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我把关于儿童恐惧的文献分享给家长。如果你的孩子小时候受过惊吓,这种惊吓造成的恐惧也许现在还持续保留在他的身体细胞里,在遇到惊吓刺激时,会有自动化的身体反应和神经反应表现出来。家长们可以通过下列文献的描述边回顾边思考,看看要采用怎样的修复方法来帮助孩子。
0—6个月孩子恐惧的来源:失去照顾和有人大声喧哗。
7—12个月的孩子,害怕陌生人,害怕登高,害怕突然的、意外的、若隐若现的物体。
1岁的时候,孩子害怕父母分离;害怕独自一个人上厕所;害怕陌生人;害怕受伤。
2岁的时候,孩子恐惧噪音,比如警报、打雷等声音;孩子害怕动物,比如猫、狗等;孩子害怕黑暗的屋子;害怕与父母分离;害怕比较大型像机器人一样的机械;害怕个人环境的变化,比如搬家、换养育的场所、换养育人等;害怕不熟悉的同龄人,其他陌生的小孩来到他面前的时候,或者比他大一点的话,2岁的孩子都会有恐惧的心理。2岁的时候,孩子害怕、恐惧的东西比1岁的时候多一些。
3岁的时候,孩子害怕戴口罩的人;害怕黑暗;害怕大一点的动物;害怕和父母分离。
因此,我们建议父母关注如下几点:
第一,在婴幼儿期,妈妈对孩子的陪伴尤为重要。
第二,父母之间的关系和家庭的稳定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孩子在哺乳期内,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害怕父母离开他,无论是一方离开他,还是双方离开他,他都害怕。有的时候父母离婚了,会选择都不要孩子,把孩子扔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的时候,妈妈选择抚养孩子而爸爸不选择;有时是爸爸选择抚养孩子而妈妈不选择。这对孩子后期心理发展都会产生影响。无论何种原因,父母分开都会增加孩子内心的恐惧感和不安。
第三,父母或者其他带养人不要给孩子讲鬼故事,特别是对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更不要在晚上或者孩子临睡前讲恐怖的故事。
第四,不要经常给孩子换生活或者养育环境。孩子希望他所生活和成长的环境相对固定,这对孩子内在的稳定是有帮助的。孩子害怕经常搬家,换幼儿园,换老师,换保姆,换新环境,这会无形中增加孩子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第五,孩子需要爸爸作为心中的“英雄”或者“保护神”来增加内在的安全感。爸爸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会让孩子对陌生人、陌生物的恐惧感慢慢降低。
第六,妈妈是否经常有恐惧心理?如果妈妈的安全感不足够,经常担心、担忧孩子,焦虑不安,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