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何时介入俩宝的冲突最合时宜(1 / 1)

前文说过,对于孩子之间的冲突,父母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作壁上观,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始终不需要介入孩子之间的冲突,毕竟孩子年纪小,心智发育不够成熟,也缺乏经验。那么,父母何时介入孩子之间的冲突才最合适呢?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大宝一定要让着小宝,甚至有了小宝就对大的揠苗助长,要求大宝快速成长,早早有老大的样子,肩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不得不说,因为老二的到来就剥夺老大享受童年的权利,这对于老大是极大的不公平。即使有了老二,父母也要一如既往对待老二,如果老大因为老二的到来而郁郁寡欢,父母还要更加关注老大的感受。当然,在老二出生的时候,老大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通常没有那么激烈,父母只须慢慢引导即可。随着老二渐渐长大,拥有自我意识,变得更加自我和自私,这个阶段,老大也没有完全长大,所以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会更加激烈。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老大不必因为大就必须让着小的。对于老二来说,既然要与老大相处,就要遵守彼此之间的规则和秩序。因此,父母不要一看到两个孩子之间发生争抢就马上介入其中。其实,孩子的规则与秩序和成人的不同,孩子对于价值的衡量也与成人的不同。很多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进入幼儿园初期,甚至会拿着自己的一辆小汽车去和小朋友换一片树叶,这样的交换在成人的眼中简直严重失去平衡,而孩子们却乐此不疲。如果说成人决定是否交换的标准是价值,那么孩子决定是否交换的标准则是喜爱。对于孩子而言,也许对一片树叶的喜爱程度与对一辆汽车是一样的,所以他们才会这样心甘情愿地去交换。在手足之间,这样的交换也会存在。当老大发现老二正处于这样以爱好作为衡量是否交换的标准时,就可以与老二进行这种看似不公平的交换。

面对这样的交换,父母又该作何态度呢?看着老大用一个废弃的包装盒就换走了老二新得到的一包饼干,有些父母愤愤不平,甚至忍不住介入其中,指责老大欺负老二。殊不知,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父母不是老二,更不知道老二从那个废弃的包装盒里得到了多少快乐,又有什么权利指责老大欺负老二,或者认为老二吃了亏呢?况且,随着不断成长,孩子必然长大,将来总要独立面对这个社会,父母怎么可能永远跟着孩子,告诉孩子哪次交易是占便宜了、哪次交易是吃亏了?

这样的交换往往可以让两个孩子的相处暂时处于和平之中。但是,生活并不总是这样风平浪静的,尤其是有两个孩子的生活,常常会毫无征兆地掀起惊涛骇浪。如果孩子之间的矛盾只限于争执或者吵闹,父母可以置之不理,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如果孩子之间的矛盾发展到拳脚相踢,而且父母确实看到伤害已经发生,那么就要及时介入。有的时候,孩子们争吵得很投入,甚至把作战范围扩大到整个家庭内,例如,因为吵架把饭菜打翻,这种情况下,父母就需要介入了。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需要介入的,那就是某一种类型的问题,或者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情境下反复出现,但是孩子们因为自身能力的限制和经验的匮乏,始终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父母就要及时介入,并且保持情绪稳定,从而引导孩子积极地解决问题。总而言之,父母是孩子们的监护人,也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始终监管着孩子,在孩子们不需要的时候退而居其次,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马上责无旁贷地肩负起重要的责任和义务。父母恰到好处地引导,才能帮助孩子们友好相处,并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摸索出正确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