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你会用儿语化语言与孩子沟通吗(1 / 1)

这一节我们聚焦到孩子语言发展的第三个重要时期—儿语化语言发展期。

儿语化语言的特点:讲话的速度要放慢、声调要变高;用比较夸张的、抑扬顿挫的语气来讲话;语言和语句要简单;还要有夸大重音,就是哪一个词有重音,就要把这个词夸大出来;要使用简短的词和句子不断重复。

不论你会不会说儿语化语言,当你有了孩子或者当你接触孩子的时候,也许就迅速会说了。但是,当孩子长到一周岁了、上幼儿园了,成人的儿语化语言能力就需要跟着孩子变化了。我们常常听到有的孩子问父母:“你说的是什么?我听不懂!”而有的父母还觉得自己说得头头是道,却没有关注孩子是否听懂。所以,父母需要学习用孩子的语言和他沟通,不但能说儿语化语言,还要随着孩子的长大,让儿语化语言时刻伴随孩子成长,能让孩子与你更好地用儿语化语言交流。

如果爸爸妈妈,特别是妈妈,能够在孩子婴幼儿期用儿语化语言与孩子交流互动,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有很大的推动和影响作用的。我们把这一部分语言也称为“亲子语”或者“妈妈语”。

有的家长朋友观察到,早教机构给孩子做一些早教训练的老师,当用“亲子语”或者“妈妈语”跟孩子说话沟通的时候,孩子会很快与老师进行配合互动训练。在幼儿园的老师,即使是一些男老师,也会很自然地做到这一点。一些儿童,像小哥哥、小姐姐也自然会用儿语化语言来跟小弟弟、小妹妹说话。

许多研究者认为:儿语化的语言可以通过语速的变化和夸张语气引导儿童关注不同的语音特征,帮助儿童来学习语言,提高学习速度。

比如有一个跨文化的研究,对美国、俄罗斯、瑞典的母亲和2到5个月大的婴儿所说的话进行录音,无论母亲说英语、俄语还是瑞典语,她们与婴儿说话时,都使用了比成年人说话更加夸张的语音。在20周大的时候,婴儿的咿咿呀呀语中就包含了和妈妈语言中类似的语音。这反映了母亲的语言会引导儿童注意语音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迅速学会客家话、潮汕话、粤语,甚至英语等,其原因恰恰是孩子在妈妈爸爸或者家庭的养育者、照料者跟他的语言互动中学会了这些方言方音,甚至不同的语种。

研究者认为儿语化语言的价值是,如果婴儿更多地倾听较复杂的成人语言并做出反应,那么他们开始说话的时间会更早而且说得更好。当儿童频繁地听到使用语法规则的复杂句子,并且形式多种多样的时候,他们发现语言规则的速度也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