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甄陶,1931年生,湖南省安化县人,字谡波,笔名耶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新华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人是什么》、《认识论引论》、《思维世界导论》、《中国认识论思想史稿》、《关于目的的哲学》、《认识的主客体原理》等专著数部。

夏甄陶的研究领域有认识论、符号学、人与文化。他对中国的认识论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世纪70年代末,夏甄陶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从认识论研究入手开始了深入的哲学研究和探索。他陆续发表了《真理是具体的》、《实践的特性和真理的标准》等论文,在当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正本清源,阐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82年,《关于目的的哲学》一书出版,这部著作将认识论哲学本体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融为一体,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称道。1986到1987年夏甄陶又出版了《认识论引论》一书,这些成果标志着他关于现代认识论的研究进入到了系统和全面的时期,从而也将我国哲学的认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1989年,由他主持并组织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成果《认识发生论》出版。这项成果不仅对人们尚未关注的问题作了开拓性探索,也使我国哲学的认识论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了。1988年,他被国家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学者,享受政府津贴。他的传记被收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的《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并被授予国际荣誉勋章。

本书选取了夏甄陶发表于《河北学刊》1989年第2期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一文。

在《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中,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实质来说,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作为辩证运动过程,人的感性活动、实践和属于人的感性世界,都是历史性的,它们既是同一定的历史前提相联系的历史的结果,又是历史本身;同时,实践的唯物主义还在自身蕴藏着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它将随着人的感性活动、实践的发展,随着现存感性世界的辩证运动的展开,而丰富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式。因此,实践的唯物主义内在地包含着辩证的和历史的观点。实践的唯物主义既承认现存感性世界的现实的客观存在和它作为人的活动的前提的优先地位,同时,它又不把现存的感性世界看作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一个有人的感性活动、有人的实践参与其间的辩证的、历史的运动过程的结果。这是一种以实践和对实践的科学理解为基础、并且是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内在规定的“合理形态”的辩证法。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实践唯物主义也就是“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人们对现存世界的辩证运动的合理理解和如实掌握,不但必须在人们的实践充分展开的基础上,并通过高度发达的哲学理性思维才能得到,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把人们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实践活动作为必要的前提,在实践中把握现存社会的存在和变化发展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