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金像奖那么热闹,人人登场亮相,却似乎唯独少了这几年风光无限的周润发。
不是似乎,是确实。年初拍完一部贺岁喜剧《吉星拱照》之后,发哥便给自己放起了大假,休息了差不多一整年,直到吴宇森相邀,方才为《纵横四海》重新出山;而另一位男主角张国荣此时已经退出歌坛,拍完这部戏便将彻底收山。
曾经沧海千帆过尽的两位肯把各自的复出之作与告别之作留给吴宇森,从《英雄本色》开始奠定的相互间的信任与交情当然功不可没。之前眼看着老朋友因为《喋血街头》惨遭滑铁卢而郁闷非常,他们便劝吴宇森拍点开心的东西,让观众开心都在其次,最要紧是自己开心。
吴宇森听了劝,而作为把《纵横四海》从“杯具”变成“洗具”的始作俑者,正热衷于脚底按摩的发哥,和正盘算着退休大计的荣少,则义不容辞地加入了神偷的行列。只是因为编剧高志森的恶趣味,到了戏里他们也要同样面对退休这个话题。
戏外不想退休的是周润发,他刚歇息够了精神焕发,正想大展一番拳脚呢,于是在戏里对这个话题采取的态度当然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顾左右而言他,被红豆逼急了直接用嘴唇堵嘴唇,然后来一句:“你好烦哪!”
戏外向往退休的是张国荣,只是之前说出去全世界只有吴宇森一个人相信他是来真的,于是在戏里便对这个话题心有戚戚,琢磨着为了红豆的幸福最后干一票大的。
红豆就是女主角钟楚红,戏里心心念念着的就是收山退休,然后和发哥举行一个浪漫婚礼,但是阴错阳差嫁给了一直暗恋她的荣少,最后三个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擦汗……除了这位香港最具风情的女人,大概也没谁能让发哥做家务荣少带孩子,却还不被广大妒火中烧的女性同胞戳断脊梁骨了。
在戏外,钟楚红也是最想退休的一个,为了片中跟两个男人的吻戏很是纠结了一番,因为那会儿她基本上已经把《纵横四海》当做自己的息影之作,之后就要收山嫁人了。能够亲吻发哥和荣少,这样的机会在当年是多少女人的梦想啊,钟楚红却跟导演商量:咱能不亲就不亲,成不成?
结果是可以想见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的风情美人被好好教育了一回。教育她的人则可能出乎你的意料,不是吴宇森这个领导,而是张国荣这个同事,表面看起来应该很懂得怜香惜玉的张同事,这回却不解风情地搬出了做人要爱岗敬业云云的大道理,大义凛然地拍了她一回板砖。
有些背后的故事,事先知道了会影响人在看戏时的情绪,比如红姑跟发哥、荣少在《纵横四海》里那两段欲语还休的深情拥吻,一个蒙太奇的镜头切换下来,便显出她对这两个男人的复杂感情,观众是应该陪着她纠结,而不该失笑的。可等你知道了,看到那儿就会忍不住想,本该避嫌的男主角语重心长地教育女主角,要跟自己好好拍吻戏——以他其时的地位,是很可以被描画成道貌岸然的大灰狼的,他还真就敢说。而以她其时的地位,是很可以在听了这话一耳刮子甩过去还被大家夸自爱的,可她居然还真就乖乖去吻了。
又有些背后的故事,你若不知道,就没法跟编剧在他的恶趣味处会心了。比如当发哥为自己对待红豆妹妹的态度自我辩护,说他追求的是“一刹那的光辉”时,荣少冲他吼:“你有没有听人说过‘一刹那的光辉并不代表永恒’啊?”你如果听到这句话之后只觉得十分有理,嘴角却没有爬上一刹那的古怪笑意,那不是年纪太轻,就是年轻时离香港太远了。
“一刹那的光辉并不代表永恒”,这是张国荣初尝走红滋味时,司仪蔡枫华在颁奖礼上当众讽刺他的话,随着现场直播第一时间传进千家万户,全港大哗之余,人人期待张国荣的反应。他能怎么反应?只能淡淡地回:“总好过没有。”
