤似是无意间提起的几个企业中有自行车厂的时候,难免引起了吕文的注意。

只是他有些会错意“怎么?小田有意参与到自行车厂的改制当中去?我可是求之不得啊。”

田柏坤怎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连忙说道:“吕书记可太看得起我了,我哪有那个实力?要我看,全滨海唯一有实力能拯救自行车厂的,也就只有海鑫集团的那位了。在怎么说,人家可是有一座铜矿的,实力,在滨海民营企业中,可是这个。”说着,田柏坤比出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