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豪杰——王克新(1 / 1)

农运先驱故事 杨江华 2440 字 1个月前

燕赵豪杰——王克新

王克新(1904~1927),河北井陉东焦村人。1923年在直隶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被党组织调往河南开封,先后担任中共杞县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中共豫陕区委委员、组织部长兼农运部长,中共开封市委和郑州市委书记,豫西军事委员会书记,河南省委宣传部长、农民部长,豫东南特委书记等,是豫东南农民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者。

少年扬名

王克新出身于一个世代种田的农民家庭。家里孩子很多,他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作为家中的老幺,王克新从小就在呵护中长大。略显偏心的父亲为了心爱的小儿子不再重复他们在土里找粮食的老路,决心将王克新培养成一个读书人。懂事的王克新知道这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他也看见了全家人为了供他读书而省吃俭用,勤劳耕作。这一幕幕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家庭的逆境和亲人的关爱促使他更加奋发学习,终于在1923年考上了河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此时,新文化思想早已在国内广泛传播。而第四师范学校由于地域关系是一所接受进步思想较早的学校。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进步书籍之一,李大钊等人的每篇文章都会在学校中引起大范围的讨论。在这种风气下,王克新很快接受了新文化思想的熏陶,并且开始对那些投身到时代大潮中,高举革命大旗的勇士们心生向往。

那个时期,在河北的乡下,尤其是王克新的老家一带,村民们大都信奉流传一时的“长毛教”。所谓的“长毛教”其实就是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遗留的产物,是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头领们利用迷信发动和发展起来的一套宗教理论。

王克新的家乡就建有供奉“长毛神像”的小庙,并且每年都要请来戏班,搭台唱戏祭祀神明,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这年冬天,放寒假回到家的王克新主动揽下了操办当年庙会的任务。他组织起家乡的青年人,向他们宣扬新文化思想,领着大家排练新文明戏,教唱爱国歌曲。新文化的气息终于吹进了闭塞的乡村,就像把石子投进了一潭沉寂的死水泛起层层涟漪,小乡村变得热闹起来。新鲜有趣的节目让村民们大开眼界,掌声和欢呼声不断响起。节目表演完后,王克新趁机发表了一番演讲,告诉了大家外面世界的变化,说明了坚持封建迷信的危害,宣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演讲的最后,王克新鼓励乡民们应该彻底破除迷信,将劳民伤财的神像推倒砸碎,利用空出来的庙宇来成立小学堂,帮助家乡的孩子们读书识字。

王克新的话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年轻一点的人还好接受一些。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古董们一个个气得发抖,敲着拐杖大骂王克新大逆不道,亵渎神明。

一个本家的宗祠长老王墨规指着王克新骂道:“你个浑小子简直无法无天了,今天你要敢把神像毁了办上学堂,我们这些老家伙就都不活了。”早就想到会有人阻拦的王克新大笑着说:“总不能因为你们几个人而毁了几代人的前途吧,这神像我今是拆定了。”说罢指挥着早已说服的青年们一拥而上,将庙里的泥胎神像推倒在地砸了个粉碎。

不久,在村民的联名申请下,县政府向东焦村委派了教师表示支持。从此,王克新可谓少年成名,勇砸神像的故事在十里八村传扬开来。

革命浪潮扩散至农村

天昏地暗沪江边,英日逞强权,残杀我青年。弹如雨,血如泉,人死奋空拳。尸横大道前,血染黄埔滩,此仇不共天。同胞莫忘五月卅,民国十四年……

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了举世震惊的“五卅”惨案,帝国主义走狗公然枪杀了数十名请愿的工人。消息传出,引起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反帝爱国运动。正如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所说:“五卅运动以后,革命**,一泻汪洋,于是构成1925至1927年的中国大革命。”

这场席卷全国的浪潮也震动了中州大地。在河南信阳,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各界群众纷纷涌上街头,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运动。而这次运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就是王克新。

原来,王克新刚刚从河北省立第四师范毕业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各种革命活动,直至1924年第

