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老师把你看扁,你要把自己看圆
这是周翔的一句名言。当老师给你的孩子带来了挫折,你可以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挂在孩子的墙上,鼓励他正确评价自己。这能给他的学习带来动力,同时防止他因为老师的指责,变得自暴自弃。
2.大声赞美你的孩子
当孩子哪怕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你都应该大声赞美他。你的赞美会让孩子继续努力,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功,把你的赞美当作最大的奖励。你把孩子看成天才,孩子就会变成真正的天才。
3.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列出天才的特点,一旦孩子的行为符合了某项标准,就拿给他看,告诉他他就是天才,强化他的自信心。这个办法曾经帮助聋儿考上大学,对你的孩子也能适用。
4.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每天孩子放学回家,第一句话都应该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种乐观的态度,可以把孩子的不好情绪一扫而空,让孩子的精神为之一振。不管好消息是多么微不足道,父母的乐观态度都能成为孩子最大的安慰。
5.我为你骄傲
要常常对孩子说“我为你骄傲”,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为他的努力而骄傲,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为他能承受打击继续努力而骄傲。父母的骄傲是孩子最大的动力。
6.为孩子未来的优点而喝彩
当孩子定出自己努力的目标,父母就要把孩子的目标看成是未来的优点,每当孩子离那个优点近了一步,父母都该为他大声喝彩。即使你的孩子一无是处,只要他愿意努力,就应该大声喝彩。
习惯27
培养孩子设定学习期望值的好习惯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能达到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但任何目标都要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逐渐实现。因此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实际状况,为自己制定可以达到的短期目标,并通过不断的短期目标,最终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
美国加州五所顶尖高中中的一所发生了一起非常事件,一个华人学生,是该校考试成绩的第一名,SNT满分,加上是很多考试竞赛的冠军,学生本人以及校方、家长都认为报考哈佛大学绝对没问题,但最终哈大还是拒绝录取。最后这个学生从金门大桥跳海自杀。
分析一下学校录取的标准,我们就能发现,这个学生死得十分不值。
美国的大学不看重满分,达到一定分数标准(例如哈佛大学对SAT—I的要求是1450分)后,他们就认为,这个学生在基础程度上符合进入该校的标准,就不再以考分的高低作为录取学生的标准。也就是说,他们对1450分的学生和1600分满分的学生是会同等对待,而不像中国的大学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
说实话,一些名牌学校也不是对中国学生有着什么成见、偏见或歧视,而是他们的选择标准与中国人的想象不同,双方对优秀学生的认识标准有区别。学校注重学生所考的AP课程。AP课程是在高中期间所学的大学基础课程。一个学生选择的AP课程多,就说明他(或她)的学习进程超前。同时各门AP课的组合趋向,也能向学校显示这个学生的专业优势。
怎样的因素才是能被这些名牌大学录取的强因素?每年名牌大学派出的信息宣传人员其实都一直在强调,这就是一个学生要在众多学生中能够显出special(特殊),也就是说自身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这位自杀的学生试图以死来抗议美国学校的歧视,而这样的歧视只存在于他自己的脑中,是他主观想出来的。因此说,他的死连悲剧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出闹剧。
他的问题,是学习期望值设得不合理,反而迷失了学习本身的目的。在中国,很多高考的学生在高三阶段,都会写血书以示决心,密密麻麻的血书能挂满宿舍的楼道,这本身就不是一种正常的心态。这样的学生,考好了会聚在操场上集体焚书,考不好则可能会发生种种问题,这样的学习难道是健康的吗?
