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惯例,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总在每年的4月份举办,时间上正好处在全世界影响力最高的两大电影界盛事之间:公认象征着全球商业片最高荣誉评选的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比之早一个月左右,公认代表着全球艺术片最高荣誉评选的法国戛纳电影节比之晚一个月左右。
在金像奖最初的十年里,虽然其时的香港电影已经闯出了“东方好莱坞”的名头,但此时能提名入围香港金像奖的影片在本埠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纵然大受欢迎,于更大范围的国际上,或者更直白一点说,于欧美,却并没有太多影响力。这时期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更像是一个香港电影人自娱自乐的活动——3月份看奥斯卡热闹,5月份看戛纳热闹,4月份才是自己热闹。
进入金像奖的第二个十年后,这种状况有了很大改善,香港电影渐渐开始吸引来自好莱坞和戛纳的关注。
香港影人其实与戛纳早有渊源,胡金铨在20世纪70年代就从戛纳捧回过最佳综合技术奖,当初被胡金铨带去见世面的侠女徐枫80年代转行做起电影制片人,把卖片的生意做到了戛纳影展上,就是在那里她认识了当时还没在戛纳混出头的陈凯歌。
后来真正令戛纳对香港影人开始刮目相看的那部电影,当然也跟这几位先行者脱不了干系。正是那部徐枫投资,陈凯歌执导,因为种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原因无缘所有华语电影奖项,包括香港电影金像奖在内,却为华人捧回了第一座金棕榈大奖的《霸王别姬》。
准确地说, 为华人电影在戛纳打响名声的头功, 更应该算在凭《霸王别姬》、《活着》连续两年出击戛纳并均捧回大奖的陈凯歌、张艺谋这两位内地的第五代导演身上。不过,《霸王别姬》男主角张国荣于1993年戛纳电影节上的惊艳亮相,可算为香港影人开了个好头,尤其在那一届的戛纳最佳男主角评选中,他与影帝头衔的一票之遥在当时引发了逸闻话题无数,比如有媒体称他之所以只差那一票,是因为有评审被他在《霸王别姬》中绝美的京剧旦角形象迷了心窍,把给他的那一票误投到了最佳女主角一栏。甚至到第二年葛优凭《活着》成为第一位华人戛纳影帝时,还有小道消息说这是心有歉疚的评审委员会对头一年欠华人一个影帝头衔的补偿。
香港电影与好莱坞的渊源,其实有相当部分也可算是缘起自戛纳。在1994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凭《低俗小说》击败张艺谋的《活着》捧走金棕榈大奖的美国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是香港电影的忠实影迷。成名之前的昆汀看了无数香港电影的录影带,从邵氏到嘉禾,从张彻到徐克,他全都如数家珍。凭《低俗小说》声名鹊起之后,对吴宇森、周润发大加推崇的昆汀则成为好莱坞了解香港电影的最佳窗口。
到了金像奖的第二十个生日时,香港电影“东方好莱坞”的风范已经尽显无疑。颁奖礼之前一个月,《卧虎藏龙》捧回了四尊奥斯卡小金人;颁奖礼之后一个月,《花样年华》的男主角梁朝伟戛纳称帝。竹梢上无视地心引力的飘逸打斗、张曼玉换了近三十身的华丽旗袍,这些纯粹而华丽的东方元素随着两部电影的巨大成功一时间风靡了全球。
毫无疑问,第二十届金像奖的最大看点,莫过于《卧虎藏龙》与《花样年华》之间的较劲。最终,携扬名奥斯卡余威而来的《卧虎藏龙》成为最大赢家,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最佳歌曲、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动作指导、最佳音响效果八项大奖。尚未能借势戛纳的《花样年华》则屈居下风,包揽了影帝影后,另加最佳剪接、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总共五尊小金人。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全球大卖的武侠大片《卧虎藏龙》于香港本埠却惨遭滑铁卢,票房只收到了两百余万,甚至远不如文艺片定位的《花样年华》。事实上,一向更擅长拿奖却总是赔钱的王家卫这回将《花样年华》的商业营销操作得极好,好到开始有人将当年张彻讽刺李翰祥的诛心之语用到他头上:如今的王大导虽然依旧穿了一身文艺的锦袍,可腰间却隐约露出了个金灿灿的算盘。