这之后,张国荣把“一刹那的光辉”一直延长了下去,到了《纵横四海》的时候,他已被称为Legend,他的突然退休除了给江湖上平添一段传奇,也同时带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香港三代舞王的交接传承原是一项需要时间的系统工程,却不得不压缩在一年之内的两部电影内完成。作为香港第一个以舞曲走红的动感偶像,在《纵横四海》那场美轮美奂的舞会上,张国荣从当年萧芳芳的最佳搭档胡枫手里接过钟楚红的时候也接过了香港舞王的接力棒,转头在《豪门夜宴》上,笑眯眯地交给了曾经为他做过伴舞的一名靓仔,并附送赠言:“我看好你哦。”
那个靓仔就是郭富城,这一年他在大银幕上只能演刘德华的儿子,第二年他就和刘德华一起跻身“四大天王”之列。
同一场豪门夜宴上,许冠文和周星驰也完成了喜剧之王的交接传承。这一年,周星驰凭《逃学威龙》卫冕了票房冠军,同时继续陪跑最佳男主角。待到第二年,他将这一光荣传统继续发扬光大,在而立之年,凭着独霸年度票房前五的成绩,以绝对足够的底气,完成了从星仔到星爷的蜕变。
传承与蜕变似乎是今年的主题。
《上海滩》之后浮沉十载的吕良伟,终于在这一年里摆脱了丁力的阴影,从许文强的跟班小弟蜕变为霸气十足的一代大哥《跛豪》。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个前廉政公署时代的香港,黑道猖獗,官员腐败,贿赂公行,警匪狼狈为奸。而主人公跛豪,则是在警方保护伞下的香港第一大毒枭。
这部影片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又直接引发了永盛向氏兄弟的跟风热情,短短时间内拍出上下两部《五亿探长雷洛传》,讲述跛豪年代里为黑社会充当保护伞的黑暗警界故事。正是在这里,刚刚从台湾红回香港的郭富城以一个初生牛犊的英勇无畏,跟为了当他老爸努力在额头挤出皱纹的刘德华第一次正面对抗。
雷洛的人物原型吕乐,是当年的四大探长之首,电影拍摄之际仍被香港廉政公署通缉,避居台湾,没事找曾志伟的父亲曾启荣喝喝茶——曾启荣曾经是吕乐的下属,名字也在被通缉之列。
《跛豪》的人物原型是20世纪70年代香港著名大毒枭吴锡豪,电影拍摄之际仍在狱中服刑。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碰这种题材而且把传记电影往史诗里拍的,当然是已经为自己打上“无法无天”标签的麦当雄。这一回,他终于拿下了分量最重的一尊小金人——最佳电影。
为了让跛豪能够大腹便便地在游艇上晒太阳,吕良伟不惜增肥四十磅,一度被拿来与为了《愤怒的公牛》增肥的罗伯特·德尼罗相提并论。只是德尼罗这次的牺牲为他赢来了一尊奥斯卡小金人,吕良伟的运气却没有那么好,惜败给了《双城故事》里暗恋张曼玉却不幸得了绝症的曾志伟。
吕良伟的这次失败以惨痛的教训告诉所有对那尊影帝小金人有所期望的演员,比起身材的“杯具”,金像奖更青睐命运的“餐具”;比起嚣张跋扈,金像奖更看好窝囊隐忍。
十多年后,第二十九届金像影帝任达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这个金科玉律。素来以好身材著称的他在《跟踪》里增肥二十磅做一个警队精英,金像奖却依旧吝于肯定。最后他总算领悟了,将笔直的腰背佝偻起来,在《岁月神偷》里做一个被生活压弯脊梁的小鞋匠,终于在被金像奖忽视了二十多年之后拿到了那尊小金人。
帮助曾志伟金像称帝的,是28岁的陈可辛。《双城故事》是陈可辛作为导演的处女作,曾志伟在主演的同时也是这部电影的监制。据陈可辛自己的话,两人的关系是这样的:“没有曾志伟便没有我。”或者更理性一点说,陈可辛是千里马,曾志伟是发掘他的伯乐。
陈可辛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小时候被父母带去泰国生活,他死活不肯学泰文,到现在都只是会说不会写。后来他回到香港,却是从为嘉禾做泰文翻译开始入了电影这行。成龙拉大队跑去前南斯拉夫拍《龙兄虎弟》的时候,大队班底里就有还没混出头的陈可辛,还有已经混出头跟成龙、谭咏麟称兄道弟的曾志伟。在那里,老油条主动勾搭了小年轻。
曾志伟:“你来帮我。你想做什么?”