另一位考生也报考了哈佛,她的心态就正常得多。
她的父亲鼓励她报考尽量多的美国“重点大学”,包括哈佛等。父亲说,这不是意味着我们真的那么希望去哈佛上学,而是将哈佛作为一把尺子,度量一下自己,同时也以此度量哈佛,从中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样自己的心理就会有绝对的平衡。心理健康是“劳心者”最重要的健康指标,保持心理健康和心态平衡,是一个学生首要的素质。父亲说,无论别人怎样想,我们都应该永远拥有自主的观点。
这个例子和前面的有一个明显差别,就是把相信自己作为首要前提。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态度无疑更可取,好处是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能从中吸取教训,让自己以后做得更好。从另一个角度看,既然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那么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应该也以学生自己的主观评价为主,看他是否付出了全部努力,是否从学习中得到了很多乐趣,是否爱上了知识,是否养成了自学的能力。事实上,自学能力比考上大学更重要,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生一样可以取得大学文凭,在找工作上,和其他的大学毕业生具有同等地位。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让孩子自己设定期望值和达到目标的方法
父母规定的目标,对孩子会成为强大的压力,反而会有反效果。应该让孩子自己来设定目标,并且给出达到目标的具体途径。这样,目标就会留在孩子心里,成为努力的动力。
2.把目标设定为付出多少努力
要跟孩子讲清楚,如果把目标规定为具体的分数,难免有发挥失常的时候,应该把目标设定为自己的努力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考试后,要从错误中分析,哪些是对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应该如何弥补。
3.监督过程,不过于看重结果
父母应该对孩子学习的过程多加关心,看孩子能否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遇到了什么困难,得到了多少乐趣。这样,无论结果如何,只要孩子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一时的成败不足为虑。
4.定期总结时,要强调过程
当孩子向家里汇报学习状况,要更关心他的学习过程,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只要在日常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努力,优秀的成绩会接踵而来。这可以让孩子认真对待日常的学习,用辛勤的耕耘换取最后的收获。
5.要重视弥补过程中的漏洞
考试中丢分,都是由于日常学习不扎实所引起的。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寻找日常学习中的漏洞,让孩子制定出弥补漏洞的方案,并进行监督。如此能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增强自信心。
6.在家中设立发现奖
当孩子发现了自己学习中的漏洞,要予以奖励,要不断跟孩子说,能发现自己不足的人是真正伟大的人。这样孩子就不会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而是勇于承认、勇于改正,最终将取得更好的成绩。
习惯28
培养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好习惯
如果说学习是一条漫长的路,那么学习方法就是穿在脚上的鞋。穿上合脚的鞋才能走得更远,同样,只有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取得最大的成功。
1983年,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赫瓦·加纳出版了影响深远的《心理构架》。他指出过去我们对智力下的定义失之褊狭,人生的成就并非取决于单一的IQ,而是多方面的智能。主要归为以下七大类:①语言、②数学概念、③空间、④体能、⑤音乐才华、⑥人际技巧、⑦透视心灵。这种多面向的智能观,更加完整全面地呈现出学生的潜力,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将来可能取得哪方面的成就。
教育对孩子最大的帮助,是引导他们走入适合自己的领域,使其潜能得以发挥,从而获得最大的成就感。我们应该做的是减少评比,多花心力找出每个人的天赋加以培养。成功可以有无数种定义,成功的途径更是千变万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同意加纳的观点,传统的IQ只围绕着狭隘的语算能力打转,IQ能够预测课堂和学业上的成绩,但对于学术以外广大的生活领域,对于整体人生的成就,没有多少关系。智力高的人找错工作结错婚,是很常见的事情。
王颖原是北京市昌平区二一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区三好学生称号,1998年转到北京市101中学。一个学期后,父亲王升祥发现,孩子的学习劲头明显地低于上学期,于是在家长会上和班主任及各科老师交谈,得知她不像以前那样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了。
