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父母怎样为孩子人际交往创造情境和条件(1 / 1)

上一节我们谈到了孩子在社会交往当中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现在我们放到另外一个角度去考量,就是家长有没有给孩子创造人际交往的情境和条件。

我先分享一个心理学实验—陌生情境实验。这个实验就是当妈妈把孩子放到一个陌生情境中的时候,看孩子多长时间回头找妈妈;以及让妈妈离开一段时间又回来的时候,孩子看见妈妈回来,他的表情和表现是怎样的。

当孩子在一个陌生情境中的时候,妈妈需要观察孩子能不能和其他的孩子建立一个新的关系,或者如果有其他陌生人在现场的时候,看看孩子能不能和这些人建立关系。

讲到这里,我们邀请家长们为将上幼儿园的孩子做一个评估,来检查孩子的内在是否已经准备好和妈妈分离。在上幼儿园前,妈妈可以给孩子刻意制造一个情境,就是妈妈离开孩子一段时间,然后把孩子交给爸爸或者其他带养人,之后观察孩子的几个反应:第一看孩子多长时间会哭;第二看哭的过程当中孩子会用怎样的方式来找妈妈;第三孩子要哭的话,看他哭的时间长短;第四看孩子和照看者以怎样的方式相处。

这样我们就会看到:当一个孩子离开妈妈以后,他内在的安全感够不够,如果够的话,他就很快和陌生成人、陌生小朋友建立属于他的新的人际关系,而这些新的人际关系如果让他不受伤害,不受危险和威胁,就能让他很好地跟其他小朋友玩在一起,能让他在人际关系当中获益或者获利。

如果妈妈在孩子上幼儿园前一周的时候,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陌生情境,或者没有带孩子去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的情景、熟悉幼儿园的老师、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比如他吃饭的地方、睡觉的地方等,孩子入园后便难以适应,孩子会表现出来大哭找妈妈,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或者在幼儿园不吃饭不睡觉等行为。当然,有些孩子即使没有这样的过渡和熟悉过程,也很快可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除了安全感外,一些孩子的天生气质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外向型的孩子与他人建立关系会容易些,所以家长需要观察孩子的状态,然后做出相应调整,不能一概而论。

另一方面,我们要看的是,父母有没有制造让孩子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的其他因素,这个因素也曾在之前讨论过。第一个因素就是孩子有没有被轮流放到很多家庭养育,如果有的话,孩子不长期在妈妈身边,也许就会给孩子内在安全感的建立带来了困难和障碍。所以孩子在建立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即使他是有意识,即使他想主动,但是因为他内在安全感不足,因为害怕和恐惧而出现了一些被动的人际交往状态,制约了他的主动性。在我们接触的自闭症家庭中,有很多家长因为孩子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而怀疑孩子是不是因为自闭症的原因无法建立社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忽略孩子内在安全感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

最后,我们要看父母在孩子人际交往的条件上,有没有设置一些干扰性因素,让孩子不能大胆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和其他的人建立人际关系。比如,我看到有的爸爸妈妈在养育孩子过程当中,往往把孩子养得很独,这种独表现在只养在自己家,不允许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打招呼等。或者爸爸妈妈故意制造一种不安全的情境,导致孩子不敢去外面跟小朋友玩,比如经常吓唬孩子外面有坏人把你抢走怎么办?其他小朋友打你怎么办?其他小朋友如果手上有病菌、病毒影响到你怎么办?我曾经看到最过份的一个妈妈,给一岁左右的孩子穿好戴好,并把手和脚都戴上手套、脚套,然后把孩子带到外面。如果有大人想逗逗这个孩子,妈妈会主动说,我们不希望别人碰我们。我想这样的养育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一定会带来一些障碍和困难,让孩子不能很好地发展出自主性的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