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二宝,大宝年长几岁,因而在很多方面的表现都比二宝更好。为此,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大宝未免觉得二宝累赘,也会因此嫌弃二宝。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宝没有发自内心地接纳二宝。如果大宝认可二宝是家庭的一分子,是需要自己用心照顾的弟弟妹妹,他们非但不会觉得二宝麻烦,反而会很疼爱二宝呢!那么,大宝为何不能接纳二宝呢?如何引导大宝接纳二宝呢?这是一个难题,并且难倒了很多父母。
不可否认,二宝的出生对大宝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直接导致大宝此前的生活模式、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以及整个家庭的结构都发生了改变。对于家庭而言,二宝的出生是家庭结构的一次深度重组。对于大宝而言,二宝的出生是对他的巨大挑战。别说是大宝,包括所有家庭成员在内,都要为了迎接二宝而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这个角度而言,妈妈要了解大宝对二宝的情绪,以有的放矢地帮助大宝接纳二宝到来。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对于大宝排斥和抗拒二宝的情绪完全不能理解,甚至强制要求大宝必须接纳二宝,导致大宝对于二宝更加抵触和抗拒。其实,父母对于大宝情绪的接受,是帮助大宝解决情绪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迎接二宝到来之前,父母要作好经济上的准备、心理上的准备、人手上的准备,也要作好接纳大宝负面情绪的准备。在两个孩子的家庭里,矛盾与纷争、嫉妒与竞争,以及各种不平衡的状态,是一定会存在的。这才是真实的二孩家庭的生活状态。在此过程中,父母也必然要经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所以妈妈要首先作好心理准备,接受二孩家庭即将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协调好家庭生活中的各种不平衡,这才是解决俩宝之间问题的关键所在。
有一天,妈妈带着哥哥和弟弟一起去小区的公园里玩。正当哥哥和同龄的小伙伴们玩得兴高采烈之际,弟弟突然哭起来。无奈,妈妈只好喊着哥哥一起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哥哥厌烦地对妈妈说:“妈妈,弟弟太烦人了,不如我们把他送人吧!”听到哥哥的话,妈妈心中一惊,问:“为什么呢?”哥哥委屈地说:“因为有弟弟,我都不能在外面玩很长时间了,每次出来不多久,弟弟就会哭闹,不是要吃喝,就是要拉屎撒尿,简直太烦人了。”
妈妈原本很像告诉哥哥“你小时候也是这样的”,但是仔细一想,这似乎不是说服哥哥的好理由。妈妈静下心来思考很久,说:“等到弟弟像你这么大,就不会这样了,我们耐心地等待他长大,好吗?”哥哥说:“长大了又有什么好的,他还不是会和我抢玩具?我们幼儿园里的亚飞,他的弟弟就总是和他抢吃的、抢玩具。”妈妈问:“那么,亚飞把弟弟送人了吗?”哥哥想了想,摇摇头,妈妈说:“每个孩子小时候都会有各种问题,但是,等到长大了,他们就会和兄弟姐妹玩得非常开心,也会互相帮助。你经常想出来找小朋友玩,等到弟弟长大了,你就不需要出来找其他小朋友玩,即使在家里,也可以和弟弟玩,这么想一想,是不是很好呢?”哥哥笑起来,说:“那好吧,既然他未来会成为我的玩伴,我就暂时忍耐他一下吧。”
不可否认,二宝的到来,的确给大宝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原本,妈妈可以陪着大宝在公园里玩很长时间,等到天黑了、肚子饿了,再回家。但是,如果带上二宝,他很快就饿了,或者要拉屎撒尿,这样一来,大大缩短了哥哥在外面玩的时间。如果妈妈以“你小时候也是这样的”来安慰哥哥——毫无疑问,在成人心中顺理成章的说法,在孩子那里不会有任何说服力。与其让大宝从理智上接受二宝的生理需求,不如告诉大宝,二宝会慢慢地长大,可以陪伴大宝一起玩耍。这样一来,大宝更容易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很多父母不允许大宝抱怨二宝,殊不知,抱怨、嫉妒等情绪都是无法控制和避免的。父母唯有接受孩子这样的不良情绪,才能帮助大宝平复情绪,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实际上,大宝之所以愤愤不平,并不是为了得到和二宝的同等对待,他们只是想和二宝一样得到父母同样多的关注而已。当然,对于大宝的心理工作,父母要保持长期奋战的准备。孩子总是情绪变化很快而且非常敏感,大宝的情绪不会因为父母讲一次道理或者让他在心理上找到平衡点就从此保持平衡。孩子在不断地成长,两个孩子之间的相处也会更加深入和复杂,父母一定要作好思想准备,让自己拥有更加强大的心理力量,这样才可以让两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走向独立的人生。