知道这种情况后,父亲并没有责骂孩子,而是反复耐心地找孩子谈心.终于得知,王颖在模仿一种“放松式”的学习方法。父亲说,“放松式”学习方法是学习方法的一种,可这种方法因人而异,对你不太适应。你是勤奋的孩子,必须以勤为本,再加刻苦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分辛苦,一分收获,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只有不畏艰辛,才能达到知识顶点,任何捷径都不可取,你可以坚持你的“放松式”学习方法,到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你就会马上放弃这种学习方式。
到学期结束,果然让父亲说中了,这时的父亲并没有埋怨孩子,只是拍拍她的肩膀,心平气和地说:“孩子,这也是你在学习中的一次失误,没有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不发脾气,是因为知道王颖的自尊心很强。而这种点到为止、不追究根源的方法,反而使孩子很容易就接受了父亲的意见,改变了学习的方式。
父亲总结说,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会是全能,人生的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而不是片面地去追求完美无缺。对孩子的“过”和“失”,我们要持理解的态度,及时寻找原因,既不自欺欺人,也不将其认为是天塌地陷的大事,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去应对现实,教给孩子自信,去战胜“过”与“失”。
在这个例子中,父亲最了不起的地方,是没有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学习方法,而是允许孩子尝试,允许孩子失败,也允许孩子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家里的理解和支持,是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最大动力。这也说明一个道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需要通过摸索才能找到的,要给孩子探索的机会。事实上,当王颖重新选择原来的学习方法后,也会从失败的尝试中吸取合理的部分,对原来的方法也是一种完善和补充。而在这种有成功有失败的尝试中,她的成绩会越来越好。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鼓励孩子在学习方法上进行尝试和创新
没有尝试和创新,孩子永远找不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探索报以鼓励。这样的好处,是能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主动寻找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取得最大的成功。
2.帮助孩子分析各种学习方法的利弊
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也需要家长的帮助。父母可以心平气和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允许孩子自己去尝试。当事实证明自己对了,不要批评孩子;当事实证明孩子对了,要真心为孩子祝贺。
3.帮助孩子认识自己
父母应该细心观察,看自己的孩子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并把自己的看法随时和孩子沟通。这样能帮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引导孩子尝试新的学习方法
当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父母可以向孩子推荐新的学习方法,并详细讲明自己的理由。在孩子尝试的过程中,父母要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孩子参考。
5.帮助孩子认识学习方法上的问题
当孩子出现成绩下降,首先要和孩子共同讨论,在学习方法上是否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如何改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样能帮助孩子摆脱成绩下降带来的心理阴影,重新建立起自信心。
6.陪孩子一起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
当原有的学习方法不适合新的学习内容,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探索,共同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这个过程能加深双方的感情,也能提高孩子的上进心。寻找和探索的时候,要以学习效果为首要的考虑。
习惯29
培养孩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
孩子需要学习的科目多,知识量大,如果不善于调节,一味增加压力,不仅学习的效率无法保证,还有可能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甚至损害孩子的健康。对学生而言,休息很重要,选择合适的休息方法更重要,好的休息方式,有时效果比学习更好。
1.不会好好休息就不会好好工作