这奇怪现象真正说起来也不奇怪,《卧虎藏龙》的导演李安来自台湾,常年定居于美国,其实从来都算不上香港影人这个圈子的一分子;动作指导“八爷”袁和平虽说是香港武师中的泰山北斗,但此时却正在好莱坞混得风生水起,刚刚因为指导了基诺·里维斯们在《黑客帝国》中的精彩表现而大受好评;主演周润发、杨紫琼都曾是香港电影的风云人物,然而于此时却均已远离香港,在好莱坞打拼了多年;而凭之蜚声国际的另一位女主角章子怡出身内地,在此之前与香港电影毫无交集。
《卧虎藏龙》这部电影,自始至终瞄准的都是美国市场,而非港人乃至华人口味。片中蕴含着东方哲理的英文对白能够将鬼佬忽悠得一愣一愣,翻译回中文之后,在生长于东方文化背景的华人耳中听来,却总觉得不是太晦涩就是太直白,总之两个字——别扭,不是那么回事儿;而令鬼佬瞠目结舌的飞天遁地与打斗场面,在已经被无数风味纯正的港式动作片武侠片养刁了口味的华人看来,却又显得不够过瘾——论无视地心引力,动作指导里最擅长这个的是能把林青霞打造成绝世高手的程小东,袁八爷的风格相对务实比较沉稳,其实一贯走的并不是飘逸路线;论真实拼命有成龙;论宗师风范有李连杰;最关键的一点:大家心目中的周润发最帅的形象是穿西装梳背头揸(拿)枪的潇洒杀手,而非穿长袍拖辫子拿剑的迂腐剑客。
这种因为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东西方接受度差异,虽然影响了《卧虎藏龙》在华人地区的实际票房,却丝毫不影响其巨大影响力。原因无他,无论如何,这都是第一部能够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大放异彩的,完全由华人导演、华人主演的华人电影。人们那种与有荣焉的微妙感觉,大概可用凭之荣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鲍德熹老父鲍方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极不微妙的第一反应一句话概括——“他妈的,连美国人的奖也拿了!”
随着《卧虎藏龙》的巨大成功,参与影片的诸位主创人员身价也自然水涨船高。不过这其中绝大多数人早都成名已久,原本就是华人影人中的顶尖人物。周润发、杨紫琼自不必说了,袁和平早就是宗师级人马,李安多年前就已经收获过柏林金熊奖,鲍德熹家中此前已经收集了四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小金人,为电影配乐的谭盾是头两年的格莱美得主,马友友早就是蜚声国际的演奏家,即便配角如饰演“碧眼狐狸”的郑佩佩,想当年也是邵氏的当家打女,20世纪60年代的“武侠影后”……
对这些人来说,《卧虎藏龙》不过是令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真正被这部电影好风凭借力,送之上青云的,还得说是“玉娇龙”章子怡。
《卧虎藏龙》之前,章子怡还只是颗面容颇似巩俐,顶着新一代“谋女郎”名头的潜力新星。然而随着《卧虎藏龙》为她打开好莱坞的大门,章子怡几乎在瞬间便完成了从《我的父亲母亲》里那个略带土气的清纯少女到国际化时尚影星的华丽转身,短短时间便跻身一线演员行列,与靠“小燕子”形象家喻户晓的赵薇、以天赋演技闻名的周迅、走才女路线的徐静蕾一起并称四小花旦。虽然真正数起来,她作为主演的出彩作品其实并不比另三位更占优势,但却成功凭着国际化的标签长期保持着超然的地位。
多少也是因为《卧虎藏龙》之后缺乏真正有说服力的作品,对于章子怡的成功,国内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闻,负面的不在少数,比如她与张艺谋之间的关系,比如她在上位过程中的激进举动,等等。但不管怎样,有一点事实人们没有办法否认,巩俐之后,外国人能叫出名认出人来的内地女演员,大概就是章子怡了。
一个人能成功总是有道理的。正如《芝加哥》导演罗伯·马歇尔对章子怡的评价:“我发现她的身上既有亚洲女性优雅内敛的一面,又不乏西方女性充满力量的一面。”只是她身上这种力量,在更欣赏女人含蓄温柔的东方文化背景里,再通过媒体放大到公众眼前,却往往容易为她招来各种非议与指责。不过,也正是这种力量,才能令她在出演《卧虎藏龙》时还只是不被重视的小角色,最羡慕杨紫琼拍完一个镜头总能得到导演拥抱和赞美的章子怡,短短几年后便能在《艺妓回忆录》中与杨紫琼和巩俐这样成名已久的前辈巨星平分秋色。
拍《卧虎藏龙》没能得到李安的拥抱,令章子怡耿耿于怀了很久,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总会在谈及这部电影时碎碎念上几句,控诉导演的严苛与不近人情。及至后来她自己做制作人拍《非常完美》,有事没事总爱拥抱工作人员表示赞美,也都是这回留下的深刻阴影所致:“适当的鼓励和赞扬非常重要,因为我就曾被李安深深‘伤害’。”
对于给章子怡留下的这段心理阴影,李安其实很委屈,他也不好办啊,男导演对上年轻貌美的女演员,既然没有什么非分之想,那总要保持点距离避避嫌疑,不同于资历深年纪长的前辈杨紫琼:“章子怡当时是个19岁的年轻女孩子,我抱她干什么?”
