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祐三年(1036) 出生
十二月十九日,苏轼于四川眉山纱縠行苏宅降生。父亲苏洵,母亲程氏(眉山富豪程文应之女)。
宝元二年(1039) 3岁
二月,弟弟苏辙降生。
皇祐二年(1050) 14岁
姐姐八娘嫁给表兄程之才(程正辅)为妻。
皇祐四年(1052) 16岁
八娘在公婆的苛责之下,抑郁而亡,苏、程两家绝交。
至和元年(1054) 18岁
苏轼迎娶王弗为妻。王弗乃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
至和二年(1055) 19岁
和苏辙一起随父游学成都,结识在益州任知州的张方平。
嘉祐元年(1056) 20岁
三月,在父亲苏洵的陪伴下,与弟弟苏辙一起赴京赶考。
八月,应开封府试,兄弟皆中举。
嘉祐二年(1057) 21岁
正月,参加欧阳修主持的礼部考试,与弟弟同科进士及第。
四月,母亲程氏病亡,回家服母丧。
撰写《刑赏忠厚之至论》《谢欧阳内翰书》等文章。
嘉祐四年(1059) 23岁
长子苏迈降生。
十月,与家人启程返京,途中写《初发嘉州》《江上看山》等诗文。
嘉祐五年(1060) 24岁
二月,抵达汴京,被任命为河南府福昌县主簿,推辞不受。
为准备制科考试,与弟弟苏辙搬到怀远驿居住。
嘉祐六年(1061) 25岁
应制科考试,与弟弟苏辙皆入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十一月,携妻子王弗与儿子苏迈启程赴凤翔任职。
创作《和子由渑池怀旧》《石鼓歌》《王维吴道子画》《喜雨亭记》等诗文。
嘉祐八年(1063) 27岁
在凤翔任职期间,与凤翔知州陈希亮的儿子陈慥、商洛县令章惇结识。
创作《和子由踏青》《凌虚台记》等诗文。
治平元年(1064) 28岁
十二月,凤翔任满,启程前往汴京。
治平二年(1065) 29岁
一月,回到汴京,差判登闻鼓院。
二月,参加馆阁考试,以最高的“三等”入选,得直史馆。
五月,妻子王弗病逝,时年二十六岁。
治平三年(1066) 30岁
四月,父亲苏洵去世,时年五十七岁。
六月,扶柩回乡,葬父亲和妻子于眉山之东。
熙宁元年(1068) 32岁
续娶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为妻。
十二月,与弟弟苏辙变卖眉山家产,启程回京。
熙宁二年(1069) 33岁
在汴京任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主要负责编修国史。
熙宁三年(1070) 34岁
二子苏迨降生,为王闰之所生。
熙宁四年(1071) 35岁
六月,因变法争端,被神宗下令通判杭州。
七月,携带家眷离京赴杭。
熙宁五年(1072) 36岁
三子苏过在杭州降生。
七月,恩师欧阳修去世,撰写《祭欧阳文忠公文》。
熙宁六年(1073) 37岁
通判杭州期间,写《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词。
这一时期,在著名词人张先的影响下,词的创作量大为增加。
熙宁七年(1074) 38岁
为十二岁的歌女王朝云赎身,收为侍女。
九月,携全家启程去密州赴任知州,朋友张先同船相送。
熙宁八年(1075) 39岁
在密州任知州,治蝗灾,修建超然台。
期间创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超然台记》等。
熙宁九年(1076) 40岁
创作《水调歌头》《登常山绝顶广丽亭》等。
十二月,以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移知河中府,离开密州。
熙宁十年(1077) 41岁
在去河中府的路上,改知徐州,并于四月到任。
为长子苏迈娶妻。
元丰元年(1078) 42岁
创作《永遇乐》等。
元丰二年(1079) 43岁
三月,改知湖州,并于四月二十一日到任。
七月,御史李定等人诬告苏轼谤讪新政,即“乌台诗案”。
十二月,“乌台诗案”结案,苏轼免于死罪,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元丰三年(1080) 44岁
二月,到达贬谪之地黄州。
创作《初到黄州》《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与王元直》《答李端叔书》等。
元丰五年(1082) 46岁
为解决生活所需,在黄州的东坡耕种,筑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创作《定风波》《浣溪沙》《念奴娇?赤壁怀古》《临江仙》《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元丰六年(1083) 47岁
侍妾王朝云生子,取名苏遁,是苏轼第四子。
创作《洗儿》《记承天寺夜游》等。
元丰七年(1084) 48岁
接到移汝州团练副使的诏令,在赶赴汝州的途中拜访寓居金陵的王安石。
七月,幼子苏遁丧生。
创作《别黄州》《题西林壁》《次荆公韵四绝》《与王文甫》《石钟山记》等。
元丰八年(1085) 49岁
三月,神宗皇帝驾崩,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
五月,起知登州,到官仅五日,以礼部郎中召还。在朝仅半月,升起居舍人。
创作《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登州海市》《惠崇春江晓景二首》等。
元祐元年(1086) 50岁
三月,升为中书舍人,且无须考试,直接就任。
九月,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负责起草圣旨。
元祐二年(1087) 51岁
兼任皇帝侍读,负责教导哲宗皇帝。
元祐三年(1088) 52
岁权知礼部贡举。
创作《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等。
元祐四年(1089) 53岁
三月,以龙图阁学士充两浙西路兵马钤辖知杭州军州事。
七月,到达杭州任所。
元祐六年(1091) 55岁
二月,被召回汴京,任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侍读。
八月,以龙图阁学士知颍州。
元祐七年(1092) 56岁
二月,以龙图阁学士充淮南东路兵马钤辖知扬州军州事。
八月,以兵部尚书兼皇帝侍读召还。
十一月,迁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元祐八年(1093) 57岁
八月一日,妻子王闰之病逝,写《祭亡妻同安郡君文》。
九月三日,高太后病逝,哲宗亲政。
九月中下旬,苏轼离京,以本官出知定州。
绍圣元年(1094) 58岁
四月,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取消端明殿学士和翰林侍读学士的称号,改以左朝奉郎,责知英州军州事。
八月,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十月二日,苏轼携王朝云和幼子苏过到达贬所惠州,长子苏迈和次子苏迨归宜兴。
绍圣三年(1096) 60岁
七月,王朝云卒于惠州,时年三十四岁。
绍圣四年(1097) 61岁
四月,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安置。
五月,与弟弟苏辙于藤州相遇,同行至苏辙的贬地雷州。
七月,携幼子苏过渡海到达贬所儋州。
元符三年(1100) 64岁
正月,哲宗驾崩,其弟赵佶继位,即为宋徽宗。
五月,移廉州。
八月,门生秦观在藤州病故,时年五十一岁。
九月,改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在赴永州途中,复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
建中靖国元年(1101) 65岁
五月,至真州,遇到多年未见的米芾,但瘴毒大作,腹泻不止。
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