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 / 1)

位于天目山北麓的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余村人靠着挖矿山、建水泥厂,生活富裕了起来。可是好景不长,经济发展造成了山体大面积破坏,环境污染严重。2003年到2005年,村里关停了矿山和水泥厂,开始封山育林、保护环境。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考察,充分肯定了村里关停矿山、水泥厂的做法,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余村指明了绿色发展之路。那次考察9天后,习近平用笔名“哲欣”撰写的评论文章《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在浙江日报刊发。文章指出: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把人们对发展和保护的认识提到了一个崭新阶段。第一阶段,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这实际上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第二阶段,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一条保护和发展并行的路子,虽然注意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消极保护。第三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条保护和发展融合的路子,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提出,是习近平长期思考和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的升华。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时,环境保护的问题从未远离他的视野。20世纪80年代,他还在河北正定工作的时候,就提出了“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的理念。在福建工作期间,他曾先后五次来到长汀,走山村,访农户,摸实情,谋对策,支持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长汀实现了“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

从2005年到2020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浙江干部群众把美丽浙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成为千万群众的自觉行动。余村从“石头经济”到“生态经济”转型,依托“竹海”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开农家乐、民宿,办漂流,实现了从“石头经济”到“生态经济”的转型,从一个污染村完美蜕变成了国家4A级景区、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浙江安吉县余村考察。沿着村里道路,看到青山叠翠、流水潺潺、道路整洁,家家户户住进美丽楼房,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在农家小院里,习近平总书记同在场村民亲切交流。他说,这里的山水保护好,继续发展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有一件事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②。这件事就是生态环境保护。他坚定地指出,“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③。2013年5月24日,他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又强调说: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④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描绘共产主义时指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⑤生态文明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辩证统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蕴含和弘扬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华民族传统智慧,开辟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境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穿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3年4月,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就曾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既要温饱更要环保,既要小康更要健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对如何更好造福人民、提升全面小康含金量的思考,体现了对群众期待的回应,彰显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民生情怀。同时,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理论必须被群众所接受、所领悟、所欢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有思想的深刻性,又有语言的群众性,代表了人民的心声,顺应了人民的期待,容易转化为人民的自觉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指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方法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表征生态环境保护,金山银山表征经济社会发展,两者既矛盾,又辩证统一。“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强调要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保护生态环境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更好地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立足我国国情,把握未来趋势,既深刻揭示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首要任务;又深刻回答了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为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路径化对策。

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两山”理论的核心要义。“两山”理论深入人心,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实践创新基地,在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激活万水千山、共享绿水青山等方面均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推动“两山”实践建设树立了标杆样板。在未来“两山”建设中,应当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明晰“两山”兼顾、取舍、转化关系,在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为大前提,探索适合区域自身的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转化路径,并通过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弘扬生态文化,为“两山”建设激发活力、保驾护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引领中国朝着绿色经济转型,也引领着中国发展迈向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