休息有很多种。对学生而言,最有价值的一种,就是转移注意力,在充分放松的基础上,对一段时间以来掌握的知识做一次回顾,脑子里就像放电影一样,把知识点过一遍,再逐一编织进自己心中的知识网络结构中。这样的休息相当于复习,而且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
还有一种休息,是在放松的状态下,查找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哪一部分自己感觉比较模糊.哪一门科目自己比较发怵,在休息时的第一感觉,往往都是最准的。这样的休息相当于做大量的自测题,而且时间更短,能迅速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进行弥补。
当然,如果学生实在过于疲劳,出现了思维不畅、反应迟钝等症状,那就需要彻底的放松,可以考虑做一些运动。
2.运动——益智健脑的良方
常常参加运动锻炼的人,在智力和反应方面明显高于未参加锻炼或极少参加运动的同龄人。
运动可提高血糖含量:大脑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运动能使人食欲大增,消化功能增强,可促进食物中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并源源不断地提供给脑神经细胞使用。
大脑需要氧气和其他营养:常常运动的人,心脑『缸管会更有弹性,血液循环也更通畅。喜欢运动的人,血液循环量比一般人高出两倍,这样能向大脑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使思维更敏捷。
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运动时,运动中枢兴奋,可快速抑制思维中枢,使其得到积极的休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运动能改善情绪:通过运动,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神经紧张、失眠、烦躁和忧郁症,避免产生思维和反应迟钝、注意力减退等现象,使人心理更健康,头脑更灵活。
3.放松大脑四法
咀嚼——人在咀嚼时,大脑的血流量明显增多。这可以保证大脑的供血,保持大脑的正常思维活动。所以.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健脑呢。
跳绳一一跳跃可以让大脑兴奋,经常跳绳,可以增加脑神经细胞的活力,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从中医的角度看,跳绳能刺激全身经络,使手和上肢的6条经脉气血畅通,为大脑提供更多营养。
冷热水浴——先冷水浴接着热水浴,或者先热水浴后冷水浴,所产生的冷热变化能促进血管的收缩和扩张,提高血管弹性,并加大脑部的供血量。可以先用冷热水洗手、脚,适应后过渡为四肢,最后到全身。请注意控制水温,开始的凉水温度不要太低,冷水浴的时间不要太长,注意避免感冒。
入静一长时间的紧张脑力劳动后,可以用人静来驱除疲劳。具体做法是,选择舒服的坐姿,腰背挺直,双目微合,全身放松,想象自己在空气中飘浮。它的效果,一可以稳定脑电波,二可以减少能量消耗,三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乳酸浓度。从调节身体机能的角度来看,相当于是深度睡眠。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
当父母发现孩子出现走神、精力不集中、疲劳等状况,最好叫他立刻放下课本,休息一会儿。这样,既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关心自己。又有助于加强孩子的上进心,休息后用更大的努力投入学习,效率一定会更好。
2.休息时和孩子交流,查找孩子存在的问题
孩子休息时,可以用和缓的态度陪孩子闲聊,问他新学了什么,哪些有意思,哪些的兴趣差一些,.孩子兴趣差的地方,往往就会成为学习中的漏洞,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可以和孩子共同讨论用什么方式,来保证这些内容不拉学习的后腿。
3.在休息时鼓励孩子
孩子休息时,经常会有心理压力,认为自己在耽误学习的时间,自己笨,越想心理负担就越重。这时,父母的鼓励会让孩子重新拾起自信,恢复得更快,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中去。鼓励的方法,通常是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让孩子知道,他在父母眼中永远是最棒的。
4.每天陪孩子锻炼
孩子用脑强度大,需要适当的运动量。父母可以和孩子约定,每天学习疲倦后,和父母一起去跑跑步,或做一些别的锻炼。共同锻炼的过程,既有助于孩子的放松、增强孩子的体质,也能增进双方的感情,更能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最好不要把时间规定得太死,孩子什么时候需要休息,父母就什么时候陪他锻炼。
5.用乐观的态度,帮孩子调节情绪
孩子的学习压力大,负担沉重,尤其需要父母来帮助他调节情绪。休息时,父母可以用乐观的态度,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一定要从态度中体现,父母真心希望孩子快乐。只要每天能有很少一点温暖和快乐,就足以支撑孩子走过艰难的书山学海。
6.为孩子做按摩
当孩子太过于疲劳,父母可以让孩子平躺,为他做些按摩来缓解压力。以头部为主,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顾及肩背腰腿,按摩时要说一些鼓励的话,帮助孩子放松。每天睡前,也可以为孩子做一次按摩。这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和关心。
