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排除内心的忧虑和焦虑感(1 / 1)

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可怜的又最可恨的人,莫过于那些总是瞻前顾后、不知道取舍的人,莫过于那些不敢承担风险、彷徨犹豫的人;莫过于那些无法忍受压力、优柔寡断的人;莫过于那些容易受他人影响、没有自己主见的人;莫过于那些拈轻怕重、不思进取的人;莫过于那些从未感受到自身伟大力量的人,他们总是背信弃义、左右摇摆,最终毁坏了自己的名声,一事无成。”

有的人在得与失之间,不停地徘徊,一生都处于苦恼之中。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不管阴天还是晴天都要痛哭流涕,人们见了都很纳闷,就问她原因。她说:“我儿子是卖雪糕的,所以一到阴天我就担心儿子的雪糕卖不出去,就伤心得哭个不停;而我女儿是卖伞的,所以一到晴天我就害怕没人买我女儿的伞,也会悲伤地大哭起来。”人们听了,哭笑不得,就对她说:“以后,晴天的时候,你就想人们都去买你儿子的雪糕,阴天的时候你就想人们都去你女儿那里买伞了,不就可以了吗!”

生活中,像这个老太太这样患得患失的人很多,他们对取舍犹豫不决,本来拥有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却又费尽脑汁想使这些东西不减反增,为这些终日烦恼,长此以往有损身心健康。与其担忧会失去,倒不如让它失去好了,换来了心情轻松和愉快,不是更好吗?

我们不要做患得患失之人,不要在生活中计较太多,不要做锱铢必较、追名逐利之徒。面对得失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要把得看得太重,在得的后面,可能潜藏着失。只有那些短视的人,才只顾眼前利益,看不见利益背后的隐患;而失的后面也有可能潜藏着得,只不过有的人因为目光短浅对此不做深入分析,只看到是失,便避之唯恐不及,从而与“失中之得”擦肩而过。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位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期间球大多都会掉进水里。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越是专注于某一件事情,越是很难做好。而许多感觉实在难以完成的任务,心里不去想了,以听之任之的心态去对待,往往却又轻而易举地做好了。

有一个年轻人,长相帅气、为人厚道,但就是有个缺点,做事优柔寡断,就连追女孩子也是如此。

一天,他很想到他的爱人家中去,找他的爱人出来,一块儿消磨一个下午。但是,他又担心,不知道他究竟应不应该去,恐怕去了之后,或显得太冒昧,或他的爱人太忙,拒绝他的邀请,但是不去敲门吧,他又很想念他的爱人,于是他左右为难了老半天,最后,他勉强下定决心去了。

但是,当车一进他爱人住的巷子时,他就开始后悔不该来:既怕这次来了不受欢迎,又怕被爱人拒绝,他甚至希望司机把他拉回去。车子终于停在爱人家的门前了,他虽然后悔来,但既然来了,只得伸手去按门铃。现在他只好希望来开门的人告诉他说:“小姐不在家。”他按了第一下门铃,等了3分钟,没有人应答。他勉强自己再按第二次,又等了2分钟,仍然没有应答,于是他如释重负地想:“全家都出去了。”

于是他带着一半轻松和一半失望回去,心里想,这样也好。但事实上,他很难过,因为这个下午没有安排了。

事实上,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爱人原本就在家里。这个女孩从早晨就盼望这位先生会突然来找他,带她出去消磨一个下午,她不知道他曾经来过,因为她家门上的电铃坏了。

故事中,这个年轻人如果不是那么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如果他像别人有事来访一样,按门铃没人应声,就用手拍门试试看的话,他们就会有一个快乐的下午了,但是他并没有下定决心,所以只好徒劳往返,让他的爱人也暗中失望。

患得患失,说到底,是没有好的心态,没有把得失利害看透,没有把个人的地位、名声、利益这些东西置之度外。也就是说,患得患失,就是为自己考虑过多。说到底,在于自己内心的那个“心魔”,这就是个人的得失,自己的利害。“心魔”缠绕,怎能不患得患失呢?所以说,要丢弃患得患失的种种计较,要把“怕”字换成一个“敢”字,把“拖”字换成一个“快”字,立即执行与实施。

有时候,思虑周全并不为过,但千万不能瞻前顾后。所谓不要瞻前顾后,就是不要考虑别人如何评价我们、如何看待我们、我们能得到什么回报、得到什么奖励或荣誉。别人的评价是在事情之后,而不可能在我们行动之前或同时;而且是在我们做完事情之后很久很久,才会有客观的中肯的评价。那些及时的、同时的表扬和奖励都有安排与鼓励的性质,不是真正客观的准确的评价。事实上,许多事是应该用勇气和决心去争取的。

那么,我们该怎样克服患得患失的心态呢?

1.摘掉假面具

与人交往,坦白自己的感受、承认自己的不足,会让你觉得更轻松,也会让他人觉得你更可爱,越是掩饰不足,越是会让你紧张,并且使人看起来很虚伪。坦白是把双方距离拉近的有效方法。

2.化焦虑为力量

一般来说,我们对成功的渴望越强,就越容易焦虑,而要克服这一点,我们就要反过来看这个问题,让情绪来帮忙,这被心理学家称为“积极性重构”,意即以不同观点来看问题——是从好处看,而不是从坏处看。当你对自己有信心,又具有表达自己感受的勇气时,你就能把自己的焦虑减轻,使之化为力量,从而坚强起来。

3.专注事情本身,淡化焦虑

如果太注重成功或失败,结果往往会失败。只要你注重事物本身的特点及规律,专心致志地做好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