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前(1924—2007),湖北省沙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特邀成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名誉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被收入剑桥世界知识名人录。

半个世纪以来,肖前在创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发展新中国哲学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世纪50年代他参加了艾思奇主编的高等学校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撰写工作;80年代他担任国家教委主编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第一主编并荣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他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传统的哲学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他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著作对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这套在中国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哲学经典教科书,就是肖前一生执着追求真理的结晶。在新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主要著作还有:《哲学论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实践唯物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哲学反思》、《新大众哲学》等。

本书选取了肖前发表于《哲学动态》1988年第12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发表于《郑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的《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发表于《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3期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原名为《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三个文本。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唯物主义》中,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唯物主义,是以实践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唯物主义;是为了付诸实践、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在实践中发展自身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立足于实践去理解自然、社会和人,而且也以实践作为检验和发展自己的标准和动力。以“实践的唯物主义”重新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握和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和实质,孕育着哲学的突破。实践的唯物主义应当永远建立在时代最先进的实践基础上。

在《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中,作者认为,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质上是实践唯物主义,并不意味着否定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也并不意味着忽视或贬低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的表述,二者并不矛盾,它们起着共同的作用: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同以往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区分开来。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如果不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就意味着不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革命实质,也很难说真正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同时,也意味着不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彻底性和科学性。

在《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中,作者认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没有它不能说明“物质”,也不能证实“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世界观和世界不属于同一层次的范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实践不是世界中的最普遍的东西,却是世界观中最普遍的东西;只有把握科学的实践观,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和辩证的特性,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