习惯30
培养孩子效率第一的好习惯孩子们学习成绩的好坏,差别并不在于学习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习的目的是对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一切学习方法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而从这个角度衡量,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并不是效率最高的做法。
很明显的一点是,孩子和老师的感情联系,通常不像和父母那样强烈,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不像在家里那么集中。这就说明,由父母进行亲子教学,在效率上要比上课听讲更高。
学习的另一个目的,是让孩子掌握自学的能力。从自学的角度衡量,以大多数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完全可以自行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而且这是一个连贯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智力上的探索,不会被外界因素所干扰。与课堂教学相比,效果只会更好,效率只会更高。
一位母亲在信中写到:
女儿的暑假作业中,出现了正方体和长方体方面的题目,这是六年级的内容,我先卖了个关子,对她说:“等六年级再说吧,其实20分钟就能学会。”孩子一听兴趣来了,说:“妈妈,你不是说笨鸟先飞吗?我就当一回笨鸟吧。”我们一起分析长方体的表面积,她自己很快就总结出了定理。我再把参考书翻开,上面明确说这一段需要5个课时,而我们只花了几分钟,而且她总结出的东西,与书中仅有个别文字上的差异。这使她大受鼓舞。我和孩子现在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我坚信只要我不灰心,坚持下去,奇迹终究会出现。
这个例子恰恰证实了,自学和亲子教育,有着如何强大的威力。
孩子如何学习能最有效率,这需要父母来帮助设计。为了让孩子在名牌大学眼中显得“特殊”,也为了孩子今后的成长,一位留美中学生的父亲是这样设计的:
很多中国家长为孩子选择医学专业,是因为医生的收入高。不过我为女儿选择医学专业时,向她强调的原始动机不同,是为了治病救人。学医其实不应以追求高收入为出发点。我们首先需要对孩子培养的,是一种现在就趋稳定的学术基础。
今年暑假我就让女儿到医学院实验室实习,以后又去医院病区与医学生一起进行临床见习。她学校有AP科学研究课,我就指导她设计一个“课题”。这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病的基因治疗药物,如果成功,就能够改变现有的心血管病药物的诸多局限,比如只作用于局部表象、药效不能长期维持、停药会引起症状反弹、长期使用又有耐药性。这药能在使用一个疗程以后,就保持终身的药故。课题进程安排是,在高中的迷你课题中完成质粒构建,大学暑假实习期间完成蛋白质包装,医学生阶段因为可申请学生课题经费资助,就能完成动物实验,住院医生培训期间,就能够进入临床试验。当然,这是要申请专利的,今后是进入商业产业界的基础和本钱。
美国高中生还有种“英特尔奖”,这个奖项主要是奖励高中生的发明创造。中国孩子能屡屡拿到“奥数”的冠军,却在数十年中,对这个奖项年年是无人问津。近年有些中国家长试图将自己的科研项目“移植”给孩子,去争取“英特尔奖”,能进入前40名的中国孩子是多了起来。但是由前40名进入前10名这关又过不去。因为有一个环节是要进行课题答辩的,家长当然不能陪着去,这样一来,许多中国孩子又是大败而回。我的原则是绝对鼓励女儿顶风而上,但同时也深信,她在这个方面已经具备了这个专业的知识基础,能突破这一关。
这位父亲真是用心良苦,在中学阶段就着手培养孩子的学术基础和独创成果,如果能成功,孩子的一生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当他的孩子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必然会对眼前的学习付出更多努力。而更远的目标和更大的成就感,也必然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促使她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追求更高的学习效率。
对家长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对于重点难点,亲自给孩子讲解
那些不易掌握、容易错的内容,父母可以先自学一遍,再给孩子讲解。这既可以加深孩子的理解,又能帮助父母掌握孩子的情况,还能在双方的讨论中,促使新知识和老知识融会贯通在一起。
2.当孩子“卡壳”,陪他并肩作战
一次“卡壳”,不仅当时会耽误孩子的时间,事后也能降低孩子的信心和学习效率。当孩子挠头的时候,父母应该立刻过去,陪他一起分析和解决问题。这能增强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家长应当鼓励孩子自学,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工具书和网络来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能使孩子越学越爱学,而且效率更高,知识掌握得更全面,并且相关知识都能连成一个有机整体。
4.帮孩子树立远大目标
家长可以常常和孩子谈论未来,帮孩子找到自己的长远目标,这就能让孩子真正懂得今天的学习是为了什么,从而增强上进心,提高学习效率。
5.效率是为了轻松