只是,还没有太多经历磨炼的年轻女孩,心理上总要脆弱一点。章子怡也不是唯一一个被李安打击的对象,他导演《理智与情感》时,女主角凯特·温斯莱特也是19岁,被李安一句话说哭了三小时,而他压根就不知道有这么回事,确切地说,他根本就没想自己随口一句话后果会这么严重。
对待女演员这么大大咧咧的态度,看起来似乎一点不像导演作品以细腻见长的李安为人处世的作风,可谁又知道这是不是他有意为之呢,须知李大导对发妻可是忠诚得紧。
《卧虎藏龙》拿了奥斯卡后,定居美国的李安和太太到当地华人区买菜,旁人看到自然很羡慕李太,偷偷跟她耳语:“你命真好,先生现在还有空陪你买菜!”李太听了却朗笑:“你有没有搞错?今天是我有空陪他买菜。”
她这真不是显摆,他们家买菜做饭带孩子这些家务,向来都是归男方的,因为女方要忙着出门工作养家糊口。
李安跟妻子林惠嘉早年在美国留学时相识相知然后相恋,1983年二人结婚的时候,男方算得上是高攀——她读的是博士,他读的是硕士。李安当时还只是个没钱的穷学生,婚礼很简朴,以至于婆婆泪流满面,觉得对不住新媳妇:“我们李家对不起你,让你结婚结得这么寒碜!”
两人都毕业后,林惠嘉凭着生物学博士的文凭顺利找到一份药物研究员的工作,而李安虽然怀揣着一个电影学硕士学位,作为华人想在好莱坞混饭吃却难上加难,只能窝在家中当起家庭煮男,每到傍晚做完晚饭后,和儿子一起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
长达近七年时间里,全靠妻子赚钱养家,李安作为一个男人的压力可想而知。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想我如果有日本丈夫的气节的话,早该切腹自杀了。”
丈母娘夸他做菜做得好:“你这么会烧菜,我来投资给你开馆子好不好?”老人家这话里的弦外之音其实已经再明白不过:电影这行饭不是那么好吃的,你还是现实一点低头讨生活吧,别再委屈我女儿了。事实上,林母很认真地劝过女儿,别再死心眼跟着那个满脑子发梦的男人了,离婚吧,求个解脱。
林惠嘉终究没有听母亲的话,大哭一场后继续任劳任怨养家糊口,直到很多夫妻都没能熬过去的七年之痒关头,她终于等到丈夫往家里挣回第一笔钱——他创作的剧本《推手》获台湾当局优秀剧作奖,奖金四十万。李安也因此有机会执导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将《推手》搬上了银幕。这是一部反映在纽约的台湾一家人生活中的代沟和文化差异的喜剧片,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等八个奖项的提名,并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导演评审团特别奖。此外,该片还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紧接着,做菜做出心得的李安又结合自身经历创作了一部《喜宴》,这回讲述一个生性活泼的纽约人以一顿便宴招待自台湾来参加他婚礼的父母的故事,继续对比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顺带探讨了一下对同性恋情的态度。《喜宴》从柏林电影节捧回了金熊奖,李安也从此步入世界知名导演的行列。
林惠嘉终于等到了丈夫破茧而出的那一天。
生活中有无数这样令人欷歔的例子:男人熬出头的时候,往往也是糟糠妻下堂的时候。李太很幸运,她的丈夫不是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那种男人。李安自己是这么说的:“以前穷困时,靠老婆养,现在当导演,在外头耀武扬威,回家做收心操,像是煮煮菜,‘求’老婆骂一骂。”
《卧虎藏龙》是李安第一次与香港影人的大规模合作。当他再一次起用香港演员时,已经是七年之后的《色·戒》,男主角正是这一年凭《花样年华》第三度荣膺金像影帝的梁朝伟,追平了周润发三获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纪录。之后不到一个月,梁朝伟又成功拿下了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成为第二位摘取戛纳影帝桂冠的华人男演员。
今天再回头看梁朝伟的奖项履历,可以发现他的影帝生涯至此才刚刚步入中途,此后还有若干座金像、金马等着他。也难怪刘青云在做金像奖颁奖嘉宾与周迅讨论如何拿奖这个问题时,很谦虚更欷歔地表示自己于此道当真没有太多经验,大多数时候,他总在台下听颁奖人念出旁人的名字:梁朝伟啊、黄秋生啊、梁朝伟啊、梁朝伟啊……
在梁朝伟与刘嘉玲于不丹大婚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从媒体到公众都很热衷于渲染他跟张曼玉之间的绯闻,在外人看起来,他俩各方面都很衬,连拿奖的运气都那么一致地好。相比之外向高调烟火气十足的正牌女友刘嘉玲,一种普遍观感是梁朝伟跟张曼玉之间的气场似乎更合。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到最后梁朝伟还是做了刘嘉玲的老公。
直到二人大婚照片公之于众,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才多少有些心有不甘地发现,把他跟张曼玉凑成一对,原来从一开始就是八卦路人的一相情愿。而公众这种八卦热情的缘起,追究起来正是《花样年华》惹的祸。
《花样年华》之前,梁朝伟隐忍忧郁的形象还远没有深入人心,而他跟张曼玉此前合作不多,相互间也并不熟,甚至根本没有彼此的电话号码。那时候成天跟Mag g i e在报上欲语还休暗流汹涌的,不是Tony梁朝伟,而是Tony梁家辉。
做明星就有这么个难处,因为你是公众人物,所以焦点都放在你身上。张曼玉跟梁家辉的整个家庭交情都很好,连他的一对双胞胎宝贝女儿都管她叫“契妈(干妈)”。可明明是跟整个梁家交好,写到小报上就变成了张曼玉第三者插足别人婚姻,令她觉得自己很冤:“我同佢老婆仲Friend过佢(我同他老婆交情更好)!”
