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第十八届金像奖。当时的新闻这样报道:“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伉俪出席了颁奖典礼。董建华鼓励电影从业人员努力自强不息,再创佳绩,重振香港电影业的雄风。”
这是亚洲金融风暴余威未息的时刻,受经济大势影响的香港电影也正在低谷中挣扎。倘若特首赴会之前能拨冗片刻了解当时的电影界态势,在他发表这段言辞时,内心里恐怕不知道会是什么滋味。在过去的一年里,苦苦支撑着香港电影尊严和票房的中坚力量,竟然是黑社会——各种各样的黑社会,从街头混混到杀手之王应有尽有,连警察都跟黑社会是死党。
在这一年获12项金像奖提名的《玻璃之城》最后却大热倒灶只得一个最佳电影歌曲,实属非战之罪。如此浪漫唯美的爱情片,怎么看都不应该属于这一年。
这是属于古惑仔的一年。
令郑伊健大红大紫一度风头直逼四大天王的《古惑仔》系列,到这一年其实已经拍至第五部将近尾声,洪兴社的揸Fit人在香港回归之后,已经非常识时务地开始跟北面来的高官切磋起高尔夫球技,而陈浩南这位前几年出生入死的洪兴金牌打仔,在大佬的谆谆教导下,也脱下了皮衣皮裤,换上西装打起领带,开始低调做社团,高调做生意,再不复昔日的热血贲张,跟疾恶如仇的警察代表李修贤李sir合作愉快,甚至开始带着小弟们客串起居委会大妈,给街坊邻居发起了过年红包。
然而古惑仔之风却依旧高调席卷了这年的金像奖。最佳新人谢霆锋是少年陈浩南;最佳女主角吴君如是陈浩南的同事洪兴十三妹;最佳女配角舒淇则是十三妹的精神导师,在正剧系列中还要忙着跟陈浩南解释万宝路(MARLBORO)香烟的来历:Man Always Remember Love, Because Of Romance Only(男人只因为浪漫记住爱)。
对了,这是舒淇连续第二年荣获金像最佳女配角这一奖项。她从艳星到实力演员的顺利转型,至此已差不多尘埃落定。而因为拍摄《玻璃之城》与男主角黎明结缘之后,也为她增添了许多人气。
还是回头说古惑仔。或许你会说,古惑仔之风虽盛,却终究邪不压正,须知在这年金像奖上囊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五项大奖的大赢家名为《野兽刑警》,讲的可是警察故事。
可你若看了这部电影就会知道,今次荣登金像影帝宝座的那位野兽刑警,在戏里与古惑仔是生死之交,之所以变身野兽,正是为了给他这位被人出卖枉死的古惑仔朋友报仇雪恨。
那位“三观不正”的野兽刑警就是五年前卖人肉叉烧包起家的黄秋生。无巧不成书,这年联袂颁发影帝奖项的,又是上回被他吓得哇哇大叫的梅艳芳和张曼玉,所以当这二人打开信封看到得奖者名字,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不是吧,又是你?”
不管怎么说,从卖人肉叉烧包改行做刑警,虽然是野兽版,但总算已经是很大进步,上回哆哆嗦嗦把小金人一递给黄秋生就赶紧跳开八丈远生怕他砍自己全家的两位美女,这回很大方地每人送他两个香吻。
银幕之外的黄秋生,与他在电影中的可怕形象其实反差极大。
上回得奖上台时,梅艳芳和张曼玉二人那么夸张地逃开他身旁时,他的反应多半出乎了你的意料。不是将计就计吓唬人,也不是豪爽一笑不当回事,而是很委屈地嘟囔:“我都已经改邪归正啦,不带你们这样歧视精神病患者的。”
这回得奖上台后,黄秋生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到给自己特写的那部摄像机,然后很献宝地对着镜头晃晃手中的小金人,笑得见牙不见眼。等这件事做完了,他才转头冲台下很骄傲很得瑟地乐:“我个仔(我儿子)!”