家长应当跟孩子说明,提高效率会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效果会更好。这能改变孩子的习惯想法,不再认为学习就应该是苦事,从而消除抵触情绪,提高效率。
6.从学习中找乐趣
乐趣会让学习的效率更高,因此,可以让孩子从学习中找乐趣。这样,孩子就会注意到原来没有发现的有趣之处,对知识会记得更牢。
习惯31
培养孩子遵循记忆规律的好习惯
学生要记忆大量的知识。如果不能科学用脑,认识记忆规律,效果将事倍功半,并且越来越没有信心。
兴趣是记忆的老师,在所有的记忆规律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保持兴趣。没有兴趣,就不可能真正记住需要掌握的知识。科学家对人的记忆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记忆是否深刻,与头脑的兴奋程度有直接的关系。这意味着记忆的过程必须十分专心,同时对需要记忆的材料保持一种兴奋的精神状态。如果需要记忆,首先要用适当的办法,让孩子的精神兴奋起来。
一个留美中学生在讲述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时,也把兴趣放在了首位:
到美国时,才知道惨了。在纽约长岛那间小学,没有一个来自中国的学生,没有人可以用中文和我沟通,老师说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心里面只有惶恐,我只好拼命拉着妈妈的手,不让她走。当然,那可不是办法,爸爸妈妈买了全套的迪斯尼百科全书,学习英文和趣味性相结合,我每天背20个英文单字.加上周围的语言环境,可谓别无选择。只一个学期的功夫,我的听写能力已有了惊人的提高。
当你的孩子需要记忆知识时,作为父母一定要帮助他(她)提高兴趣。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规律。
1.重复次数不宜过多
在刚刚开始记忆材料的时候,人的记忆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后产生记忆的抑制过程。按照这一规律,记忆知识时并不是重复的次数越多越好。一般情况下,一份材料重复3至5次就可以了,超过5次反而会产生精神上的抵触。
2.一次记忆的材料不宜过多
应该控制好每一次记忆材料的总量,如果总量过多十分容易产生大脑疲劳,使记忆效率下降。正确的做法是,把量控制在这样一个范围,能让孩子一次完成记忆过程,记忆完成后,还觉得意犹未尽,有余力再从事其他科目的学习。如果需要背记的材料实在过多,也可以把它切分成几部分,每次解决其中一部分。
如果需要记大量的问答题,可以把每个要点用一到两个字概括,都写到一张纸上,对着题目回忆答案,想不起来再看提示。只要能正确回忆起所有要点,就在题目下面打钩,下次就可以跳过去了。这样,记忆的次数越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就越少,学生的自信心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加强。
3.事先做好心理调节
记忆之前,必须先进行好心理调节,树立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掌握这些材料。于万不要在记忆之前先怀疑自己,担心自己背不下来。记忆过程中也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态,不能急躁,急躁会破坏心理平衡,使大脑出现抑制现象,让自己无法顺利完成记忆。
4.经常复习
人的遗忘是先快后慢的,每次记忆后,大约70%的内容会迅速遗忘,只有30%才能以缓慢的方式渐渐遗忘。也就是说,每次记忆,实际上只能记住材料的20%~30%。因此,当你在晚上记忆,第二天早上醒来,会觉得大部分都忘掉了,这是符合遗忘规律的,并不是因为自己特别笨。要想提高记忆效果,就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通过及时复习,能使被遗忘的内容很快得到巩固,使你的记忆更长久,效果更好。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常常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信心
孩子越相信自己,记忆的效果就越好。因此,父母应该经常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这不仅能对孩子的记忆带来帮助,更能增进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从畏惧知识逐渐演变为喜欢知识。
2.用轻松的话题帮孩子缓解紧张情绪
在孩子开始记忆之前,父母可以谈一些轻松的话题,也可以开一些玩笑,这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消除紧张和畏惧心理,不仅能大幅提高记忆的效率,更能增进孩子和父母的感情,增加孩子的学习动力。
3.帮助孩子认识记忆规律
当孩子认为自己笨的时候,父母应当向孩子讲清楚记忆的规律,告诉他遗忘是十分正常的。认识规律,能让孩子摆脱自卑的阴影,正常发挥大脑的记忆功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4.督促孩子及时复习
既然记忆后会遗忘,父母就应该及时督促孩子,在遗忘之前让他及时复习。这可以让孩子的记忆更加牢固,也可以让孩子更相信自己。应该让孩子算清楚一笔账——复习只需要很短的时间,而一旦遗忘,要再重新记住,就会十分困难。
5.督促孩子随学随记
为了不要等总复习的时候突击记忆,可以把需要记忆的内容,让孩子随学随记。可以每天晚上留一个小时用来记忆,第二天早上用半个小时复习。这样既能减轻总复习时的记忆量,又能帮助孩子把脑子里的知识融会贯通。