一次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此时的国内工人运动迎来了**阶段,出于工作需要,王克新受党委派来到河南信阳,以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开展工农运动。

就在信阳声援五卅运动的浪潮愈演愈烈的时候,有20多名日本浪人来到信阳。他们冒充成中国人当众掘开了位于信阳城南的美国教会墓地,意图挑起中美两国矛盾。

事件发生后,在信阳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跑到了驻河南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师师长蒋世杰面前,诬告此事完全是过激派的共产党员的行为,之所以如此做,就是要陷蒋世杰于不义,在美国人面前失去面子。受到挑唆的蒋世杰果真前往信阳的国民党党部,当面质问起在指导工作的王克新和另一位共产党员刘少湭。不料王克新早有准备,第一时间就带人抓住了那几个日本浪人。证据面前蒋世杰不由得羞愧难当,第二天就贴出了“国民革命第十二军无保留支持信阳革命运动”的通告。这件事的妥善处理,对团结信阳各阶层力量深入开展“五卅”运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为响应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对于农民运动问题之决议案》,王克新提出将此番革命浪潮扩散至农村地区的设想。很快,他就深入到信阳等地的农村,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鼓舞大家团结起来和城市的工人阶级连成一体,共同迎接这场改天换日的时代巨变。在王克新的努力下,当年8月间,柳林镇成立了农民协会,这也是河南地区农民运动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此后,王克新又倡导组织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即仿照广东模式进行教学,培养农运骨干。讲习所的创办,为在信阳境内大范围的开展农民运动做出了贡献。

红旗在中州飘扬

正当河南境内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之时,中原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1924

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败逃湖北的直系军阀吴佩孚,经过几年发展实力有所恢复,再一次对进驻河南的国民革命军发起了进攻。守卫信阳城的国民军第十二师在苦战48天后,终因弹尽粮绝而缴械投降,信阳城再次落入军阀之手。

城破之后,信阳的工农运动遭到了严重破坏,成千上万的无辜群众死于非命,信阳陷入空前的浩劫之中。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王克新毅然接受了党中央的委派,承担起信阳地区的组织领导工作。为了保存革命火种,王克新安排信阳党组织分散潜离城市,扎根于军阀势力难以顾及的农村。同时,他也前往拥有一定群众运动基础的杞县担任地方书记,准备将此地发展成河南革命运动的后援地,为重燃革命之火积蓄力量。

有了之前在柳林地区的工作经验,王克新在杞县的工作很快便得以开展起来。为了传播火种,培养更多坚定的群众运动骨干,杞县地委开办了农民运动辅导站。王克新经常前往辅导站给这些寻求积极进步的青年农会会员授课,讲授农民运动的组织常识及如何提高革命觉悟等问题。在王克新的正确引导和杞县地委的配合下,信阳地区的农协组织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不仅如此,王克新还团结了当地一批不弱的民间武装力量——红枪会,既壮大了农民协会的声势,又为不久后的北伐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后援。

原来,红枪会组织是一个遍布北方各省的民间组织,是义和团的历史遗留。为了把红枪会从自发的农民反抗斗争引上正确的革命轨道,共产党中央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上专门讨论并通过了《对于红枪会运动决议案》。这个决议案要求各地组织逐步消除红枪会各自为政的局面,组成武装农民的联合办事处,并通过红枪会发展农民协会。王克新就是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下,渐渐将信阳地区红枪会教育整顿成为了一支重要的革命武装力量。

同年七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国民革命军由广东誓师北伐。为调动全省农民武装策应北伐军作战,王克新被调回中共豫陕区委工作。由于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汉,形势紧迫,开封各学校提前放寒假,王克新号召各学校党、团员和进步青年迅速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团。

当时正在开封工业学校求学的杨靖宇响应号召,在确山组织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并效仿王克新的工作经验争取、联络红枪会武装,于192

7年一举攻占确山县城,将一面鲜艳的红旗插在了城头,成立了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