参加颁奖礼之前,黄秋生答应了儿子——如果当爹的拿到那尊小金人,一定要当众单独跟儿子显摆一下,好彰显在影帝心目中的唯一地位。
这是黄秋生第二次登上金像影帝宝座。
通常来说,总是第一次拿奖最让人激动,就好像这一年凭洪兴十三妹一角首次拿到影后那尊小金人的吴君如,在台上仰天长啸加长笑:“想死啊——”真的一点都没有夸张,有视频为证,她当时完全就是字面意义上的仰天长啸加长笑,其豪情干云即便连电影里的黑社会大姐大洪兴十三妹也只能望其项背甘拜下风。
即便是后来拿奖已经拿得毫无滋味的影帝专业户梁朝伟,第一次荣获金像影帝头衔时,也无法免俗地激动得声抖抖手颤颤:“我真是好想(这个奖)的。”而影后专业户张曼玉,头一回拿奖时的开场白则是:“唔知,我好乱。”
有了第一次之后,除非像惠英红那样前后隔了二十八年才拿到第二尊影后小金人,感念起时光荏苒喜极而泣,通常得奖人的情绪第二次总比第一次淡定不少。头回生二回熟嘛。
然而黄秋生却颇有些例外,这回他的情绪竟然比头一次品尝影帝滋味时更加激动,虽然时间只间隔了短短五年。上台领奖的他还是试图走一贯的装酷路线,而墨镜也遮去了他大多表情,但还是能听出他感谢《野兽刑警》的导演和投资商的声音带着些许颤抖:“他们在我最低落的时候伸出友谊之手,鼓励我,才令我能够翻身。”
不要觉得奇怪,黄秋生竟也会说出“伸出友谊之手”这么文艺的字眼,作为科班出身的香港演艺学院第一届毕业生,他身上其实颇有些文艺青年的气质,没事喜欢玩玩音乐看看书,即便是与人暧昧,也喜欢将之维持在柏拉图的状态。有回香港狗仔队发现他跟一位女性见面,立时两眼放光一路追了下去,以为能挖点什么绯闻,结果谁想到,他俩的目的地是间书店,出了书店便一拍两散各回各家,令一众原本兴奋期待下文的狗仔大呼无瘾。
也不要奇怪为什么五年前已经有影帝荣衔加身的黄秋生会在此时说之前自己处于最低谷,这不是文艺青年的矫情,是极坦白的实话。用他自己的话讲,拿一个影帝要衰三年的。
《人肉叉烧包》让他得奖之后,黄秋生便陷入了一个两难的窘境:以前会找他拍《人肉叉烧包》这类片子的人,一部分觉得他都是影帝了肯定不会再拍这类烂片了,又或者觉得要价肯定比没当影帝时高了,于是不再找他;另一部分倒是肯继续找他,可他自己却又不愿意拍了——都是影帝了,多少要矜持一点,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荤素不忌什么烂片都拍吧。可真正能吸引他的好剧本放眼全港也一年没几部,还有那么多比他年轻英俊有票房的偶像演员排队等着拍,真正他能跟剧本两边看对眼的机会,可遇不可求。两下里一纠结, 结果就是他很长一段时间里居然没片可拍了,几乎连生活都成问题。所以这回拿小金人,他还特意感谢了Maggie,不是身边给他颁奖的张曼玉,是他家的保姆——他事业处于低谷,本来就不好的脾气更不好了,能给她的工资又那么少,而她居然一直没辞职。
黄秋生这回击败的影帝候选人一共有五个。成龙,他是一直陪跑的命;黎明,文艺小生今年不吃香;千叶真一,听名字就知道不是香港人肯定没戏。这年真正对他构成威胁的竞争对手,还得说是公认演技好的两位:梁朝伟和刘青云。
梁朝伟和刘青云凭的是同一部提名作品:《暗花》。所谓“暗花”,是指黑社会暗底下为杀一个人所出的价码。看这片名就知道,这两位今回多半也不是好人。
随着吴宇森、周润发远走好莱坞,《英雄本色》中小马哥式的黑社会形象在这个年代的香港已经鲜少看到,或者说,在黑帮片这个题材上,再也没有人能够将义薄云天豪气干云的英雄形象演绎到发哥那样的高度。
虽然吴宇森式的浪漫英雄主义无法超越,黑帮片却仍有蹊径可循。这个年代里两家差不多同时期崛起的电影公司“最佳拍档”和“银河映像”,便各自诠释了两种全新的黑社会气质:前者的招牌是草根热血,后者的色彩则是冷峻黑暗。
“最佳拍档”其实是个三人组:监制王晶、导演刘伟强、编剧文隽。
王晶的父亲是八三版《射雕英雄传》的导演王天林,早在第七届亚洲影展上就拿过最佳导演奖,至于王晶本人,所有投资商都知道“要拿奖找王家卫,要赚钱找王晶”。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是独撑永盛门面的唯一导演。
刘伟强中学毕业就进了邵氏做学徒,师父敖志君、师祖黄岳泰都是各自收藏小金人若干的金牌摄像师,名师高徒的他第一次独立掌镜就是帮林岭东拍《龙虎风云》,一手手摇镜的绝活儿技惊四座,从此声名鹊起,很快就帮他攒够了转行执导筒的资本。