6.用日常的问答来促进孩子的记忆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向孩子提问,检查孩子记忆的牢固程度。需要注意的是,一次不可以提问太多,也不要总提重复的问题,一方面是为了加强随学随记的牢固程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考察以前学过的知识还有多少印象。这两者的比例要安排好。
习惯32
培养孩子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的好习惯
对大多数孩子而言,记忆都是一件苦差事。但如果掌握了良好的记忆方法,记忆就会变得充满乐趣。
在周弘的婷婷聋童幼儿园里,有一个叫胡林熹的女孩子,曾给各位来客表演过现场的快速记忆。
他让每个来宾都在纸上写几个字、词或是短句。上面写的是:北极熊,把欢乐带给大家,图画,北京真好玩,他在唱歌,圆明园,舒展,写作文,真棒,活力,橙色的房子,巨大的潜力,会当凌绝顶,和平,高速公路,辽宁,小朋友祝你进步,朋友,砖头。这些莫名其妙的文字,相互间毫无联系。
胡林熹盯着桌子上的纸条,一声不吭看了两分钟,然后就开始背诵。
周弘对大家说,咱们一定要热烈鼓掌,鼓励她。
胡林熹一个接一个往下背。每说出一个,周弘一定会伸出拇指,喊一声“太棒了!”大家也跟着鼓掌。很快,胡林熹按照顺序一个不差全部背出来了。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随后,胡林熹复述她编出来的故事:
“北极熊把欢乐带给大家,大家画图画,图画说,北京很好玩,好玩的字在说,他在唱歌,会咱歌的圆明园舒展了一下,写起了作文:真棒的活力盖了一个橙色的房子,房子有巨大的潜力,会当凌绝顶,顶了一万个和平。和平驶上了高速公路,撞到了辽宁,辽宁说,你们是最了不起的小朋友,小朋友祝你进步,进步的朋友拿起了砖头。”
客人们大笑。
快速记忆就是这么简单。无需天才,谁都可以做到,只要你有一颗童心,能够充满想象力。美国特殊教育代表团曾来这里参观,充满惊叹地对周弘说:“我们美国的聋童教育,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
记忆一般要涉及到人的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及嗅觉),特别是视觉。在脑中以图形形式出现的印象,对我们的记忆起着重要作用。比如,人们总能很容易地记住一个人的面貌,而不是他的名字,这就说明人脑对视觉形象记得敏感,同时也记得比较牢。如果尽可能多用图解来帮你记忆,就会使枯燥、困难的记忆过程,变得有趣与简单。
有一种“栓钉记忆法”,依据的就是图形记忆的原理。比如,在需要按顺序记单词时,你可以把数字从一到十都找到一个词来代替,作为你的“记忆栓钉”,比如一是衣服,二是耳朵。然后,把你要记忆的单词,按照顺序和栓钉建立联系。如果第一个是蛀虫,你就想象是一件爬满蛀虫的衣服,第十个是卡迪拉克轿车,你就可以想象,用石头把卡迪拉克轿车砸得稀巴烂。这就是利用你头脑中浮现的画面来帮助记忆。原则上说,你设想的画面越奇特、越离奇,记忆的效果就越好。你还可以用自己的衣服、文具、教室的物品和同学的人名,来建立这套栓钉系统。这样,在考场上,你只要想起自己熟悉的东西,就能跟着回忆起问答题有几个要点,分别是什么。
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包括:联想记忆(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分类记忆(根据不同标准分门别类灵活掌握);编码记忆(将记忆对象编成一个“记忆链”),集散记忆(全习、分习、全体、重点、分组渐进),相关记忆(抓住共同点、相关处连锁记忆),形象记忆(趣味、歌诀、直观、实验记忆),规律记忆(演绎、归纳、类比、比较等逻辑记忆),讨论记忆(群体切磋研究、辩论、争论等),多通道协同记忆(听、读、说、写、做等),利用多种工具记忆(参考工具书、参考书、自编资料、电脑软件)。比如,爱因斯坦记电话号码:24361第一位数2,第二位是它的2倍,下面是19的平方。周总理记全国30省市自治区的名称,写成口诀: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记忆的一些诀窍,可以加以总结,更自觉地使用它们,将会大幅提高记忆的效率。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主动向孩子介绍新的记忆方法
父母可以有意查找各种记忆方法,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后,把自己认为有效的向孩子推荐。这样,孩子会充满兴趣和好奇地去尝试,即使遇到问题.父母也可以帮助。
2.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记忆方法
孩子需要记忆的知识五花八门,不是用一种记忆方法就能全部解决的。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多尝试不同的记忆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与孩子展开记忆比赛
当孩子记不住某些知识,父母可以和他展开比赛,看谁能先记住。比赛能激发孩子的斗志,而如果父母赢了,再把自己的记忆方法介绍给孩子时,孩子会十分容易接受。
4.对孩子的独创性给予奖励
当孩子创造出自己的记忆方法,父母应当给予奖励,以鼓励孩子继续探索。孩子的创造往往更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效果也会更好。
5.让孩子分析各种记忆方法的优劣和适用范围
父母可以列出各种记忆方法,让孩子逐一分析其优劣。孩子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就会主动尝试一下,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6.综合各种记忆方法的长处