这是河南省第一个人民政权,红色旗帜第一次公开飘扬在中州大地上。消息被正在进行战地采访的外国记者传到国外,英国《泰晤士报》发出“中国河南出现苏维埃”的惊呼,一时轰动了全世界。

壮志未酬英雄陨

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信阳建立和发展的时期,也是党的革命统一战线发展的最好时期。在此期间,王克新和其他共产党员一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特别是在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王克新全力领导广大民众为支援北伐军顺利攻占河南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也在此时发展为了投降主义,鼓吹放弃武装力量,放弃革命主导地位的思想,导致革命力量在接下来的剧变中损失惨重。

1927年,当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向革命群众发起突然袭击的时候,党内竟然不能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以致大革命走向失败。这时的信阳也同全国一样,遭受了严峻的考验。叛变发生后,即有大批便衣进入信阳城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领导者。白色恐怖的阴影笼罩在信阳上空,不断有来不及撤退的革命组织被破坏,共产党员被抓获杀害。短短1个月间,信阳的共产党员由三百多人骤减至一百多人。

为了应对如此严峻的斗争形势,同年9月河南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响应“八七”会议提出的“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任命王克新为豫南特委书记,筹备领导豫南武装暴动和革命斗争。

王克新接受任务后,首先考虑到己方手中掌握的武装力量太过薄弱,人员和枪支严重不足。而在信阳西南有一座四望山,山上盘踞着数百号“土匪”,其实原本都是活不下去的穷苦农民,被逼无奈之下才落草为寇,占山为王。王克新了解到情况后,马上派地下党员王伯鲁乔装上山,以办学为名鼓动山上群众团结起来共同革命。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山上“土匪”与王伯鲁结成莫逆之交,表示愿意接受共产党指挥,共同对付那些把穷苦人逼得活不下去的反动势力。

王克新把“招安”的四望山人马编入农民自卫军,实力得到增强。在经过缜密的筹划后,王克新率领农民自卫武装于当年11月在确东县一带发动了豫南秋收起义。参与起义的农民武装作战英勇,一举消灭了当地数个反动民团,建立了临时苏维埃政权。但是,如此激烈的反抗斗争引发了国民党的恐慌,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严令确山驻军限期剿灭“造反刁民,以儆效尤”。当月,国民党确山驻军就拼凑起一千余人向农民武装扑来。

此时,王克新正率队在汝南县王楼村打土豪分粮。得知敌人来犯的消息后,马上组织疏散了周边的百姓,就地设伏,准备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果然,匆忙追来的敌人如同无头苍蝇般乱撞进了包围圈。王克新一声令下,顿时子弹如雨倾泻而下,打得敌人抱头鼠窜,狼哭鬼嚎。初战告捷后,王克新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他考虑到敌我数量上存在的差距,担心敌人一旦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会给农民军带来巨大的伤亡,于是果断下令穷寇莫追,不要恋战。

但是缺乏组织性的农民革命军在初战告捷后,不待发出命令就冲锋上去。无奈之下,王克新也只有率人冲出去掩护,不幸被流弹击中前胸,跌倒在地,战士赶忙将他扶起,后撤出阵地。在敌人败退后,他不顾自己伤势严重,仍坚持抢救其他伤员,把牛车让给别的伤员坐,自己步行30多里才到驻马店医院,终因伤势过重,失血太多无法调治,于12月8日晨 4时与世长辞,时年仅23岁。

王克新牺牲的消息传出后,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第六期刊出了一篇纪念文章,这样写道:

在豫南风起云涌的土地革命怒潮中,在广大的贫苦农工群众联合起来武装暴动,铲除地主豪绅、国民党军阀的对垒中,我们的战士王克新同志死了,与地主、军阀的军队做殊死战时光荣战死了!克新的战死,是中国共产党员为完成他们的任务,成千成万的牺牲者中伟大的一个,是革命的巨大损失!

王克新英雄牺牲了,但是他在中州大地播撒下的革命火种却必然代代相传,永世不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