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明的困境_三、经济与环境的背离(1 / 1)

三、经济与环境的背离

在经济理性的支配下,在科技力量的催化下,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地损坏了环境并降低了环境的生态质量。100多年来,自然界已发出许多警告,但仍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破坏日益显现,人们才逐渐开始寻求平衡环境的出路,但收效甚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没有自然界就没有生态系统,也就没有人本身。人类依托自然资源繁衍生息,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过去大部分的时间里,由于人类的知识水平较低,人向自然索取的欲望也不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十分和谐统一。然而,随着科技的昌明,自然力的开发,人类对资源需求也越来越大,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变成掠夺。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以科技力量为先导,在全球性的竞争中人们变本加厉地开采自然资源,同时产生大量污染物,打破了生态家园的平衡,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人类在短期内不能找到生态治理良方,继续疯狂耗用资源并污染环境的话,那么,结果只有一个:人们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终究是自取灭亡。这里仅举一例子,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有人说,如今这个世界一年生产出来的陶瓷就超过远古以来人类生产的所有瓷器的总和,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可见一斑,问题是,现代人真的需要这么多的瓷器吗?这么多品种的陶瓷真的满足了人类的需求了吗?

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是经济决定论和拜金主义的温床,经济的自由竞争本质上是资源的控制

。这使得大部分人只看到一种发展模式,即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模式,大部分人只看到一个标准,那就是资本的标准。经济的标准摧残人类善的本性,生活的意义失去了本真的状态,人的本性逐渐被外在的金钱崇拜所取代,金钱是衡量一切的准绳。在资本主义的时代里,资本就像一个恶性肿瘤,疯狂扩张是它的本性,而对于机体本身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噩耗。

随着全球化的浪潮的到来,近些年来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调查研究当今环境状况,调查研究经济发展的崭新模式,大力改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成为当前每一个地球人刻不容缓的任务。

解决问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厘清问题的结症,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第一,要重新思考经济价值观问题。余谋昌认为,现代经济学的价值论忽视了自然价值这一重要因素,这是导致现代生态问题的重要理论根源。他认为,自然界也有一个物质生产的过程,就像商品价值是社会物质生产过程并创造价值一样,自然资源的生产也应该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山上的矿藏,森林里的树,海里的鱼,都是自然物质生产过程的创造,这和人工种植的树和人工养殖的鱼一样都具有同样的经济价值,这就是所谓的自然价值。综合考虑经济价值和自然价值,才是未来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根本标准。万俊人评价说“自然价值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概念,这对我们反思和批判现代性具有极深的启示。”

目前,主流经济学一致认为劳动价值是唯一的经济价值,社会物质生产就是创造经济价值的过程,忽视了环境

质量和自然资源本身也具有经济价值,虽然在政府工作上也注意到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概念,但这只是经济价值生产之外的附属问题,在统计表上也只体现国民生产总值GDP,却没有体现环境破坏和资源损失导致的自然价值损失这一方面的成本。经济的增长有可能意味着自然价值的透支,总的价值很可能是负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是表面的,也是短暂的,必然是不可持续的经济。

第二,在技术层面上考虑经济发展的模式问题,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各地方和企业根据自然地理和资源条件设计生产布局,模仿生态食物链原理,创造循环的生产工艺,变废为宝,实现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生产模式。

第三,要提出节约经济。崇尚节俭,不仅节约有限的资源,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可谓一举两得。2000多年前的老子就告诫人们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治人事天,莫若啬。”

对统治者来说,既爱民,又节财,利国利民。在超前消费的今天,人类在实现高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忘记了对自然界曾有的敬畏,开始大肆掠夺,这无异于自掘坟墓。卡普拉论证曾把“无为的”老子和“生态的”马克思作了比较:“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他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两者的基本一致。”

现在要建构节约型的和谐社会,老子的思想值得借鉴。

(本章完)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