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一个你原来非常敬佩或喜欢的人,与其亲密接触一段时间后,对方的缺点就日益显露出来,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对其原有的感情,甚至变得非常讨厌对方。恋人、朋友以及师生之间都不例外。按理说应该是交往得越深,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也越好,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距离法则”。
“距离法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能距离太远,太远了关系会显得生疏、冷淡;但也不能距离太近,太近了关系太过亲密,势必会出现摩擦、厌烦,同样也不能更好地施加影响。
葛菲和顾俊是世界羽坛的“黄金搭档”。她们曾经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上两次夺得女双金牌。尽管两个人的特点和球风都不一样,但技术的互补使得这对组合战术全面、相得益彰,比赛时更是默契十足。这对号称“无敌”的搭档,虽然在球场上共同训练了十几年,在场外却是私交甚少,不仅不住在一起,私底下竟然只一起吃过一次饭。
这是教练故意安排的,他生怕两位性格迥异的女孩由于脾气秉性的不同,相处过于亲密而发生矛盾,继而影响比赛成绩。事实证明,教练的做法是正确的。由于生活上极少来往,避免了这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发生种种矛盾的可能,保证了两人在比赛场上珠联璧合、连创佳绩。
在人际交往中,亲密一旦达到过分的程度就意味着疏远的开始。所以,为了避免这种过分亲密而带来的危机,就必须在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经济上保持相对独立,在行动上不形影相随。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确需要有一些自由的空间,有时太过亲近,不小心失了分寸,就会造成彼此的紧张和伤害。所以与其与对方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保持距离,以免碰撞。
沈岚跟同事紫寒同时期进入公司,她俩以前的关系,简直可以用“如胶似漆”来形容。两个人一起吃工作餐,有时下班还会一起找个地方坐坐,逛街。沈岚对紫寒像闺蜜一样,什么心里话都会和盘托出,当时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么做的危险。
上个月,部门领导找到沈岚,告诉她有可能会被提拔,所以要她马上给出一份部门工作意见。沈岚马上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紫寒,当时紫寒听到这个消息还祝贺她,并给了她一些建议。哪知当沈岚拿出自己的工作意见时,领导竟然说不用了。领导还指出她以往工作当中的一些失误,还说她在背后抱怨领导是不对的。沈岚马上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因为领导指出自己的失误、指出她在背后的抱怨,她只跟紫寒说过。领导还告诉她,主管的职位决定给紫寒。
沈岚当时就觉得五雷轰顶,被欺骗的痛一直折磨着她。现在她俩已经从昔日的密友变成了陌路。从那以后,沈岚再没有和同事吃过饭,平常与同事也刻意保持着距离。因为她已知道,职场是危险的,绝对不能与同事成为朋友。想要那种无话不说的闺蜜,只能在远离工作场所的地方找!
像这种事情经常会发生在关系亲密的双方之间。所以不论多么亲密的朋友,最好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比较安全。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利益得失关系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产生内心的竞争和排斥,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之间,也可能在切身利益面前取利而弃义。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要记住,这个世界并不是总充满着温馨怡人的亲情和友情,在许多时间和场合还充满着伪情和欺骗。
因此,不要时刻把自己的透明度设置为百分之百。内心没有隐秘虽然能够显示自己的坦诚,但也会因此失去了应有的人际距离,无形中为以后的人际矛盾埋下祸根,从而导致人际关系方面出现压力,这种做法其实并不明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尽管我们有着良好的愿望,希望自己所拥有的人际关系亲密度越高越好,但还必须记住“亲密不可无间,美好需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