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天性除了爱孩子之外,也常常喜欢把孩子拿去和其他孩子作比较。有了二宝之后,原本的独生子女家庭就少了给孩子找比较对象的麻烦,很多父母常常情不自禁地拿两个孩子作比较。前文已经说过拿两个孩子进行比较的后果,也告诫所有二孩父母不要拿两个孩子进行比较,但是,有些父母由此进入另一个误区,那就是虽然不再拿俩宝进行比较,但总是情不自禁地把其中一个孩子树立成为榜样,而号召另一个孩子多多向着榜样学习。
不管父母是否承认,也不管父母多么憧憬两个孩子可以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和帮助,事实都是,两个孩子之间一定存在竞争。尤其是随着渐渐长大,到进入幼儿园、小学,孩子就会正式踏足集体,在班集体中就要与其他孩子竞争,如果回到家里又因为榜样的督促和激励作用而不得不和兄弟姐妹竞争,可想而知,结果会多么糟糕。所以,父母要弱化孩子之间的竞争,就不要总是把那个更优秀的孩子树立为榜样。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把孩子树立成榜样,他也必然会招致其他兄弟姐妹的嫉恨。这样一来,手足关系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亲子关系也会变得紧张。
随着甜甜逐渐成长,爸爸妈妈对于乐乐的特别关注也转移到甜甜身上。妈妈敏锐地发现,和乐乐小时候的憨厚相比,甜甜显得更加机灵,似乎小心思更多。有的时候,甜甜还会刻意讨好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夸奖她。
一个周末,爸爸妈妈带着乐乐甜甜去公园里玩,看到有一个卖棉花糖的,乐乐当即提出要吃棉花糖。妈妈反对:“乐乐,你感冒才刚好,吃甜食容易让嗓子发炎,还会上火,不如喝杯果汁吧,也比吃棉花糖更好。”乐乐哼哼唧唧,说:“妈妈,我已经很久都没有吃棉花糖了,你就给我买一串吧。”这个时候,平日里也很喜欢吃糖的甜甜,突然奶声奶气地说:“哥哥,听话,甜甜都听话,不吃棉花糖。”听到甜甜如同小大人一般说话,妈妈忍不住夸赞甜甜:“甜甜真乖,甜甜特别听话,对不对?”甜甜得意地笑了,乐乐原本吃棉花糖的心愿得不到满足,心里正郁闷着呢,此刻又听到妈妈表扬甜甜,不由得生气地说:“就她好,就她听话,你们怎么不生她一个呢!”妈妈觉察到乐乐的情绪,赶紧安抚乐乐:“当然,乐乐也很棒!”然而,亡羊补牢,虽然未晚,却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后来,乐乐一直都闷闷不乐,再遇到想吃喝的东西,也不再说出来了。
对于敏感的乐乐而言,爸爸妈妈把还很小的妹妹作为他的榜样,这会让他难以接受,他心中曾经以为自己是大哥哥,理所当然要成为妹妹的榜样,也觉得自己处处表现都比妹妹更好,如今却被妹妹赶超,当然觉得很受伤害。其实,关键在于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坚持从正面告诉乐乐为何不能吃棉花糖,相信乐乐会更容易接受。
作为二孩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不要随随便便就把其中一个孩子树为榜样,否则很容易偷鸡不成反倒蚀把米,非但没有如愿以偿地激励其他孩子努力和进步,反而激发起其他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其他孩子偏偏故意背道而驰,与父母的期望表现完全相反。当父母,不是仅仅凭着对于孩子的爱就能做好的,更要掌握为人父母的技巧和艺术,才能把孩子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并建立友好融洽的亲子关系。父母的苦心经营,是孩子获得幸福的关键所在。
看到这里,也许有些父母会感到困惑:既然如此,又要怎样激励孩子呢?不是说榜样的作用对于孩子很强大,可以促使孩子进步吗?当然,孩子是需要榜样的,尤其需要现实生活中的榜样给他们言行举止方面有效的指导。在为孩子树立榜样的时候,父母可以为俩宝选择一个共同的榜样,诸如舅舅家的表哥、叔叔家的表姐,或者是俩宝共同认识的某个孩子,这样俩宝之间就会相互激励、共同进步。此外,俩宝年纪不同,所以他们接触的人群也不同,父母还可以为俩宝分别树立榜样,从而督促俩宝不断进步,最终有所成就。总而言之,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脾气秉性,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引导孩子,而不要墨守成规,僵硬地使用各种方法,否则反倒事与愿违。榜样的作用尽管重要,父母也不能盲目地为孩子树立榜样,而应分析孩子的心理状态,并根据孩子成长的实际情况去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