至于文隽,早在19 8 0年,那时的“中环三太子”陈百强、张国荣、钟保罗合作的经典青春片《喝彩》,就是由他编剧。编剧之外,他的头衔前前后后还有很多,比如在此之前几年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监制,比如正值这个时期的舒淇经纪人,再比如后来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
这三位都是土生土长的香港本地影人,适应力自然没的说,很会把握时下年轻人心思,市场嗅觉极好。三个人凑到一块就是BOB——Best of Best——最佳拍档。
“最佳拍档”的创业作,便是古惑仔系列的开山之作:《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古惑仔》原是一套极受欢迎的香港本土漫画。熟知大众趣味的文隽在将之改写成剧本的时候,迎合时代潮流,不再让主角负载昔日过于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沉重的道德负担,片中整个江湖背景都充满了草根和热血的气息,而主角在经历种种磨难后,总会在最后打一个大大的翻身胜仗扬眉吐气。如果不是考虑到当时这个系列深受保守人士“教坏小孩子”的诟病,《古惑仔》几乎可称后现代的香港都市童话。
相比“最佳拍档”的草根热血,“银河映像”的气质要冷峻得多,也黑暗得多。这家电影公司的作品在票房上或许不敌更受年轻人追捧的《古惑仔》系列,却明显更受影评人和奖项的青睐。
“银河映像”的主力组合也是一个黄金三角:杜琪峰、游达志、游乃海。杜琪峰是主帅,多挂监制头衔,号称“银河双游”的导演游达志和编剧游乃海则是他的左膀右臂。游乃海以古龙为师,被称做香港最“妖异”的编剧;“银河映像”早期的口碑风格则由游达志一手打造奠定,《暗花》便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一部黑色寓言电影。
不同于由香港电影前辈传帮带出来的、根正苗红的刘伟强,游达志不是香港人,甚至不是中国人。他来自马来西亚,对于商业和市场的态度明显没有香港本地影人“端正”。须知即便是以强烈个人风格著称的杜琪峰,当年也曾拍过《八星报喜》这样只图博观众一乐目标直指票房的贺岁喜剧。
游达志的个人风格比之杜琪峰更加乖张,更加强烈。进入21世纪后,杜琪峰携“银河映像”加入中国星集团,改走商业化路线,拍起《孤男寡女》式的都市喜剧。这让理念不合的游达志非常郁闷,抗议无效之后与杜琪峰分道扬镳,干脆回马来西亚拍电视剧去了。
“最佳拍档”和“银河映像”的区别,最直接地体现在了两家电影公司的用人上:前者捧出的是偶像明星,后者挖掘的是实力演员。
面容俊朗长发飘飘的郑伊健凭古惑仔迅速上位,风头一时无两。然而到这一年古惑仔系列已经拍至第五部,金像奖却连一个影帝提名也吝于给他。反观“银河映像”的开山之作《非常突然》,杜琪峰找来之前只拍过一个广告的蒙嘉慧露了几面,便就此入围最佳新演员。
刚刚入行的蒙嘉慧在很短时间内便成了杜琪峰的御用女演员,此时春风得意的她大概怎么也想不到,十年之后自己会和一位前辈的身份掉个个儿——这时期正跟郑伊健热恋情深的T V B花旦邵美琪,十年之后成了杜琪峰的爱将;而十年之后的TVB花旦蒙嘉慧,却多了个身份变成郑伊健的正牌女友。
所谓山不转水转,莫过如是。
古惑仔系列的正剧拍到这个时候,已经差不多接近尾声,事实上这个系列的第六部,也是最后一部,到三年之后才终于跟观众见面。拍不下去的原因自然很多,无法一一数尽。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个重要阻碍:陈浩南不想干了。
古惑仔系列对于郑伊健来说,怎么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
古惑仔第一部上映之前,他还只是TVB的众多小生之一,台庆表演时要跟着二十多个同样年轻英俊的同事一起给大姐大汪明荃伴舞。
而当陈浩南闪亮登场之后,他一下子成了大银幕上的当红炸子鸡,短短时间便跃居“第五天王”的地位。用他自己的话讲,演《古惑仔》之前,街上年轻人看到他,窃窃私语里带着讥笑的成分:咦,那个小明星。而出演《古惑仔》之后,街上年轻人再看到他,窃窃私语的语气已变成崇拜:哇,南哥!