天真善良的、吃了媒体无数亏仍然不长记性的Maggie同学无论如何想不到,她这句话说出来的后果,是娱乐版再添爆炸性头条——原来张曼玉跟梁太也有一段不得不说的同性情缘,而她跟梁氏夫妇玩的是锵锵三人行……
眼见话题炒成这个样子,梁家辉比张曼玉先坐不住了。反正自己妻子很清楚是怎么回事,他一个男人无所谓,可张曼玉一个女孩子,被人说成这样以后还怎么嫁人呢?于是他就跟她说:“咱们以后还是不要来往了,对你名声不好。”他说这话的时候还觉得自己挺为对方着想,孰料她一听,委屈得“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本来咱俩没事,可你这样不是反而像是欲盖弥彰给人口实吗?
最后梁家辉深刻反省了自己的态度,承认错误之后二人继续做好朋友。没多久,他那耽误Maggie名声的自责内疚感也消除了,因为他的张曼玉绯闻男友身份已经随着《花样年华》的问世被梁朝伟所瞬间取代。
而已经因为这一段“被小三”的经历好好磨炼了一番心智的张曼玉,面对自己再次在娱乐版上成为另一个Tony Leung与女友之间第三者的状况,俨然已经百毒不侵了,心情好时还能反过来调戏一下媒体,比如在被问及自己与梁朝伟之间有没有可能的时候,抛出这样一个很容易令你浮想联翩的回答:“那是Timing(时机)的问题。”
她的前度绯闻男友梁家辉,这年于奖项上并无任何收获,但却前所未有地满足:“有了这部戏,总算对得起子子孙孙。”
这部令梁家辉觉得自己可以傲对子孙的电影,不是《火烧圆明园》,也不是《新龙门客栈》,不是《黑金》,也不是《黑社会》;这个令他如此满足的角色,不是英俊潇洒的皇帝,也不是英明神武的大佬,而是一个被手下**保镖暗恋,混在黑社会的职场秘诀是时不时给小弟挣点面子足矣的荒诞人物任因久。
暗恋梁家辉的那位**叫张耀扬。该**有多猛?这么说吧,郑伊健拍《古惑仔》时在片场遇到这位,抬头看看他那一身腱子肉,再低头看看自己身上,然后什么也没说,默默走去一边趴地上开始做俯卧撑。你要知道,其实伊面的身材已经很好了……
张耀扬在《古惑仔》系列里改头不换面地做足了各式恶人,比如脚下跳着舞手上朝陈浩南的女人开枪,耳朵里听着莫扎特手上把陈浩南的兄弟扔下楼,即便是陈浩南自己,也几次三番被他整得死去活来。电影里的恶人那么多,恶出了这种境界的却绝不多见——你见过第二个够胆把黑白两道共同的偶像关二哥塑像砸烂在地踏上无数脚还狂呼鄙视他“过时了”的嚣张人物吗?
这样的猛人,却在《江湖告急》中爱在心头口难开,把为老大兼心上人梁家辉挡子弹当成了此生最幸福的事……
于是你可以想象《江湖告急》是怎样荒诞的一部电影了。这片名江湖气十足,实际内容却是一部如假包换的反江湖电影。黄秋生在其中饰演的关公,警也拜他,匪也拜他,乃是凭一个“义”字得到人人崇敬的精神偶像。可一旦遇到紧急关头,关公的义还是没自己的利重要,令现身人世的关二哥十分迷惘。普通江湖片中所有令人热血沸腾的元素,几乎都在这部电影里被解读成了荒诞可笑——江湖不过是一个舞台,上面所有一切都只是虚幻假象。
如果不是同时遇到《卧虎藏龙》和《花样年华》,《江湖告急》这部让梁家辉觉得能够对得起子孙的逆天强作,无论如何不该在当年的金像奖上最后落个颗粒无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