陈可辛:“我想做导演。”
然后陈可辛就开始做导演,第一部戏《双城故事》,便帮自己的伯乐赢得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金像影帝头衔。你必须承认,不是每一匹千里马从上路第一步就能有这种表现的。从出道之初,陈可辛在拿奖方面就显示了相当的天分。更难得的是,你不用担心他会像那个会拿奖的王家卫一样令投资商心惊胆战,因为陈可辛的定位仍然是商业片导演,虽然以富有人文气息著称。
在这一点上,也同样要感谢曾志伟,在陈可辛刚刚度过30岁生日的时候,便语重心长地跟他说:“你也不小了,应该自己做老板了。”
然后陈可辛就开始自己做老板。一旦开始自负盈亏,兼任老板的陈导演当然就不能极尽潇洒地把拍戏当成烧钱游戏。从日后的表现看,在向市场妥协的同时,陈可辛很明显有着不动声色地往片子里夹带私货的恶趣味。如果不是曾志伟的英明教导,年轻气盛、充满理想、富有文艺潜质的陈可辛后来会不会往王家卫的方向长歪,实在是一个令人思索的问题。
日后的金像奖最佳女主角中,也有几个出自陈可辛的**提携。但这一年他自己只来得及帮曾志伟赢一个影帝,影后头衔则另有归属。十年前的新人叶童,在这一年成为金像奖历史上第一位两度封后的女演员。
叶童用她的两尊小金人向人们揭示了金像奖的一项恶趣味:三角恋。八年前她的第一尊小金人来自于在张国柱与钟镇涛之间的艰难抉择,八年后她的第二尊小金人来自于在梁家辉与尔冬升之间的左右逢源。可以作为佐证的一个事实是,《跛豪》里饰演跛豪夫人的也是叶童,完美诠释了一个黑社会大嫂应该具备的全部素质,但她对吕良伟这个男人的死心塌地显然不符金像奖的口味,连提名都没能入围。
恶趣味之外,金像奖偶尔也会被搞得很纠结。比如人人都知道徐克是个好导演,好作品也出了一部又一部,却一直都没能得到最佳导演奖项。不是金像奖舍不得把这个奖项颁给他,是徐老怪经常不务正业,总是干导演的活却挂监制的名。所以当这年徐克终于有一回老老实实把自己的名字写入导演一栏,金像奖便赶紧把这尊小金人送给了他:最佳导演,《黄飞鸿》的徐克。
为了《黄飞鸿》,徐克下了很多工夫,专程从美国请回了公认的武术天才李连杰台前扮演黄飞鸿,又请来黄飞鸿的嫡系传人刘家良幕后做动作指导。音乐上则继续压榨合作愉快的黄霑。黄霑出品自然是质量保证,一曲**气回肠的《将军令》为他赢来又一尊最佳电影配乐的金像奖。
然而,《黄飞鸿》作为一部动作电影的核心配置,最好的动作演员和最好的动作指导之间,却出现了兼容问题。
李连杰与刘家良之前各自都拍过极受欢迎的少林题材电影,刘家良的《少林三十六房》讲的是南少林,李连杰的《少林寺》讲的是北少林,这两位在《南北少林》中强强联手的效果却并不好,远不如各自单挑大梁时来得受欢迎,李连杰更因为第一次与香港人合作,被对方的自我感觉良好和巨大差别待遇搞得相当郁闷,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该不该继续走电影这条路。
虽说有过一次不太美好的合作,但是刘家良和李连杰在《黄飞鸿》中出现兼容问题的主要责任并不在他们二人,这个根结在徐克身上。
我们已经知道徐老怪是多么难搞的一个人,被他气走的合作者名单上,之前有胡金铨和吴宇森,现在轮到了刘家良。
在李连杰之前,人们心目中的黄飞鸿是关德兴那样的,头戴瓜皮小帽,一身南派功夫,性格沉稳方正,被逼无奈才会在忍无可忍之下出手。关师父一生演绎了77部黄飞鸿电影,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可以想见他演绎的黄飞鸿给观众的印象是多么根深蒂固。
徐克想让李连杰版的黄飞鸿变得更有人情味,摘掉瓜皮小帽,性格不再古板,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导演的活儿,刘家良管不着。可徐克还想让一代南派宗师练就一身北派功夫,被触犯到底线的黄飞鸿嫡系传人不干了,说:“徐克这样拍《黄飞鸿》,非叫我十万洪拳弟子笑掉大牙不可!”
很多时候,作为一个懂门道的内行人是很痛苦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外行人往往因为无知而无畏。
徐克作为导演,要的是一个身手潇洒飘逸的黄飞鸿,向来以迷恋视觉效果著称的徐老怪更关心自己的黄飞鸿打得是否好看,而非合理。可刘家良作为动作指导,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一个能在天上飞的祖师爷,他为黄飞鸿设计的动作脱不了典型南派功夫的特色:刚劲短促有余、舒展飘逸不足,其务实风格与徐克心目中炫目华丽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有胡金铨的前车之鉴,无法与徐克取得共识的结果自然只能以刘家良的愤然退出告终,而北派功夫的一代宗师袁和平则被请进《黄飞鸿》剧组救急。影片公映之后,广大无知无畏的观众果然不理刘师父的强烈鄙视,对新一代黄飞鸿顶礼膜拜,而金像奖也干干脆脆地将最佳动作指导这一殊荣送给了《黄飞鸿》。
只是,得奖者中却没有袁和平的名字,也没有指导了前半部分动作的刘家良,这尊小金人分别记在了他们二人各自弟弟的名下。
想来两位大佬大概都不乐意挂这个名,大家都是同行,平日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彼此闹难看了多不好,不是所有人都有徐克那种坚决跟人翻脸的勇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