父母可以让孩子尝试着综合多种记忆方法的优点,创造出最适合自己、适合某类知识的独特方法。这能让孩子的记忆过程充满创造性,同时也充满乐趣。
习惯33
培养孩子交替学习的好习惯
孩子需要掌握的科目很多,不能顾此失彼。而交替学习是一种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大脑的兴奋程度。
交替学习符合大脑工作规律。在学习的时候.大脑所主管的视、听、读、写以及有关记忆、分析等功能区,都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大脑任何部位的兴奋能力都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就会使原来的兴奋区域减弱,抑制会越来越强,兴奋就会逐渐变成抑制,使大脑疲劳,出现困倦、头痛等症状,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学生一定要学会合理用脑,善于用脑,懂得怎样适当调节。复习功课时,可以几门课程交替学习,每门45到60分钟比较合适,中途休息10分钟,再复习另一门功课。连续学习两个小时后,最好能有20分钟左右的户外活动,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散步、练操等,让部分脑细胞得到休息,还可以调节神经机能,提高大脑反应。全天复习阶段,上午可以学习4个小时,下午安排2个小时学习,1到2个小时的户外锻炼,晚饭后的学习时间,则最好不要超过3个小时,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这样,学习效率能够大大提高。如果一味打疲劳战,效果反而不好。
交替学习内容差别较大的不同书种,比长时间读一种书籍的效率高。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右各有分工,不同学科在大脑中使用的脑区是不同的,左半球侧重于逻辑与抽象思维,右半球侧重于形象思维。所以,同学们在做数理化习题时,大脑左半球容易疲劳,这时应该调换学习内容,可以复习文科,记英语单词、做语文作业,使紧张工作的大脑左右半球轮流休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看书时,可以把文理科的课程交替学习,这样的做法能使大脑皮层中的兴奋,从一个区域转到另一个区域,结果大脑皮层的神经系统不仅不会疲劳,还能让两科的学习互相促进。这实际就是转移兴奋点,既可以避免前后的学习内容相互干扰,也可以避免出现越学越无趣的情况出现。
当你学习累了,可以试着听一会儿音乐,不仅有助于松弛神经,更能够促进大脑疲劳的缓解。人学习时使用的大脑区域,和听音乐时使用的区域是不同的,当音乐响起,你的听觉中枢兴奋起来,其他中枢就能够得到彻底的放松。这种交替使用大脑不同部分的办法,能有十分好的调节作用,更能让学生的情绪逐渐恢复到比较亢奋的状态,以更好的精神面貌迎接下面的学习。用音乐调节大脑的方式,已经在各国的大学中被普遍采用。
还有一种有价值的交替学习方式,就是在同一学科内的交替学习。它主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横向的知识网络,并通过比较来促进理解、强化记忆。事实上,从近年高考出题上看,涉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题正逐步增多,要求学生具有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这种同科内交替学习的方法,也越来越得到更多学生的重视。
它最典型的表现是在历史科目上,只有交替学习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学生才能初步形成历史同时性的印象,当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这些同时存在的民族、国家的历史进行比较,这种印象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让孩子在学习计划中体现出交替学习
当孩子制订学习计划时,父母可以建议孩子在计划中,标明交替学习的时段。这样,就能形成一种有形的约束,避免该子可能出现的学习疲劳,延长孩子大脑的兴奋时间,让孩子少承担一些不必要的压力和痛苦。
2.在计划中控制单一科目的学习时间
对孩子的学习计划,父母可以提出要求,单一科目的学习时间要适当控制。这样,就等于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单一科目的学习任务,会明显提高学习效率。
3.重点科目分成几段时间来学习
对孩子的弱项和需要下大力气的科目,可以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分成几段时间,分别进行学习,这比连续学习的效果更好。
4.注意文理科交替学习
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要特别注意把文理科错开,这样可以交替使用左脑和右脑,避免疲劳。父母只要耐心讲清楚道理,孩子会愿意听从的。
5.复习阶段注意同科内的前后交替
在复习阶段,父母可以找一些涉及不同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题,引导孩子交替学习同一科目内的不同部分,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休息时要让大脑疲劳的部分彻底放松
在短暂的休息时间,父母要特别注意,帮助孩子彻底放松,从学习的压力中恢复过来。这时,可以听听音乐、做做运动,也可以出去散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