然而郑伊健本人对陈浩南这个角色却从一开始就很有些抗拒,理由倒跟外界的批评一致:教坏小孩子。本质上他是个老实孩子,最大爱好是宅在家里打电动,很不能理解陈浩南他们动不动在街头砍人的心态。
文隽花了好大工夫才哄得郑伊健答应接拍这部戏,果然《古惑仔》令他一炮而红。于是大家以为,伊面同学心里那点疙瘩这下可以解开了。谁想到他还是继续别扭,最后一帮人没办法,干脆把他这心态拍进了戏里。《古惑仔》第四部里,成功上位前途大好的陈浩南却完全没有意气风发的意思,反而意兴阑珊,然而又无法回头的情节,就是郑伊健本人最不想拍,却因为有许多人要靠这部戏吃饭而不可能任性撂挑子,别扭到极点时拍的。
虽然对《古惑仔》这套电影本身感情复杂,郑伊健跟拍片时结识的那群“古惑仔”死党感情却是毋庸置疑的好。当初梁咏琪跟郑伊健拍拖冒了天下之大不韪,一个从玉女掌门变成了狐狸精,一个从天下第一好男人变成天下第一负心汉,公众形象双双跌至谷底,可以说为了彼此,二人同时付出了正在巅峰的事业为代价。然而他们牺牲这么多才艰难走到一起,最终却仍无奈缘尽分手,据坊间传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材生出身、玉女出道的GiGi跟伊面的这帮“古惑仔”死党始终没办法相互看顺眼。
无论戏内戏外,陈浩南跟山鸡、包皮、大天二这帮古惑仔兄弟都是绝对的好哥们。前不久陈小春和应采儿喜结连理,婚礼当天的伴郎队伍极为壮观——几乎就是《古惑仔》第六部里山鸡大婚时由陈浩南领衔的原班人马,另外再加导演刘伟强。
刘伟强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跟郑伊健是那种能在对方郁闷时陪他毫无形象地蹲街角抽烟的朋友,导演跟演员能处成这样,实属个案。可同样也是他,在片场能狠狠给陈冠希一个耳光,还说是为他好。可同样是为演员好,他也能对李宇春疼爱到被戏称为“奶爸”……
刘伟强身上的矛盾之处远不止于此。做摄影师的时候,他帮王家卫拍戏,拿奖拿到手软,赔钱赔到吐血。等到转行自己做导演,一部接一部拍的却都是标准的商业片,票房是一部高过一部,奖项却一直与他无缘。
包括最佳拍档文隽在内,很长一段时间里,业内对刘伟强的普遍看法是,他做摄影师远远优秀过做导演。
即便这年他引领动漫式特技电影风潮的《风云之雄霸天下》不只雄踞票房榜首,更拿下最佳剪接、最佳造型设计、最佳电影配乐、最佳音响效果四个奖项,却仍没有得到评审对他导演才能的认可,只夸他的电影画面很漂亮音乐很好听,然而潜台词终归是形式大于内容。直到《无间道》出街,票房逆市狂收的同时更横扫金像奖,刘伟强才总算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从此跨入“金牌大导俱乐部”。
这年的最佳动作设计奖项由成家班第N度拿下,作品《我是谁》。成龙拿了最佳动作设计奖,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新鲜的是,他和李连杰两位动作领域的一时瑜亮,居然很是默契地在短短时间内先后于异国他乡失去记忆。头一年李连杰在《黄飞鸿之西域雄狮》忘了自己是黄飞鸿,这一年成龙在《我是谁》里从头到尾打生打死都只为想弄清楚“Who am I(我是谁)”。
这当然是巧合,然而某种程度上或许也是一种必然。倘若发散一点联想到香港九七回归的时代背景,那么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来,这种大制作动作片的故事设定背后的隐藏情结,其实跟王家卫把大队人马拉到阿根廷去拍的《春光乍泄》,又或是陈果用过期胶片业余演员拍摄的《香港制造》,其内里深藏的寓意没什么本质区别,无非是面临巨变的香港人对自我身份的认知感到混乱,又对未知的前途很是迷惘。这种心态说到底,还是香港的名片成龙的片名总结得言简意赅——
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